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晉武帝亂中取吳

西元263年, 曹魏滅蜀。 這樣, 曹魏徹底打破了過去諸葛亮制定的蜀吳聯合, 北拒曹魏的戰略方針。 同年, 魏國權臣司馬炎稱帝, 即晉武帝, 改國號晉, 史稱西晉。 晉武帝代魏之後, 繼續曹操未能完成的統一中國的大業。 他一方面下令在蜀地江岸大造戰船, 訓練水師, 為滅吳做了充分準備;另一方面, 他嚴密注視著吳國內的變化, 等待時機。

晉武帝司馬炎

吳國雖然在三國中是很富足的國家, 但是統治集團孫權家族的矛盾繁多, 爭權奪利, 爾虞我詐, 爭鬥不休。 寵妻間爭當皇后, 兒子間爭作太子, 由此影響到外廷,

朝官們也分成擁嫡、擁庶兩派。 孫權只好廢太子孫和, 立孫亮為太子。 擁嫡派的陸遜、顧譚、張休等都受到懲罰, 兩派的怨恨更深。 孫權死後, 孫亮繼位。 西元258年, 丞相孫繼發動政變廢孫亮為會稽王, 爾後迎孫權第六子王孫休為帝。 孫休死後, 又經過一番激烈爭奪, 孫和之子孫皓被立為皇帝。 孫皓當了皇帝後, 大報舊怨, 用剝面皮、挖眼睛、滅三族等酷刑, 把親族和大臣幾乎殺盡。

晉歸義氐王金印

這是西晉朝廷給歸順于晉室的氐族部落首領的印信。

孫皓不惜動用大量的人力財力遷都武昌(今湖北鄂縣)。 人民被迫為統治者搬運財物, 大興土木, 勞累不堪。 江南的漢人和越人一再起義。 孫皓被迫還都建業, 長江上游的防禦一片混亂。 晉武帝認為時機已到,

大舉進攻, 三個月後吳國滅亡。 晉武帝滅吳國用的正是“亂而取之”之計。 晉武帝靜觀吳國內亂, 待其內耗至空虛時, 再一舉將其殲滅, 既完成了統一, 又保存了實力, 可謂一舉兩得。

晉滅吳戰事示意圖

圖文摘自《孫子兵法經典故事》.北京電子出版物出版中心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李夢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