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賈躍亭還有機會麼?

文|Karakush

圖|網路

一再寫老賈, 我是不情願的。

一個會心疼老婆信用卡額度只有2000塊的男子, 能糟糕到哪裡去呢?

然而現在能說的, 似乎只剩下吐槽的話了。 自從七月他開始“下周回國”, 他的信用指數是和境外天數成反比的, 更不用提期間“還債不能”“官方老賴”等等能導致系統崩潰的負面了。

牌坊這麼立著, 能指導我們不蒙眼追逐很多資訊流。 比如近來(尤其這三兩天內)關於法拉第未來(FF)高頻的融資傳聞和投資人猜測, 無論真假, 我是一秒都不覺得老賈還有翻身的機會。

公關的套路, 還是遲來的救贖?

最新的融資消息,

是由騰訊《棱鏡》於12月21日發佈的:

多方獨立信源向騰訊《棱鏡》透露, 泰國國有上市公司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是FF的A輪融資的投資方, 而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為兩方的牽線人。

在此之前, 其實已經聽過關於此輪融資的多種版本了, 通常保質期不過兩天就會被打臉。 我們整理了近期多家媒體關於FF融資的報導:

剔除陰謀論的擔憂, 從多方報導來看, 幾個核心資訊是合得攏的, 比如A輪融資或已大致敲定, 比如金額為10億美元, 比如存在3000萬刀的“預付款”。

至於要不要相信, 做出正確判斷的決定因素, 甚至不是智商, 而是人品。

作為週邊觀察者, 客觀地講, 我們只能從越來越密集的報導進展本身, 看出FF遭遇的兩個困境:一是時間緊迫,

二是選擇不多。

FF曾說, 2018年將讓第一款車FF 91上路。 然而比起兌現承諾, 更令人捉急的是黏在屁股後面的債務。

彭博社曾在11月報導, 如果FF無法在2017年完成A輪融資, 就需要立即支付超過4億美元、利率12%的可轉債。 此外, FF還欠著約1億美元的未付款。

這就是為什麼12月進展頻動的背景。

據分析, 巨額債務是賈躍亭遊走籌資5個月以來不少投資人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

2017年, 隨著樂視的資金鏈問題, 賈躍亭資產被凍結, FF就顯出了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尷尬。

此前, The Verge就從多名瞭解財務狀況的前員工那裡瞭解到, FF的銀行帳戶裡常常是一分錢都沒有的, 進來的資金也會被立即花掉。

唯一穩定的輸入是工資款, 約每月1200萬美元, 常常也要到臨了發工資前幾天才會存入。

而如果沒有新融資進入, FF最多也就只夠發工資發到年底而已。

經濟拮据使得FF陸續在7月停掉了在內華達州的10億汽車工廠建造, 改成在加州租用製造工坊;還用洛杉磯總部做抵押貸款1400萬美元。 發言人稱之為A輪融資成功前的臨時資金周轉。

傳聞FF已經開始聯繫供應商還欠債了, 也是真假難辨, 我們權且報以善意地來看, 或許正是融資成功的一個信號。

不過, 接盤也就算了, 還得先把屁股擦了, 果然不是隨便的投資人能做到的心大。 有報導指出, 5個月時間賈躍亭先後見過20多位投資人, 但是結果都是沒什麼結果。

這是可想而知的。

在美國這樣高度成熟的商業社會, 信用破產可以說是最大的忌諱。 至少檯面上見到一個作為老賴名單第一人登上《紐約時報》的,

你還執意投資只能說明你盡調是瞎了以後做的。

按照邏輯, 在投入這麼多錢卻無法解釋去向的情況下, 還有誰會跟進?比起融資, 賈躍亭應該做的是先追投資金把車產出來再說。 然而現在要是老賈能拿出錢, 信用問題才更嚴重。

而對於國內的投資人來說, 且不提孫宏斌仍舊被深度套牢的先例, 光是證券監督機構發出的責令改正決定, 以及央視、新華社等等官方及官方背景媒體的蓋棺定論, 就足以說明扯上關係的風險。

曾有消息指出, 在美國未果、回國不能的情況下, 賈躍亭才奔走香港, 見了不少潛客, 包括中信和榮氏, 也都無功而返。

資本想要看到的最好的結局, 是通過注資標的,

佔領一個制高點, 獲取最大的利潤, 比如當年孫正義投資馬雲;最差的結局, 也是能在風停以前拋給下家, 穩健保本。

而在FF身上, 暫時都看不到任何希望。

如此再看泰國PTT。 作為泰國國家所有的上市油氣公司, 也是泰國最大的能源公司, PTT於去年8月和寶馬、賓士、三菱、日產、保時捷和富豪六家車企簽約生產電動車。

這承應了泰國近二三年的汽車發展規劃。 泰國的小目標是成為東南亞電動車樞紐和主要生產基地, 致力於要在2036年實現120萬電動車上路。

(對比我國: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所言, 到2030年, 中國電動車保有量將達8000萬輛。 可以大致推測出泰國目前的發展階段還比較初級。 )

身處東南亞非華語圈的弱關聯, 以及抬頭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實業需求,使它對FF的興趣成為一種可能。或許PTT的注資能幫助FF投產,或許在虹吸效應下,FF還能在資本市場回春。

“或許”嘛,都是能隨口說說的。

賈躍亭還有機會嗎?

即便不管債務,10億美元能撐多久?

蔚來汽車的李斌曾和好夥伴車和家的李想算過一筆賬,基本上造一款車需要10億美元。所以目前蔚來造了2款車,融了20億美元。

也就是成敗都押在百公里加速2.39秒、預計售價18萬美元的FF 91上了……呃?

比起產品,更令人不安的細節是,有很大的可能性,賈躍亭會出任CEO。

老賈自己肯定是自認理所應當的。在11月初接受騰訊《棱鏡》獨家專訪時他就說過,“沒有了我,FF就只是一家平庸的公司。”

膨脹得也是不要不要的。

老賈有很多個人缺陷,但是喜歡膨脹是最要命的。在別人面前膨脹也就罷了,至少讓他這些年創作出不少霸氣凜然的金句;然而在自己面前也膨脹,就使他容易又蒙眼,認不清兩個現實:

一,他沒有工業常識。

已經停建的內華達工廠就是一個力證。大概在2015年初,FF的高管曾建議賈躍亭,FF應該先找一家小廠專心生產一款車型,先做到一年生產5萬輛的小目標再談別的。

賈躍亭不滿意。他要對標特斯拉建大廠,並要求“一年多款,年產15萬”。當時財務團隊花了幾個星期重新估算成本,結論是這樣至少要投資30億美元。

曾有一位前員工的吐槽,“他就是那種人,說著OK,讓我們想得更大膽些。十年內,也就是截至2025年,我要達到年產500萬輛的目標。”

這個例子甚至使他顯得不懂常識,還停留在“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邏輯中。以至於FF的前員工抱怨:只要賈躍亭還在,FF就造不出車。

固然他的願景能泯滅眾生,甚至能套在他那個碩大無比的樂視生態上。比如原本計畫沙漠中的新工廠是帶有玻璃幕牆的,因為離拉斯維加斯不遠,希望因此能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但是這和汽車製造的考量半毛錢關係沒有。他能不斷地把自己扶起來再吹兩句,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不知者的愚勇。

這和同樣天馬行空的馬斯克不同。馬斯克想要做火箭之前,至少還讀了很多書的。

二,他擺脫不掉人情操作。

這是他在中國發家的基石。然而到了美國創業,面對一幫職業經理人,卻不應是同一套行事方式。

事實上,文化衝突從最開始就顯露端倪。《衛報》2016年就曾披露,FF中國管理層最先提出想以Fara Faro命名,結果遭到美國人的嘲笑,最終選擇了Faraday Future。

這些問題在有錢的時候看是笑話,沒錢的時候看就變成了“缺乏對西方商業活動的理解”。

比如,FF長期都沒有握有實權的CEO和COO;並且財務混亂,即使有CFO,最高許可權仍由“老熟人”鄧超英把持。後者在樂視系中職務眾多,而賈躍亭給出的解釋是,這些公司是一個“大家庭”。

言下之意,請手動聯想。

在跌宕的財務狀況下,低效的管理更是讓這家位於美國的公司,不剩多少美國人願意跟著他幹活。眼下FF的前朝舊臣正一批批地帶走隊友,自建門戶:

事實上他最大的個人魅力也正是來自於以上兩點——“最終幻想”以及“江湖人情”。如果中國要組成一支新造車夢之隊的話,這樣的人設,能使他入選全中國最好的公關總監。

然而,老賈肯定是不樂意的,因為他不可避免地要膨脹。

尷尬的是,當肉身不支倒地的時候,靈魂再不平庸也沒什麼卵用。

對於老賈來說,最好的結局是低調認慫。短期內在且在美國保留研發設計部門,然後工廠設到泰國,最後逐漸脫手成為一家泰國車企。畢竟PTT之前的投資,也是致力於蓬勃泰國製造。

當然,前提都是,投資得是真的啊。

以及抬頭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實業需求,使它對FF的興趣成為一種可能。或許PTT的注資能幫助FF投產,或許在虹吸效應下,FF還能在資本市場回春。

“或許”嘛,都是能隨口說說的。

賈躍亭還有機會嗎?

即便不管債務,10億美元能撐多久?

蔚來汽車的李斌曾和好夥伴車和家的李想算過一筆賬,基本上造一款車需要10億美元。所以目前蔚來造了2款車,融了20億美元。

也就是成敗都押在百公里加速2.39秒、預計售價18萬美元的FF 91上了……呃?

比起產品,更令人不安的細節是,有很大的可能性,賈躍亭會出任CEO。

老賈自己肯定是自認理所應當的。在11月初接受騰訊《棱鏡》獨家專訪時他就說過,“沒有了我,FF就只是一家平庸的公司。”

膨脹得也是不要不要的。

老賈有很多個人缺陷,但是喜歡膨脹是最要命的。在別人面前膨脹也就罷了,至少讓他這些年創作出不少霸氣凜然的金句;然而在自己面前也膨脹,就使他容易又蒙眼,認不清兩個現實:

一,他沒有工業常識。

已經停建的內華達工廠就是一個力證。大概在2015年初,FF的高管曾建議賈躍亭,FF應該先找一家小廠專心生產一款車型,先做到一年生產5萬輛的小目標再談別的。

賈躍亭不滿意。他要對標特斯拉建大廠,並要求“一年多款,年產15萬”。當時財務團隊花了幾個星期重新估算成本,結論是這樣至少要投資30億美元。

曾有一位前員工的吐槽,“他就是那種人,說著OK,讓我們想得更大膽些。十年內,也就是截至2025年,我要達到年產500萬輛的目標。”

這個例子甚至使他顯得不懂常識,還停留在“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邏輯中。以至於FF的前員工抱怨:只要賈躍亭還在,FF就造不出車。

固然他的願景能泯滅眾生,甚至能套在他那個碩大無比的樂視生態上。比如原本計畫沙漠中的新工廠是帶有玻璃幕牆的,因為離拉斯維加斯不遠,希望因此能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但是這和汽車製造的考量半毛錢關係沒有。他能不斷地把自己扶起來再吹兩句,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不知者的愚勇。

這和同樣天馬行空的馬斯克不同。馬斯克想要做火箭之前,至少還讀了很多書的。

二,他擺脫不掉人情操作。

這是他在中國發家的基石。然而到了美國創業,面對一幫職業經理人,卻不應是同一套行事方式。

事實上,文化衝突從最開始就顯露端倪。《衛報》2016年就曾披露,FF中國管理層最先提出想以Fara Faro命名,結果遭到美國人的嘲笑,最終選擇了Faraday Future。

這些問題在有錢的時候看是笑話,沒錢的時候看就變成了“缺乏對西方商業活動的理解”。

比如,FF長期都沒有握有實權的CEO和COO;並且財務混亂,即使有CFO,最高許可權仍由“老熟人”鄧超英把持。後者在樂視系中職務眾多,而賈躍亭給出的解釋是,這些公司是一個“大家庭”。

言下之意,請手動聯想。

在跌宕的財務狀況下,低效的管理更是讓這家位於美國的公司,不剩多少美國人願意跟著他幹活。眼下FF的前朝舊臣正一批批地帶走隊友,自建門戶:

事實上他最大的個人魅力也正是來自於以上兩點——“最終幻想”以及“江湖人情”。如果中國要組成一支新造車夢之隊的話,這樣的人設,能使他入選全中國最好的公關總監。

然而,老賈肯定是不樂意的,因為他不可避免地要膨脹。

尷尬的是,當肉身不支倒地的時候,靈魂再不平庸也沒什麼卵用。

對於老賈來說,最好的結局是低調認慫。短期內在且在美國保留研發設計部門,然後工廠設到泰國,最後逐漸脫手成為一家泰國車企。畢竟PTT之前的投資,也是致力於蓬勃泰國製造。

當然,前提都是,投資得是真的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