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今日,冬至|老南京人的九種兒時記憶,暖身更暖心……

今日0點28分,

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

古說:陰極之至, 陽氣始生,

日南至, 日短之至, 日影長之至,

故曰“冬至”。

2017.12.22

農曆:十一月 初五日

丁酋【雞】年

冬至

別 名 :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

代表寓意:寒冷將至

氣候特點:暴雪、低溫

風俗活動:享祀先祖, 官放關撲

風俗食物:吃水餃、吃湯圓、喝羊肉湯

冬至假期:漢代5天假期、唐代7天假期

三 侯 :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

這是一個寒冷的節氣——

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數九寒天”的開始, 從冬至到小寒、大寒, 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

這也是一個溫情的節日——

“瑟瑟寒風裡,

葉落蕭蕭, 我只是單純地顧念住在我心裡的那些人的安暖, 一如你們顧念我的安好!”

你還記得年幼時那些

曾溫暖了整個冬天的南京老物件嗎?

時光流逝, 歲月變遷。

它們已經逐漸被時間拋棄,

消失在你的生活裡。

但是那些溫暖的記憶,

每一段都將定格為永恆的時光。

01

無論多忙, 都回家陪爸媽吃頓飯吧,

重拾起對冬至的記憶,

即使窗外寒風肆虐, 陽光被厚厚雲層包裹

你會發現,

真正打動人心的並非大魚大肉,

而是那一口充滿老南京溫情的兒時味道。

老南京素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

熱乎的雞湯熬起來,

軟滑的豆腐燒起來。

對於老南京來說,

吃的喝的每一樣都是傳統,

對更多藍鯨人來說,

則是“冬至到了, 年還會遠嗎?”

02

老南京人過冬,

棉衣是少不了的,

最好、最暖和的就是新彈的棉花。

記憶裡小時侯的冬天特別冷,

巧手的奶奶就會為我們縫製棉襖棉褲,

雖然面料有些土氣,

但是穿在身上別提有多暖和了!

03

如今街上遍佈都是UGG, UCG, UCC……

但最憶還是手工老棉鞋。

鞋底全是用布料漿糊縫製而成,

再用粗線密密地納上, 有十來層,

鞋面裡塞滿了棉絮。

穿在腳上, 暖和且養腳。

當然, 這不是老棉鞋(xie), 要讀老棉孩(hai)。

04

熱水袋, 一個用橡膠製成的空袋子,

往往熱水灌進去後能保溫好久。

有時會因為一時疏忽, 材料開裂,

導致熱水袋漏了。

即時難逃換床單, 換被子的麻煩

也會在嬉笑聲中溫暖彼此。

05

比起熱水袋,

老南京人更習慣用“湯婆子”取暖。

湯婆子是銅質的,

在睡覺前把湯婆子盛滿滾水塞入被窩,

時不時將其挪挪位置,

待整個被窩焐得燙燙的,

溫暖無限簡直完爆電熱毯。

現在想來, 捧著的不是取暖器,

是暖暖的童年啊!

06

這種玻璃瓶有很好的耐熱性,

一般情況受熱不會爆裂。

那個時候能搞來鹽水瓶,

也是能力的體現,

記得小時候,

家裡放了一排……

07

那個時候家裡還沒有浴霸,

連擁有獨立的浴室都是一種奢侈。

在熱乎乎的澡堂子裡泡個澡、搓個背,

這是不少老南京人的記憶。

一膛爐火, 一條毛巾,

一塊香皂, 一張小票……

這是進老式澡堂的“標配”。

沒那麼多講究,

但最爽不過熱氣騰騰地走出!

08

小時候, 沒有空調的時候,

最喜歡看的就是這種漸變!

一塊煤球從黑到紅,

一家人圍著煤爐子取暖。

晚飯過後, 正是爐火最旺的時候,

媽媽總會在火爐上擱一吊子水,

以備家人沖湯婆子和洗臉洗腳之用。

09

將幾乎凍僵的腳伸在腳爐蓋上。

不到一會兒工夫,

腳掌心就會感覺暖暖的,

仿佛浸在熱水中。

現在估計只有在古裝劇裡面才能重拾回憶了

當然除了暖腳,

也有人表示可以在裡面煨過花生和蠶豆,

很好吃哦!

這些記憶中的老物件,

每一樣都訴說著一段南京故事。

它們帶給我們的那些溫暖,

是多少歲月都磨滅不了的專屬回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