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年的天然氣或複製2016年的黑色系那一波“兇猛”行情

【牛邦投教研報】牛邦投教首席經濟學家李宏圖先生通過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內容的解讀指出, 2018年重點關注的行業之一, 就是“石油天然氣”!

而牛邦投教研究員分析認為, “演繹”了將近2年的黑色系炒作, 自2017年三季度以來, 其炒作邏輯已經從“供給側主導的炒作”轉變成“被需求端證偽”, 因此我們看到此前熱炒的那些個週期品, 開始從此前的“主升浪階段”進入到“回檔階段”。 但恰在此時, 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新品種”有望在“有現實需求的支撐、有深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疊加強勢環保刺激能源替代”的帶動下,

成為新階段炒作領漲品種。 我們不排除, 它有可能複製2016年煤炭和鋼鐵所出現的那一波趨勢性上漲。

天然氣正成為“供給側改革+環保”這兩大政策眷顧的新寵!

既然決定週期品價格漲跌的主要因素, 是宏觀面的供給側改革政策, 那麼要想改變2017年9月份以後, 黑色系回檔盤整的趨勢, 避免繼續“被需求側證偽”的風險, 就有賴於供給側改革政策要有新的發展。

然而, 從去產能的角度上來說, 當前已經從單純的“減少無效供給”向更多突出“增加有效供給”的階段轉變。

在牛邦投教研究員看來, 天然氣作為一個相對成熟且替代成本相對較低的能源替代品, 正在成為“供給側改革+環保”這兩大政策眷顧的新寵!

從現有的經濟需要(新增的用氣需求70%來自於工業和發電的需要)與產業技術門檻來看,

這個“天然氣主導‘新增能源供給’的時代”不會太短, 這也就意味著不論是實體的生產領域, 還是在資本市場的炒作環境, 市場和投資人都擁有相對較寬裕的時間和空間來做深度的挖掘和演繹——

●“供給側改革+環保”要求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加快進行能源替代, 減少碳排放和污染物, 而天然氣作為“‘現成’的清潔能源”, 理所當然成為了“替代品”的首選, 不像煤炭石油這些傳統的黑色系那樣, 面臨的是一個需求必定逐漸減少的過程。

●從需求側看, 天然氣首先將要搶奪煤炭石油的存量市場完成“能源替代”, 而後隨著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逐漸復蘇,

其需求在未來若干年將呈現增長態勢。 因此, 這個故事估計還可以講很久。

●從供給端看, 中國自身就面臨著天然氣資源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 中國天然氣供給每年仍要大量依賴於進口。

也正因為此, 牛邦投教研究員才強調, 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新品種將在“有現實需求的支撐、有深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疊加強勢環保刺激能源替代”的帶動下, 成為新階段週期品炒作領漲品種。 我們不排除, 它有可能複製2016年, 煤炭和鋼鐵所出現的那一波趨勢性的上漲!

黑色系炒作已經從供給側主導轉變成需求端證偽

自2015年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式推出以來, 以黑色系為代表的週期品的炒作, 大致經歷了2個階段:

◆在第一階段,

整個市場的邏輯圍繞著去產能, 也就是圍繞壓縮無效供給展開, 從而形成一段時間之內, 供給滿足不了需求這樣一種預期氛圍。

隨著去產能和處置僵屍企業的推進, 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也受益于因行業集中度提高而出現的資源品價格上漲與行業龍頭股價同步上漲的盛況, 以至於發改委不得不反復推動增加有效供給的措施, 平抑價格的上漲。

需要強調的是, 在這一階段, 價格的反復炒作並非主要得益於需求端有效需求的提升, 而更多只是因為供給的減少打破了原來供過於求的舊常態。 黑色系價格上漲主要是人為導致供不應求的小氛圍。

◆但這一邏輯發展到2017年的三季度, 相關商品價格的上漲已經獲得了很大程度的成長空間。

然而經濟資料在2017年三季度成為投資人考慮的新增變數, 由於相關資料不能滿足此前價格的持續上漲, 週期品開始從此前的主升浪階段進入到回檔的階段。 這就是所謂的第二階段。

在此調整期間, 也不時受到即期的政策或者時間的衝擊, 而有所漲跌, 但中期的大格局已經由供給側的收縮轉變為需求端能否印證其價格的上漲。 很顯然, 這一上漲的趨勢在資料面前並不給力。 牛邦投教研究員在2017年9月份以後就開始強調需求側被證偽的風險, 也主要是因為此。

近期, 中國宏觀經濟整體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利空”, 各項宏觀經濟迅速走弱, 黑色系炒作繼續被證偽——

煤炭和鋼鐵等黑色系是人為製造的供給不足, 而天然氣是其自身供給本來就不足

既然決定週期品價格漲跌的主要因素是宏觀面的供給側改革政策,那麼要想改變9月份以後黑色系回檔盤整的趨勢避免被需求側證偽的風險,就有賴於供給側改革政策要有新的發展。然而,從去產能的角度上來說,當前已經從單純的減少無效供給向更多突出有效供給的階段轉變。

而,被列為未來5年三大攻堅任務之一的環保則突出要求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加快進行能源替代,以減少碳排放等污染物。就在此時,天然氣作為一個相對成熟且替代成本相對較低的能源替代品,正在成為“供給側改革+環保”這兩大政策眷顧的新寵。

從增加有效供給的角度來說,這一次備受質疑充滿波折的煤改氣,據分析,新增的用氣需求70%來自於工業和發電的需要,而這正是實體經濟改革轉型與節能環保共同作用的結果。去產能推進對有效供給的增加與節能環保所帶動的能源替代在當前這個階段共同作用於天然氣這條產業鏈上。

而,部分地方倉促推進煤改氣引發的民生事件則正好將天然氣推到了輿論的聚光燈下,加速這一替代能源的最大概念,被市場聚焦放大,繼續炒作。

也正因此,黑色系炒作的邏輯提前完成從減少無效供給到能源替代為主導的新階段。相對于一般意義上的新能源,天然氣本身產業鏈比較完整成熟,且與其他化石能源在替代的成本與使用的習慣上差別相對較小,減少了替代的門檻。且由於碳排放和污染物的相對較小,使得天然氣在真正的新能源能夠實現產業化與批量規模使用之前,在未來若干年有望逐漸成為生產生活當中最重要的替代能源。

從現有的產業技術來看,這個天然氣主導的時代不會太短,也就意味著不論是實體的生產領域,還是在資本市場的炒作環境,市場和投資人都擁有相對較寬裕的時間和空間來做深度的挖掘和演繹。這個故事估計還可以講很久。畢竟,他不像煤炭石油這些傳統的黑色系那樣面臨的是一個需求必定逐漸減少的過程,而天然氣首先將要搶奪煤炭石油的存量市場完成能源替代,隨後跟隨者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逐漸復蘇,其自身的需求也會水漲船高。

整體而言,天然氣憑藉自身技術成熟、使用門檻底的優勢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優先於其他的新能源成為實體經濟發展所依賴的替代能源。其自身具有客觀真實的需求支撐,從而使其能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克服煤炭和石油的炒作。

此外,中國自身就面臨著天然氣資源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20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為2310億立方米,而國內天然氣供應量只有1310億立方米,需要進口1000億立方米。

2016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2100立方米左右,而此時天然氣產量為1500億立方米左右,缺口達600億立方米,需要靠進口。2017年上半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160億立方,同比增加13.5%,而同期天然氣產量為740.8億立方,進口數量為419.2億立方。華北地區缺口尤為嚴重。通過資料可知,中國天然氣每年供給都要依賴於進口。

此外,被列為未來5年三大攻堅任務之一的環保則突出要求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加快進行能源替代,以減少碳排放等污染物,那麼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就理所當然成為了替代品,其需求在未來若干年將呈現快速增長。

近期,京津冀等區域都在爭搶氣源,氣源不足的,則面臨裝置到位但無氣可送的困境。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月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擴大了20%。進入供暖季之後,北方部分地區天然氣的消費量持續擴大,形勢更為嚴峻。

到“十三五”末期,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要占到10%以上,成為主要能源之一。按照這個目標,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速每年要超過18%,保持高速增長。

也正因為此,牛邦投教研究員才強調,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新品種將在“有現實需求的支撐、有深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疊加強勢環保刺激能源替代”的帶動下成為新階段週期品炒作領漲品種。我們不排除,它有可能複製2016年到2017年,煤炭和鋼鐵所出現的那一波大趨勢的上漲。

而天然氣是其自身供給本來就不足

既然決定週期品價格漲跌的主要因素是宏觀面的供給側改革政策,那麼要想改變9月份以後黑色系回檔盤整的趨勢避免被需求側證偽的風險,就有賴於供給側改革政策要有新的發展。然而,從去產能的角度上來說,當前已經從單純的減少無效供給向更多突出有效供給的階段轉變。

而,被列為未來5年三大攻堅任務之一的環保則突出要求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加快進行能源替代,以減少碳排放等污染物。就在此時,天然氣作為一個相對成熟且替代成本相對較低的能源替代品,正在成為“供給側改革+環保”這兩大政策眷顧的新寵。

從增加有效供給的角度來說,這一次備受質疑充滿波折的煤改氣,據分析,新增的用氣需求70%來自於工業和發電的需要,而這正是實體經濟改革轉型與節能環保共同作用的結果。去產能推進對有效供給的增加與節能環保所帶動的能源替代在當前這個階段共同作用於天然氣這條產業鏈上。

而,部分地方倉促推進煤改氣引發的民生事件則正好將天然氣推到了輿論的聚光燈下,加速這一替代能源的最大概念,被市場聚焦放大,繼續炒作。

也正因此,黑色系炒作的邏輯提前完成從減少無效供給到能源替代為主導的新階段。相對于一般意義上的新能源,天然氣本身產業鏈比較完整成熟,且與其他化石能源在替代的成本與使用的習慣上差別相對較小,減少了替代的門檻。且由於碳排放和污染物的相對較小,使得天然氣在真正的新能源能夠實現產業化與批量規模使用之前,在未來若干年有望逐漸成為生產生活當中最重要的替代能源。

從現有的產業技術來看,這個天然氣主導的時代不會太短,也就意味著不論是實體的生產領域,還是在資本市場的炒作環境,市場和投資人都擁有相對較寬裕的時間和空間來做深度的挖掘和演繹。這個故事估計還可以講很久。畢竟,他不像煤炭石油這些傳統的黑色系那樣面臨的是一個需求必定逐漸減少的過程,而天然氣首先將要搶奪煤炭石油的存量市場完成能源替代,隨後跟隨者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逐漸復蘇,其自身的需求也會水漲船高。

整體而言,天然氣憑藉自身技術成熟、使用門檻底的優勢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優先於其他的新能源成為實體經濟發展所依賴的替代能源。其自身具有客觀真實的需求支撐,從而使其能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克服煤炭和石油的炒作。

此外,中國自身就面臨著天然氣資源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20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為2310億立方米,而國內天然氣供應量只有1310億立方米,需要進口1000億立方米。

2016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2100立方米左右,而此時天然氣產量為1500億立方米左右,缺口達600億立方米,需要靠進口。2017年上半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160億立方,同比增加13.5%,而同期天然氣產量為740.8億立方,進口數量為419.2億立方。華北地區缺口尤為嚴重。通過資料可知,中國天然氣每年供給都要依賴於進口。

此外,被列為未來5年三大攻堅任務之一的環保則突出要求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加快進行能源替代,以減少碳排放等污染物,那麼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就理所當然成為了替代品,其需求在未來若干年將呈現快速增長。

近期,京津冀等區域都在爭搶氣源,氣源不足的,則面臨裝置到位但無氣可送的困境。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月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擴大了20%。進入供暖季之後,北方部分地區天然氣的消費量持續擴大,形勢更為嚴峻。

到“十三五”末期,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要占到10%以上,成為主要能源之一。按照這個目標,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速每年要超過18%,保持高速增長。

也正因為此,牛邦投教研究員才強調,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新品種將在“有現實需求的支撐、有深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疊加強勢環保刺激能源替代”的帶動下成為新階段週期品炒作領漲品種。我們不排除,它有可能複製2016年到2017年,煤炭和鋼鐵所出現的那一波大趨勢的上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