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您的理財產品或面臨“補繳稅”,資管圈忙瘋了

資管產品增值稅新規即將正式實施

2018年1月1日起, 資管產品管理人運營資管產品過程中發生的增值稅應稅行為, 將以資管產品管理人為增值稅納稅人, 暫適用簡易計稅方法, 按照3%的徵收率繳納增值稅。

據中國證券報瞭解, 金融機構已進行各方面的準備與調整, 例如, 不少金融機構已經對簽訂的合同進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訂工作, 同時著手調整相關產品淨值核算模型等。

同時, 有不少待明確的細節使金融機構“頭疼”——資管產品管理人將不得不考慮各類產品設計帶來的增值稅影響, 以及與投資者的稅負攤分博弈等,

其中的稅務風險和法律風險更是得由專業稅務人士“慧眼識別”。

首先, 咱們來看看——

財稅〔2017〕56號

川財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楊歐雯表示, 總體而言, 增值稅的開徵使得整個資管行業成本有所抬升。 從資管的各種業態看, 按要求, 公募基金適用的增值稅率從前期的6%降至3%, 只有票息部分需要繳納, 且所得稅目前仍可以免繳;資管類機構則在票息、買賣價差均部分需要繳納3%增值稅;自營類機構需根據底層資產繳納6%的增值稅(可抵扣), 同時, 所得稅根據底層資產按照25%繳納。 在競爭當中, 公募基金地位最為有利。 此次增值稅新規賦予了公募基金一定的稅收優勢, 可能導致資管行業內部出現“資金搬家”情況。 不過,

按照新規, 基金專戶被計算進資管類產品, 不能享受到公募基金的低稅負, 可能對其形成一定壓力。

這個稅會不會“羊毛出在羊身上呢?”

投資者持有的產品會咋樣?

星石投資表示, 資管產品增值稅的納稅人為產品管理人, 但是由於產品管理人並沒有享受產品的投資收益, 後續可能會通過合同的相關條款轉嫁給投資者。

安永大中華區間接稅主管合夥人梁因樂表示, 資管產品增值稅對產品收益影響幾何, 需要根據資管產品管理人和投資者之間的增值稅負及稅後收益分配模式來確定。

若資管公司為了讓客戶滿意, 自己承擔稅務成本, 那麼為了覆蓋這部分增加的成本, 不排除管理人提高管理費的可能。 相反, 若管理人把稅負轉嫁給投資者,

那麼管理人一方面需要謹慎地進行資管產品稅務處理判斷, 另一方面還需要注意與投資者提前溝通增值稅計稅方式及其對投資收益的影響, 以降低稅務及法律風險隱患。

例子1

若管理人梳理不清哪些產品要交稅, 但採取了較為激進的做法, 將資管產品到點清算, 全部分給投資者, 但沒有及時扣除稅金, 那麼, 一旦稅務局在後期核查中發現補稅或罰款的情況, 則這部分稅負風險很可能由於投資者的退出而導致全部由管理人自己承擔。

例子2

若管理人無法有效判別產品到底交稅與否, 而直接採用了較為保守的做法, 將全部產品提前扣稅後再分配, 等產品完全到期清算、報稅後再將可能多繳的增值稅返回給投資者,

這可能會引起投資者不滿, 從而引發潛在的法律訴訟風險。

“由於資管產品的結構類型複雜, 特別是有些產品存在多層嵌套等問題, 因此到底交稅與否以及交多少稅, 沒法做出一刀切式的判斷, 需要對每一份資管產品進行謹慎的業務類型及合同條款梳理後才能確定。 ”梁因樂說。

機構有啥行動?

多位基金人士均表示, 為了滿足增值稅新規中的相關要求, 財務和IT部門都在做最後的衝刺。

北京某中型公募表示, 該公募新的IT系統已於2017年12月初上線測試, 2018年1月正式按照新規執行, 稅收將從基金資產中扣除。

另一中型公募表示, 對於應納稅的部分, 將直接從基金資產中扣除, 投資者看到的基金淨值是扣稅後的部分。

梁因樂稱, 為迎接新規, 不少資管機構已經做了相應的準備, 安永目前也和多家機構展開全流程的合作。 合作內容主要包括:資管產品業務類型及合同條款的涉稅梳理, 以明確資管產品是否應稅以及對應的應稅科目;增值稅申報相關協助, 其中利用系統自動化申報具有明顯的優勢, 例如若企業在管的資管產品數量很多, 那麼利用IT技術實現自動化報稅的方案將會更優。

某專業稅務人士稱, 2018年2月15日要做第一批增值稅的申報, 如果資管產品管理人已經對產品類型和應稅科目做了比較清晰的梳理, 那麼在增值稅的申報壓力可能相對較小;如果到現在還沒對全部資管產品做梳理, 沒有做對估值系統和稅後收益的分析, 那時間就相當緊迫了。(中國證券報)

那時間就相當緊迫了。(中國證券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