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曾經富極一時的華西村,現如今華西村成了被嘲笑的對象

日前, 據小編由管道得知, 在某平臺上發表了這樣一則消息稱:曾經富極一時的華西村, 現如今華西村成了被嘲笑的對象。

近兩日, 一篇題為《中國最富村負債389億 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到底經歷了什麼?》的文章在網路上發酵, 引發了各路媒體的跟進, 紛紛以“家天下”、“富不過三代”“跟不上時代”為華西村注評, 一時間, 華西村成了被嘲笑的對象。

在華西村的發展歷史中, 曾三次面臨生死轉型考驗, 但是都被淌了過來。

最開始的考驗是在上世紀的60年代, 華西是遠近聞名的窮村。 三年自然災害剛過, 到處都吃不飽飯。

1999年8月, “華西村”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成為“中國農村第一股”, 而“華西村”也成為馳名中外的“天下第一村”:家家住別墅, 戶戶有汽車, 人均存款上百萬。

1999年, 華西村自然地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 首創“村莊上市”的先例。 “村莊都上市了”, 中國人民高聲呼喊。 城裡人拾起鋤頭, 紛紛來華西村掘金。

1999年, 村莊上市後, 華西村開始了新一輪的市場經濟。 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問題, 其中最讓人頭疼的還是土地資源的稀缺。 對於一個處於急劇發展變化中的華西而言, 0.96平方公里的面積, 是一個禁錮, 也是一種限制。 隨著人口的增多, 產業用地量的增加, 華西人急需增加土地面積。

考慮到華西的現實狀況, 同時總結了多年的得失, 吳仁寶創造性地發明了一種獨特的合作模式,

叫做“一分五統”。 他認為:要有大發展, 必先有“大華西”。 經過慎重的考慮, 吳仁寶開始實施“大華西”並村計畫。

他先後將周邊13個行政村陸續併入, 被分別編號為華西一村到十三村, 而原來的華西村, 則被稱為華西中心村, 14個行政村共同組成“大華西”版圖。 合併後, 中心村對周邊村進行大量公共基礎設施投入, 打通了龍砂山隧道, 使山南山北連為一體, 共同發展。

在這裡工作的村民, 通過工資、獎金、分紅三種方式來獲取自己所得的報酬。 村子發了, 村民們同樣地也發了。 家家過百萬, 人人開好車, 全村實現了小康生活。 華西村帶給人們最多的話題就是物質上的富裕。 要想發家致富, 在華西村看來, 離不開工業。

50年前, 華西村靠一家地下五金廠起家。 目前, 華西村已擁有八大公司, 60多家企業, 鋼鐵行業成為了主要的經濟來源。 2008年, 全球金融危機, 華西最倚重的鋼鐵行業, 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如何才能長遠發展?華西村就全村情況, 做出了重新的定位。

華西村現任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協恩說:“從現在開始, 華西村的重點工作就是發展旅遊業。 ”至此後, 華西村將一些聚集在村中心區域的工業園區下村莊週邊搬移, 一些小型鋼鐵廠陸續關停。 村內開始, 大量修建人造景觀。 華西村是一個重視品牌意識的村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