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人為何把冬至當過年慶賀?原來古代這時候已有吃湯圓餃子的定俗

冬至是我國從古代時就很重要的節氣, 《漢書》中記載到:“冬至陽氣起, 君道長, 故賀。 ”

所以曾有過“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在這一天人們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北方吃餃子, 南方吃湯圓都是從以前流傳下來的習俗。

北方吃餃子包含的寓意與這餃子餡有直接關係, 像白菜餡寓意“百財”, 韭菜餡寓意“久財”, 有菜餡寓意“有財”等等, 都是包涵人們的祝福在其中。

除了人們的祝福, 這餃子的習俗還與醫聖張仲景有關係。 張仲景不分貧賤貴富, 醫好了許多人的疑難雜症, 挽救了無數生命, 當有他告老還鄉時看到貧苦的百姓忍饑受寒,

耳朵也凍爛, 於是他決定搭起醫棚為窮苦百姓看病。

張仲景用驅寒藥材和肉類熬好後, 用麵包成“嬌耳”做了“祛寒嬌耳湯”, 人們吃過後一段時間, 身體驅寒了, 耳朵也慢慢變好了。 所以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 人們一直延續著吃餃子的習俗, 也是對醫聖的不完感恩。

在南方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 史料記載道“冬至, 粉糯米為丸, 名‘湯圓’”, 湯圓要先祀神祭祖, 再闔家一起吃湯圓。 湯圓寓意“團圓”“美滿”。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有定俗成, 人們吃湯圓也寓意為“團圓”、“美滿”。

在潮汕地區, 冬至也稱“小過年”, 冬至就得吃“甜丸”, 還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的說法也就是俗稱的“添歲”。

潮汕的童謠唱道“冬節夜, 羅羅長, 甜丸末煮天晤光”, 所以冬至吃湯圓也是寓意著家庭團圓和吉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