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穿過“不見光”的180天,觀致的命運在新股東寶能手中?

寶能成功入股觀致, 外界能看到的細節很少;就像潮汕人的發跡, 總有一些“不見光”的部分。

12月21日, 寶能、奇瑞、觀致各自宣佈“新股東”的新聞稿齊齊發佈, 這場歷時半年、迂回曲折的股權轉讓交易終於落槌。 寶能說“堅定支持團隊繼續推進和深化‘兩栖戰略’”, 奇瑞說“寶能對觀致品牌未來的發展定位和理念, 與奇瑞高度一致”, 觀致自己也說“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氣氛無比融洽。

歷經複雜的交易過程後, 能有現在的結果一定非常不容易。 在過去的180天裡, 頭條君也一直盡力去關注、去瞭解, 妄想還原股權交易過程中的觀致汽車。

資本&沉默

從2016年陷入虧損質疑, 到2017年前後中外雙方母公司的連續“輸血”, 觀致遺憾沒能創造奇跡、實現健康的現金流。 困境仍在的2017年3月, 觀致對外公開確認“要引入戰略投資人來支撐兩栖戰略的發展”。

彼時, 大多數人的理解應該都是觀致正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兩大母公司財務狀況同樣堪憂, 觀致只是需要更多的融資管道而已。 不曾想, 控股股東竟可能會產生變化。

也許, 奇瑞、觀致甚至是QUANTUM(觀致外方股東)都曾盡力去爭取投資人、地方政府基金的青睞。 比如今年4月, 宜賓市政府與奇瑞、QUANTUM、觀致達成戰略合作與投資協定, 但觀致可能亟需大量資金的直接注入。

不久後的6月, 觀致汽車外方股東Kenon Holdings發佈公告稱:QUANTUM、觀致、奇瑞已與新投資者簽訂投資協定,

投資約65億元人民幣獲得觀致汽車控股權。 此後, 外界紛紛猜測寶能集團是觀致汽車“新股東”。

隨著長江產權交易所網站上股東方蕪湖奇瑞汽車投資有限公司發佈的掛牌公告過期、招標流拍, 以及多方對“寶能入股觀致”的否認, 關於寶能入股觀致的第一波猜測逐漸平息。

可觀致卻自此開始了“躲在公告背後”的日子。 回應外方母公司公告、面對國內媒體採訪, 觀致汽車對外說的幾乎只有“一切正在進行中”。

時至8月, Kenon Holdings又一次發佈公告稱新投資者將以65億元獲得觀致控股權, 交易正在通過監管審批以及監管流程;同時, 新投資者已向觀致汽車預付10億元。 有關“寶能控股觀致”、甚至是“入股奇瑞”的傳聞再度甚囂塵上,

然而, 自始至終, 都沒有寶能集團入駐觀致或奇瑞的任何確切消息。

10月下旬, 杭州富陽區政府與寶能集團、杭州新天地集團簽訂專案合作框架協議, 達成年產30萬輛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意向, 這再度讓人對尚無生產資質的寶能入股觀致汽車產生聯想。

直到11月, 奇瑞再度掛牌出售觀致25%股權, 相比首次掛牌下調0.5%, 有國內報導稱“寶能入股觀致就差流程了”。 如今, 觀致終於敲定金主, 至於具體股比, 三方諱莫如深。

回過頭看, 這場涉及國有資產轉讓、有寶能參與的股權交易, 哪怕有著長達半年的接洽、交涉、交易過程, 都幾乎沒有細節對外公開或流傳。 資本的力量似乎也讓觀致汽車遵循了所有應該遵循的原則,

在沉默中穿過了這“不見光”的180天。

股比&命運

就在寶能、奇瑞、觀致發佈新聞稿後, QUANTUM母公司Kenon Holdings也發佈公告, 並在公告中透露, 奇瑞和QUANTUM將向寶能出售各自持有的部分觀致股份, 然後三方將根據新的股權結構對觀致汽車進行增資。 此外, 作為此次增資的一部分, QUANTUM和奇瑞從首次向投資者出售觀致股份所獲得的全部收益將再投資於觀致。

劃重點:QUANTUM和奇瑞出售觀致股份所獲得的全部收益將作為增資的一部分再投資觀致。

寶能、奇瑞、觀致已共同透露, 此次增資計畫是65億元。 在長江產權交易所的《觀致汽車有限公司25%股權掛牌轉讓公告》中, 奇瑞以16.25億元的價格出售了觀致25%股份, QUANTUM等比例出售25%股份, 寶能則共計支付32.5億元。

若按照寶能50%、奇瑞25%、QUANTUM 25%的股比來增資,

寶能需要支付32.5億元, 奇瑞需要支付16.25億元, QUANTUM同樣是16.25億元, 合計正好65億元。

再從奇瑞與QUANTUM的財務狀況來看, 雙方在今年初7.77億元貸款之後便難以再為觀致提供資金, 這也就是為什麼“出售觀致股份所獲得的全部收益將作為增資的一部分”。 此外, 觀致汽車市場與傳播執行副總裁甯述勇曾在8月下旬接受汽車頭條App採訪時透露:“觀致戰略投資人引入計畫正在繼續, 觀致汽車估值也達到130億元人民幣, 目前正在走流程, 只是需要的時間比預計的更長。 ”

當然, 以上僅僅是頭條君的推算, 具體股比還需要寶能、奇瑞等相關方的確認。 頭條君能確認的是, 這一次的股權交易, 承載著三個願望。

首先是寶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野心。 對於寶能新聞稿中所言的“進一步做大實業”,頭條君是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敢信;但寶能所說的“抓住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崛起的機遇”卻一點沒錯,這也極其符合潮汕大佬們信奉投機主義、擅長高杠杆、什麼掙錢快做什麼的行事風格。

其次是奇瑞緩解錢荒的迫切需求。最近10年,融資一直是奇瑞最頭疼的問題,上市更是奇瑞難以觸碰的夢。IPO希望渺茫、借殼上市困難重重,奇瑞在資本市場年年失意。今年6月,港股IPO失利的奇瑞徽銀(奇瑞旗下汽車金融)開始發力衝刺A股,結果可想而知。如今,奇瑞已自身難保,開始剝離、變賣旗下不良資產。近期,凱翼汽車已于宜賓政府達成合作,將完成遷址。至於連年虧損的觀致,奇瑞自然無力繼續支撐,觀致尋找新股東、自謀生路再合適不過。

第三就是觀致對自己命運的把握。此次股權變更確認後,觀致汽車CEO劉良博士說:“未來在寶能集團、奇瑞汽車、量子公司三方股東的全力支持下,在公司管理層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觀致汽車一定能抓住中國新高端汽車消費爆發這一市場機遇,積極佈局新能源產品和戰略,力爭成為中國主流汽車品牌。”

那麼,觀致還有可能完全按照既定規劃前行嗎?雖然寶能方面表示會“充分發揮觀致經營團隊的經營能力,運用市場化手段持續引進並激勵經營團隊,堅定支持團隊繼續推進和深化“兩栖戰略”,在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發力”,但觀致自身能做到嗎?

在過去那180天裡、那180天之前,觀致汽車在研發、公關、製造等體系的人員流失已開始凸顯,產品導入也開始沿用奇瑞平臺、彌補自身產品導入空缺......一場股權交易之後,觀致能重構舊日體系、完全落地“兩栖戰略”嗎?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

對於寶能新聞稿中所言的“進一步做大實業”,頭條君是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敢信;但寶能所說的“抓住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崛起的機遇”卻一點沒錯,這也極其符合潮汕大佬們信奉投機主義、擅長高杠杆、什麼掙錢快做什麼的行事風格。

其次是奇瑞緩解錢荒的迫切需求。最近10年,融資一直是奇瑞最頭疼的問題,上市更是奇瑞難以觸碰的夢。IPO希望渺茫、借殼上市困難重重,奇瑞在資本市場年年失意。今年6月,港股IPO失利的奇瑞徽銀(奇瑞旗下汽車金融)開始發力衝刺A股,結果可想而知。如今,奇瑞已自身難保,開始剝離、變賣旗下不良資產。近期,凱翼汽車已于宜賓政府達成合作,將完成遷址。至於連年虧損的觀致,奇瑞自然無力繼續支撐,觀致尋找新股東、自謀生路再合適不過。

第三就是觀致對自己命運的把握。此次股權變更確認後,觀致汽車CEO劉良博士說:“未來在寶能集團、奇瑞汽車、量子公司三方股東的全力支持下,在公司管理層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觀致汽車一定能抓住中國新高端汽車消費爆發這一市場機遇,積極佈局新能源產品和戰略,力爭成為中國主流汽車品牌。”

那麼,觀致還有可能完全按照既定規劃前行嗎?雖然寶能方面表示會“充分發揮觀致經營團隊的經營能力,運用市場化手段持續引進並激勵經營團隊,堅定支持團隊繼續推進和深化“兩栖戰略”,在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發力”,但觀致自身能做到嗎?

在過去那180天裡、那180天之前,觀致汽車在研發、公關、製造等體系的人員流失已開始凸顯,產品導入也開始沿用奇瑞平臺、彌補自身產品導入空缺......一場股權交易之後,觀致能重構舊日體系、完全落地“兩栖戰略”嗎?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