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今日冬至是吃湯圓還是吃餃子?盤點各地不同飲食習俗

俗話說, “冬至大如年”, 冬至吃什麼?很多地方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並說冬至吃了餃子, 耳朵就不會凍掉了。 當然很多地方的冬至習俗也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冬至吃什麼, 要看地方。

1、湯圓

冬至吃湯圓, 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在江南尤為盛行。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湯圓也稱湯糰, 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南北各地還有不少湯圓的名品, 如寧波湯圓餡多皮薄, 糯而不粘;長沙姐妹湯圓潔白晶瑩, 香甜可口;如今不僅冬至吃, 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湯圓。

作為金華人, 每年冬至, 奶奶都會包獨特的鹹湯圓, 芹菜豆腐乾,

筍乾肉, 自己喜歡吃什麼就加什麼餡!金華鹹湯圓還帶有一顆小尾巴, 這個在杭州可是吃不到的!

2、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 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 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 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 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 耳朵都凍爛了, 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 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 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 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 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 每人兩隻嬌耳, 一碗湯。 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 血液通暢, 兩耳變暖, 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

大年出一, 人們慶祝新年, 也慶祝爛耳康復, 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 並稱之為“餃耳”、“餃子”。 此後, “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 人們吃著餃子, 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 所以, 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3、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 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 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 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 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 冬至吃年糕, 年年長高, 圖個吉利。

4、桂圓燒蛋

嘉興土生土長的人, 大多選擇吃桂圓燒蛋過冬至夜, “把買來的桂圓剝好, 然後放在水裡煮, 把桂圓的汁水煮出來, 再打入雞蛋,

根據自己的口味加糖……”一位嘉興老人說:“以前人們的生活條件不大好, 冬至夜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桂圓燒蛋, 自個兒心裡就感覺整個冬天都不冷了。 ”另外, 在嘉興平湖還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5、肉豆腐

衢州有一句俗話, 說冬至‘有得吃, 吃一夜, 沒得吃, 凍一夜’, 衢州過冬至的飲食同樣是十分講究的。 ”曾在衢州文化部門工作的樓老師說, 在衢州的老習俗裡, 每到冬至, 每家每戶的菜肴裡必須要有肉和豆腐, 同時各家都炒上一些花生、玉米、大豆等, 用於冬至夜裡的閑食使用。

6、燒臘

冬至這天, 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 其中, 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 全家人在祭祖之餘, 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

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7、冬節丸

潮汕有“冬節丸, 一食就過年”的民諺, 俗稱“添歲”, 表示年雖還沒有過, 但大家已加了一歲。 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 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 老是不亮, 故潮俗有“冬節夜, 囉囉長, 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8、釀酒

客家人認為, 冬至時的水味最醇, 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 柔和爽口, 回甜生津, 後勁頗足。 所以, 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為了這一天, 客家主婦常挑個吉祥的日子, 專門到集市添置釀酒的器具, 把陳年的酒罈搬到溪流中, 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汙物, 再讓清涼的泉水反復沖洗, 最後置放在陰涼處風乾。

9、羊肉湯

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

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 專家指出, 吃羊肉既能禦風寒, 又可補身體, 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

10、捏凍耳朵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 緣何有這種食俗呢?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 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 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 也有的稱它為“餛飩”和“燙麵餃”, 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11、赤豆糯米飯

湖南湖北一帶, 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 糯米味甘、性溫, 能夠補養人體正氣, 吃了後會周身發熱, 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 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若是能用上黑糯米, 那就更好了, 黑糯米有助於產婦滋補產後造成的身體虛弱, 有利於增加乳汁,哺乳嬰兒。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12、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薑、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13、冬至肉

對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所以,廣東人有句話叫“冬至大過年”。

冬至的習俗:古代傳統習俗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有利於增加乳汁,哺乳嬰兒。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12、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薑、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13、冬至肉

對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所以,廣東人有句話叫“冬至大過年”。

冬至的習俗:古代傳統習俗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