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天下第一村“華西村”負債高達389億,如今逐漸敗落的背後怪誰?

華西村, 昔日的天下第一村, 如今也走到了亟需轉型的岔路口。 截止到2016年第一季度, 華西集團總負債高達389.07億元, 資產負債率為68.78%, 有息負債245.7億元。

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 顯然有些陳舊了, 有媒體記者查到的大公國際於2017年7月17日的信用評級顯示, 華西集團截止2017年3月止, 總資產541.26億元, 利潤總額為0.55億元, 資產負債率為67.83%, 較2016年有所上升。 可以說, 文中負債情況基本符合事實。

只用資產負債率來評價一家企業所得出的結論必然偏頗, 因為不同類型的企業資產負債率相差太多, 不足以斷言華西集團存在嚴重問題。 但從其淨利潤總額、資產回報率等核心財務指標來看,

文章中所說"走到了亟需轉型的岔路口", 主營業務鋼鐵虧損太多, 僅靠金融投資維持表面的盈利, 卻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 早在1996年, 華西村就實現了家家戶戶住別墅、開豪車、存款千萬, 成為國內最富裕的村莊之一, 號稱"天下第一村"。 2005年, 吳仁寶還作為封面人物登上美國《時代週刊》。 一時間, 華西村也成為全國各地學習和效仿的"模範"。

華西村的成功, 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吳仁寶。 但即便是吳仁寶這樣的"超級能人"也有犯錯的時候, 例如花幾十億元搞出來的320多米高的大樓, 每天管理花費就成了華西村的龐大負擔。

村辦企業、村集體經濟更需要從"能人經濟"向現代企業治理轉型,

華西村的遭遇對那些先富起來的村極具借鑒和啟發價值。 一些完成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的鄉鎮、村集體企業, 都獲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而一些未完成轉型的, 可能從此走向凋零。

能人經濟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張、能人的生老病死等, 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往往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現代企業治理制度是公認的理想企業制度, 無論是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人企業都需要構建現代企業治理制度, 這也是我國當前國企改革的目標, 在這個意義上而言, 華西村辦企業不僅要謀求產業的轉型升級, 更亟待"能人經濟"向現代治理轉型。 這恐怕也是與華西村類似的村辦企業的必由之路。

實事求是地說, 在企業發展初期, 能人經濟決策層次單一、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運行要求,

加上類似老書記吳仁寶這樣對市場具有特殊超強嗅覺的"超級能人", 具有快速發展的強大原動力, 因此, 華西村才得以發展壯大。 但能人經濟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張、能人的生老病死等, 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往往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據悉, 華西集團的要職均由吳仁寶家族成員分管, 從長期來看, 高度近親繁殖的企業必然削弱其市場競爭力。 姑且不論外界對於華西村日趨家族化的管理模式的爭議, 單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來說, "家天下"的企業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

德國著名的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認為, 企業的現代理性組織必須具備兩個特徵, 否則它的發展也無從談起:第一個特徵是生意與家庭分離,

這一點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占首要地位;第二個特徵與第一個特徵密切相關, 那就是理性的簿記方式。

從歷史來看, 改革開放後全國所興起的鄉鎮、村辦集體企業, 一部分明晰產權後實現了現代企業治理機制, 最終實現了發展壯大, 例如美的從一家街道辦企業成為跨國企業, 而轉型遲緩的鄉鎮企業最終倒閉消亡。

現在不再是以前家國天下的時代了, 需要的是在其位元謀其政的人, 只靠血脈血緣傳承的企業, 怎麼可能比得上十三萬萬中國人裡百裡挑一出來的企業哪?其落敗是必然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