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前沿|意外?專利數和強度均居榜首,比亞迪國內車企中研發最強

12月18日發佈的《2017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顯示, 以專利數量和強度來衡量, 比亞迪在國內車企中排名第一。 比亞迪在汽車領域相關專利國內累計公開總量為22262件, 專利強度指數24.9, 雙雙位列榜首。

專利強度概念由美國ProQuest Dialog公司提出, 是反映專利文獻的技術複雜性, 專利應用廣度、權利穩定性等一系列綜合指標。 專利強度越大, 專利價值越高。

以專利強度來衡量, 技術實力排名前15的國內企業依次是:比亞迪(24.9)、廣汽集團(23.3)、長安汽車(21.2)、宇通客車(21.1)、上汽集團(20.9)、北汽集團(19.5)、中國一汽(19.3)、長城汽車(18.8)、奇瑞汽車(17.8)、吉利汽車(17.7)、北汽福田(17.6), 華晨汽車(17.2)、重汽集團(17.2)、東風汽車(16.9)、江淮汽車(14.2)。

廣汽集團、宇通客車、上汽集團、北汽集團的專利總量不算高, 分別為2719件、2594件、5556件和1068件, 但專利強度指數排名靠前, 屬於量少質優型。

長安汽車、奇瑞、吉利汽車, 專利強度排名靠前, 專利總量也比較高, 分別為12238件、15572件、14172件, 屬於綜合實力比較強的類型。

江淮汽車的專利總量為15654件, 按專利總量在國內車企中排名第二, 但專利強度為14.2, 數量多但品質有待提升。

《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2017)》(2017年汽車紅皮書)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豐田汽車公司聯合編著。 這是自2015年以來,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豐田汽車公司第三次推出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年度報告。

《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2017)》顯示, 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技術專利增長迅猛。

2016年, 動力電池材料技術相關專利國內公開量累計達76375件, 與2015年(57424件)相比增長133%, 是2007年(8167件)的9倍多。 2016年, 驅動電機系統相關專利國內累計公開總量為3216件, 是2007年(350)的近10倍。

但燃料電池技術專利的數量增長則相對緩慢, 2016年國內累計公開總量為4787件, 比2015年增長277件, 是2007年(1880件)的2.5倍左右。 而且專利申請人排名前四的依次為豐田、通用、現代和日產, 國內申請人以科研機構為主, 沒有一家整車企業。

智慧網聯技術相關專利同樣快速猛增。 2016年, 智慧網聯汽車技術相關專利國內公開總量累計達15205件, 是2007年(855件)的近18倍。 而且從專利申請人來看, 國內申請人共申請12801件, 占84%。

從專利申請總量來看, 我國汽車類專利總量近十年來保持高速增長, 截止2016年, 累計達417052件(2016年之前所有年度專利公開量之和),

首次超過美國, 位居世界第二, 日本以952826件排名第一。 2007-2016年這十年, 在中國公開的汽車類專利數量同比增長均在20%以上, 而同期美國的增長則只有6%-7%左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