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登高望遠天地闊——王之渙《登鸛雀樓》的大視野情懷

原創作者:許罡

有一個朝代, 太平盛世, 強大繁榮, 錦繡山河。

有一位詩人, 胸懷寬廣, 氣度豁達, 心神振奮。

有一首詩歌, 氣魄宏大, 視野遼遠, 情志超邁。

有一種人生, 昂揚奮進, 銳意進取, 一往無前。

唐詩宋詞千千萬萬, 風格迥異, 昂揚激越, 意蘊豐富。 上小學時讀過的詩詞中, 至今還能背誦如流的真的不是太多。 但是, 盛唐著名詩人王之渙的大作《登鸛雀樓》, 不僅記憶猶新, 而且每每想起, 都會情思激越, 氣血衝動, 心神亢奮。

詩人王之渙只用了20個字, 就在字裡行間彙聚成一股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 坦露了詩人至真至切的拼搏心聲,

展示出高遠遼闊的人生情懷。 每每思索其中的深意, 無不深深震撼心靈。 詩歌的誕生也許源自詩人一次普通的登樓行動, 但是情思的蘊育卻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登高望遠的博大情懷卻是理想的展現。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每每想起王之渙, 這首意境深遠、言簡意賅、極具勵志色彩的詩, 就會在大腦的螢幕上閃現出來!

自古以來, 詩歌離不開情與景, 情與景又離不開心靈。 每一次情感傾吐, 都是心靈的感應;每一道風景的後面, 都有一顆善感的心靈。

也許是時間的無意安排, 也許只是巧合。 王之渙在登鸛雀樓, 卻選擇了一個黃昏降臨, 天地暗淡的時間, 選擇了一種孤獨攀登, 艱難欣賞的形式。

令人欣慰的是, 詩人選擇了一座視界遼遠、山水相連的樓閣。 詩人當時的內心動因是什麼呢?我們不得而知。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坐落在山西永濟縣的鸛雀樓, 樓高三層, 前對中條山, 下臨黃河。 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 故有此名。

詩人早年及第, 既是詩人, 又曾擔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 也算是盛唐時期基層的小官。 不知什麼原因, 遭人誣陷, 罷官而去, 不到30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 寫這首詩的時候, 王之渙只有35歲。

從詩中的意境可以看出, 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了不同凡響的胸襟與抱負,

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詩人當時雖然含冤罷官, 但心中的抱負反而更加強烈。

詩中的前兩句寫詩人的親眼所見。 “白日依山盡”寫遠景, 寫山, 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 “黃河入海流”寫近景, 寫黃河水的壯觀景象與磅礴氣勢。 杜甫在《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有“尤工遠勢古莫比, 咫尺應須論萬里”兩句, 雖是論畫, 也可以用來論詩。 王之渙的這兩句寫景詩就做到了縮萬里於咫尺, 使咫尺有萬里之勢。

在《登鸛雀樓》中, 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 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 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後人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 也如身臨其境, 眼觀其景, 感到胸襟為之一開。

在仕途上, 詩人是失意的, 但在這裡, 詩人是幸運的。 詩人有眼福, 有限的時空足夠他盡情飽覽壯美河山。 太陽慢慢沉落西山, 天地漸漸暗淡下去。 顏色由火紅燦爛變至粉紅淺淡, 再到淡紅稀薄, 最後消失在天地之間。 山巒形狀, 先是粗獷壯大, 再就柔和秀麗, 最後消融於黑暗。 夕陽是一位丹青巨匠, 揮動畫筆, 潑墨寫意……詩人只用了簡單幾筆, 就將一幅巨大的夕陽落山時的晚霞映照黃河滔滔之水的圖景呈現在世人眼前。

陽光是溫暖的, “白日”放光, 耀眼閃亮, 給人以熱烈勁爆, 激情似火的感覺。 白晃晃, 亮閃閃, 燦爛你的雙眸, 澎湃你的心血。 詩人身逢盛唐, 才華橫溢, 自信滿懷, 積極奮進, 多姿多彩的人生前景在召喚著他,

寬闊遼遠的社會舞臺在等待著他。 詩人當時所看到的太陽是“白日”, 是閃亮, 是燦爛, 是希望。 “白日”的輝煌刺激詩人雙眸, 激動詩人心弦, 詩人久久注視, 細細品味那天地遼遠與萬丈光芒。 一個“盡”字活現夕陽落山, 漸漸消失的動態, 更見詩人對“白日”的眷戀。

什麼樣的胸懷容納什麼樣的風景, 什麼樣的心靈感應什麼樣的生命, 什麼樣的生命就有什麼樣的情懷。

詩人站在樓上, 極目遠眺, 黃河滾滾而去, 奔騰咆哮, 九曲回環, 綿延萬里, 由西向東, 滔滔入海, 在天地之間蜿蜒向前。 夕陽映照, 霞光激蕩, 天宇陪襯, 山川烘托, 形成一幅遼闊壯觀, 氣勢磅礴的圖景。

如此美景, 詩人一定激動不已, 一定心花怒放。 敞開心胸, 釋放能量, 目擊闊遠高天, 心納天地萬象,神飛萬水千山,氣蓋驚濤駭浪,詩人宛如一個巨人,頂天立地,雄視八方。盛唐呼喚巨人,詩人自信膨脹,精神橫掃千軍。多麼激越的情思,多麼振奮的格調。

在詩人的眼前,夕陽的消失,時光的隕滅,黃河的奔騰,空間的無限。巨大的時空構成巨大的張力,挑戰詩人的目力,激勵詩人的心志。人生天地,在萬古如斯的時間面前,在無限遼遠的空間面前,實在是太渺小,太卑微了,太短暫了。正因如此,人才要倍加珍惜生命,珍惜時光,才要啟動潛能,施展才情,開創事業,鑄就輝煌。詩人的感悟也達到了一個制高點。

人生如登樓,人生如夕陽放光,人生如黃河入海,需要激情,需要夢想,需要能量。要想極盡目力,視通萬里,要想居高臨下,俯瞰萬類,必須更上層樓,必須努力攀登。登樓有盡頭,登高有限止,可是人生追求、人生境界,永遠高高在上,難以窮盡,永遠激勵信心,昂揚鬥志。

鸛雀樓,自從有了王之渙這一眺,流芳千古,天下揚名!《登鸛雀樓》,給後世也產生了極大的正面影響。

自古以來,自信的人總是熱血沸騰,豪情萬丈,總是克服困難,艱苦攀登,將泰山踩在腳下,將天地放在眼底。杜甫24歲遊覽五嶽之尊——泰山,激情賦詩:“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嶽》節選)“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王之渙比孔子、杜甫要含蓄一點,深沉一點,但是登樓遠眺,神采飛揚,卻也將高歌猛進,一往無前的人生風範展露無遺。

天還是天,地還是地,黃河還是那條黃河,夕陽還是那輪夕陽。如果今天的我們也站在這樣一座樓上,放寬眼量,敞開胸懷,所看到的無邊無際的山河與美不勝收的夕陽美景,是否也會像王之渙一樣,噴發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豪邁人生與大視野格局!

心納天地萬象,神飛萬水千山,氣蓋驚濤駭浪,詩人宛如一個巨人,頂天立地,雄視八方。盛唐呼喚巨人,詩人自信膨脹,精神橫掃千軍。多麼激越的情思,多麼振奮的格調。

在詩人的眼前,夕陽的消失,時光的隕滅,黃河的奔騰,空間的無限。巨大的時空構成巨大的張力,挑戰詩人的目力,激勵詩人的心志。人生天地,在萬古如斯的時間面前,在無限遼遠的空間面前,實在是太渺小,太卑微了,太短暫了。正因如此,人才要倍加珍惜生命,珍惜時光,才要啟動潛能,施展才情,開創事業,鑄就輝煌。詩人的感悟也達到了一個制高點。

人生如登樓,人生如夕陽放光,人生如黃河入海,需要激情,需要夢想,需要能量。要想極盡目力,視通萬里,要想居高臨下,俯瞰萬類,必須更上層樓,必須努力攀登。登樓有盡頭,登高有限止,可是人生追求、人生境界,永遠高高在上,難以窮盡,永遠激勵信心,昂揚鬥志。

鸛雀樓,自從有了王之渙這一眺,流芳千古,天下揚名!《登鸛雀樓》,給後世也產生了極大的正面影響。

自古以來,自信的人總是熱血沸騰,豪情萬丈,總是克服困難,艱苦攀登,將泰山踩在腳下,將天地放在眼底。杜甫24歲遊覽五嶽之尊——泰山,激情賦詩:“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嶽》節選)“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王之渙比孔子、杜甫要含蓄一點,深沉一點,但是登樓遠眺,神采飛揚,卻也將高歌猛進,一往無前的人生風範展露無遺。

天還是天,地還是地,黃河還是那條黃河,夕陽還是那輪夕陽。如果今天的我們也站在這樣一座樓上,放寬眼量,敞開胸懷,所看到的無邊無際的山河與美不勝收的夕陽美景,是否也會像王之渙一樣,噴發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豪邁人生與大視野格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