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豆瓣日記: 碎碎念之狄更斯博物館

本文作者“不下雨的倫敦”, 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位於倫敦的狄更斯博物館在道緹街(Doughty Street) 48號, 狄更斯曾於1837至1839年期間在此居住, 完成《霧都孤兒》與《尼古拉斯·尼克貝》兩部偉大的作品的寫作。

說來慚愧, 來倫敦好多年了, 最近才算第一次正兒八經地來這裡逛逛, 真是愧對我喜歡的作家呀(雖然他的作品我也沒看完幾部, 嗯, 但並不影響我很愛他……)。 總之, 這裡挺有意思, 逛的過程中有很多新奇的發現, 忍不住記上一筆。

沒有鬍子的你長啥樣

博物館裡有這樣一副肖像畫, 畫中的人物英俊帥氣, 沒錯, 這就是大文豪狄更斯。

記得在博物館參觀時有個耿直的小孩驚呼“哇, 這是狄更斯嗎?他竟然沒有鬍子!”仔細想想也難怪, 可能因為各類影視作品和書籍的影響, 我們已經在腦海裡把這位老爺爺的形象給固化了, 他在我們印象中始終是“有著鬍鬚的老爺爺”。 一進博物館就映入眼簾的這幅“另類”作品還真是別有一番味道呢!或許策展人也是希望以此方式告訴訪客 “現實中的狄更斯, 遠超你的想像”

充滿故事的餐廳

狄更斯很好客, 經常在餐廳大宴賓客, 有時候一下子會邀請10多個人前來用餐。 宴請的常客都是和狄更斯關係不錯的朋友。 博物館的餐廳為我們還原了一個小型聚會的場景, 每個盤子都對應著一個名牌。 雖說來狄更斯家裡做客的大部分都是他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是也有例外, 比如其作品的插圖畫家之一Thackeray雖然常來狄更斯家用餐, 但是倆人在生活中的關係並不是很好(但是博物館並沒有介紹為啥兩人關係不好, 我覺得可以繼續挖掘一下原因, 我真八卦哈……)

博物館裡這幅畫也很有意思, 畫面是匹克威克在俱樂部發言的場景。 場景源于狄更斯的作品《匹克威克外傳》, 通過這幅畫作我們不難想像俱樂部現場那種慷慨激昂, 又不失活潑的氣氛。 據博物館介紹, 《匹克威克外傳》這部作品是狄更斯事業騰飛的真正程碑, 他也是因為這部融合了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高度的統一的偉大作品被大眾所熟知。 有人形容他在當時就像一個“流行歌手”一樣,

迅速家喻戶曉, 狄更斯也借此大踏開啟了走向人生巔峰的節奏。 (此處應該有配樂, 哈哈)

哦, 那個叫奈莉的女人啊

咳咳, 聊聊大文豪的女人們吧!有部電影叫《狄更斯的秘密情人》, 由大名鼎鼎的Ralph Fiennes自導自演, 講述了狄更斯和他的情人奈莉(Nelly Ternan)的故事。 倆人相識的時候狄更斯40多歲, 奈莉才18歲。 研究狄更斯生平的Claire Tomalin歷經周折, 通過對於狄更斯的書信、日記、照片等大量資料的查閱我們還原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曠世之戀。 這部影片的服飾和情節都唯美到極致, 是很典型的英劇范兒。 (嗯, 有時候看英劇真的不是為了看電影的, 是為了看服飾而已……)

奈莉說:“每個人都有秘密, 這是我們的秘密。 “

狄更斯說:“你在我的字裡行間, 你是我的存在, 直到生命的盡頭。

當然了, 畢竟影片描述的主題不那麼“正統”, 所以這部電影也被不少人詬病, 也是無可厚非的。 因為電影的引導, 外界對於狄更斯的妻子凱薩琳(Catherine Hogarth)的情況所知並不多, 那現實中狄更斯和妻子的關係到底如何呢?博物館也為我揭曉了答案。

下圖肖像畫是狄更斯的妻子凱薩琳·賀加斯(Catherine Hogarth), 她是一位擅長表演、刺繡和廚藝的優秀女性。

下圖是凱薩琳的部分刺繡作品以及狄更斯向凱薩琳求婚時的戒指

下圖是狄更斯和凱薩琳當時的結婚證書

貌似“古人”的結婚證書在現代人的眼中都是非常神秘, 並且極具引力的。 不那麼華麗的書寫材料上, 有著樸素但充滿味道的語言和工整優雅的文字, 真的可以堪稱最特別的又有紀念意義的藝術品了!(記得之前網路上盛傳過民國時期的結婚證,

時代不同, 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呀)

這樣一樁婚姻在外界看起來似乎是天作之合, 但現實中狄更斯和妻子的婚姻其實亮起過紅燈。 狄更斯當時甚至還做出了很大膽的舉動, 那就是把他們婚姻之間的問題披露在了媒體, 相當於公開向外界宣告“我的婚姻遇到大麻煩了”。 隨後其妻的妹妹喬治娜與狄更斯共同生活過一段時間, 當然了這樣的舉動必定引起不少流言蜚語, 也傳出過不少緋聞。 但是, 狄更斯堅持說他和喬治哪之間是清白的, 甚至提出可以檢驗喬治娜的處女身, 以證實他們之間的清白。 (嗯, 這大文豪也是很有性格嘛!)

為什麼那部關於狄更斯情人的影片叫《狄更斯的秘密情人》呢?因為狄更斯一直在努力隱藏他和奈莉長達10年的戀情。 但儘管如此,關於這個女人存在的蛛絲馬跡的依然不難尋覓。博物館的牆上有一副照片,是關於Staplehurst火車事故的——狄更斯當年遭遇過一場非常意外的火車事故,而他在命懸一線的時候努力地救出過另一位女士,這位女士就是傳說中的情人奈莉。除了這次事故外,奈莉還出現在了狄更斯所留下的遺產,據資料記載,狄更斯死後給奈莉留下了1000英鎊的遺產,這也算是這個多情的男人給她心愛的女人充滿深情的“饋贈”了。

據說狄更斯的作品《遠大前程》的靈感也是源於對奈莉的愛。我之前看過很多版本的《遠大前程》包括電影舞臺劇小說等,在知道了這段故事之後再回頭想想人物關係和故事情節,似乎可以想得更加明白了(不對不對,應該是更加想不明白了 ……)

鏡子裡的“自戀狂” 在狄更斯生活的屋子裡你總能找到各種鏡子,因為他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習慣,就是酷愛對著鏡子類比演練他自己作品裡的角色。他的女兒曾經回憶道“……他寫著寫著,忽然跳起來跑到鏡子面前張牙舞爪,之後又回到座位上繼續埋頭寫作,那是因為……他在腦海裡又搞定了一個人物角色!”

會客廳——表演大舞臺

狄更斯本人酷愛表演,他的客廳不大,但是也不妨礙他把這裡當作自己最愛的舞臺,給來賓進行表演。有人評價說“狄更斯心底裡最渴望的一定是親自把自己作品的角色都演出來,他真的太狂熱了”。癡狂的他在表演的時候喜歡配上自己喜歡的語調語氣,歇斯底里。醫生還為此給他開過處方,說他表演的時候因為太過賣力,已經嚴重危機到了身體。(沒錯,自戀是病,但我希望他永遠都別治,哈)

下圖是狄更斯的書房,他在這裡筆耕不輟,雖然只生活了兩年,便同時進行了《霧都孤兒》與《尼古拉斯·尼克貝》兩部偉大的作品的寫作(這產出量,文豪果然是文豪)。狄更斯在這棟房子裡生活的租金是每年80英鎊,為了更好的維持家庭生活並加速自己的作品創作,狄更斯經常到倫敦各地找靈感。但博物館裡的每個角落都在告訴我們,狄更斯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源於其對於寫作最深沉的愛。

狄更斯書房裡有一副《狄更斯的夢》的作品(下圖),由畫家R WBuss創作,畫面上狄更斯周圍所有的一切都是其腦海裡想像的存在,比如作品的人物角色等。這幅畫的創作時間是狄更斯去世後不久,令人遺憾的是,作品還未完成,畫家本人就去世了,但幸運的是這幅畫出現在了很多狄更斯主題的明信片上,所以現在也應該散落在世界各地了。

維多利亞時期的廚房

上圖是當年廚房的樣子,通過博物館也能瞭解到維多利亞時期的廚房風格以及當時各種烹飪工具的具體用途。狄更斯的妻子是個廚藝很棒的女人,但她也曾“抱怨”做飯是一件很頭疼的事,因為你總是要想著今天應該做點什麼,做什麼才能讓我老公滿意等等。看來那個時期的女人也是為“廚房”這一畝三分地操碎了心呀。

下圖為當時的洗衣房

大烏鴉

博物館裡有一隻大烏鴉非常顯眼,據資料顯示,狄更斯酷愛大烏鴉,他覺得大烏鴉的滑稽動作和對人類語言的模仿能給他帶來極大的愉悅。他離開道緹街後養過一隻烏鴉,其第4部小說《巴納比·拉奇》(Barnaby Rudge)的角色之一格裡普(Grip)就是基於這個烏鴉進行創作的。

把你文字寫滿房間

博物館的最後一個房間也很有創意,牆上床單上寫滿了狄更斯各個作品中的名言佳句,讓大家在參觀結束後再一次默默用心體會這位元作家筆下文字的特殊魅力……

後世誰最懂狄更斯

研究狄更斯生平的人很多,其中最最出名的要數知名人物傳記作家邁克爾·斯萊特了,他的作品為狄更斯研究提供了很多非常有益的資料,如今的學界在針對狄更斯某些問題出現爭議的時候,也會參考他這本傳記來尋找答案,所以足見其權威性。狄更斯博物館的紀念品店裡還有這本傳記的作者簽名版本。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書的上面附了一張紙條“如果你想找一本狄更斯的傳記來閱讀,那就非這本莫屬了!邁克爾是很有名的狄更斯研究學者,他寫的書讀起來也非常有意思!”那個手寫體的小紙條非常很貼心,當然邁克爾·斯萊特也絕對是配得上如此讚美啦。

紀念品店

咖啡館

雖然這間咖啡館面積不大,座位不多,但絕對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之地哦。

P.S.前幾天逛Facebook的狄更斯小組頁面,在網友評論裡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那就是美國的匹茲堡有一間酒吧名叫Olive or Twist。於是乎我趕緊在網上搜到了酒吧的照片,真的真的很期能有機會來這裡轉轉,真正地喝上一杯呢!!

作者:Alina Liu, 轉載請注明。

(全文完)

本文作者“不下雨的倫敦”,目前已發表了6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不下雨的倫敦”關注Ta。

但儘管如此,關於這個女人存在的蛛絲馬跡的依然不難尋覓。博物館的牆上有一副照片,是關於Staplehurst火車事故的——狄更斯當年遭遇過一場非常意外的火車事故,而他在命懸一線的時候努力地救出過另一位女士,這位女士就是傳說中的情人奈莉。除了這次事故外,奈莉還出現在了狄更斯所留下的遺產,據資料記載,狄更斯死後給奈莉留下了1000英鎊的遺產,這也算是這個多情的男人給她心愛的女人充滿深情的“饋贈”了。

據說狄更斯的作品《遠大前程》的靈感也是源於對奈莉的愛。我之前看過很多版本的《遠大前程》包括電影舞臺劇小說等,在知道了這段故事之後再回頭想想人物關係和故事情節,似乎可以想得更加明白了(不對不對,應該是更加想不明白了 ……)

鏡子裡的“自戀狂” 在狄更斯生活的屋子裡你總能找到各種鏡子,因為他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習慣,就是酷愛對著鏡子類比演練他自己作品裡的角色。他的女兒曾經回憶道“……他寫著寫著,忽然跳起來跑到鏡子面前張牙舞爪,之後又回到座位上繼續埋頭寫作,那是因為……他在腦海裡又搞定了一個人物角色!”

會客廳——表演大舞臺

狄更斯本人酷愛表演,他的客廳不大,但是也不妨礙他把這裡當作自己最愛的舞臺,給來賓進行表演。有人評價說“狄更斯心底裡最渴望的一定是親自把自己作品的角色都演出來,他真的太狂熱了”。癡狂的他在表演的時候喜歡配上自己喜歡的語調語氣,歇斯底里。醫生還為此給他開過處方,說他表演的時候因為太過賣力,已經嚴重危機到了身體。(沒錯,自戀是病,但我希望他永遠都別治,哈)

下圖是狄更斯的書房,他在這裡筆耕不輟,雖然只生活了兩年,便同時進行了《霧都孤兒》與《尼古拉斯·尼克貝》兩部偉大的作品的寫作(這產出量,文豪果然是文豪)。狄更斯在這棟房子裡生活的租金是每年80英鎊,為了更好的維持家庭生活並加速自己的作品創作,狄更斯經常到倫敦各地找靈感。但博物館裡的每個角落都在告訴我們,狄更斯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源於其對於寫作最深沉的愛。

狄更斯書房裡有一副《狄更斯的夢》的作品(下圖),由畫家R WBuss創作,畫面上狄更斯周圍所有的一切都是其腦海裡想像的存在,比如作品的人物角色等。這幅畫的創作時間是狄更斯去世後不久,令人遺憾的是,作品還未完成,畫家本人就去世了,但幸運的是這幅畫出現在了很多狄更斯主題的明信片上,所以現在也應該散落在世界各地了。

維多利亞時期的廚房

上圖是當年廚房的樣子,通過博物館也能瞭解到維多利亞時期的廚房風格以及當時各種烹飪工具的具體用途。狄更斯的妻子是個廚藝很棒的女人,但她也曾“抱怨”做飯是一件很頭疼的事,因為你總是要想著今天應該做點什麼,做什麼才能讓我老公滿意等等。看來那個時期的女人也是為“廚房”這一畝三分地操碎了心呀。

下圖為當時的洗衣房

大烏鴉

博物館裡有一隻大烏鴉非常顯眼,據資料顯示,狄更斯酷愛大烏鴉,他覺得大烏鴉的滑稽動作和對人類語言的模仿能給他帶來極大的愉悅。他離開道緹街後養過一隻烏鴉,其第4部小說《巴納比·拉奇》(Barnaby Rudge)的角色之一格裡普(Grip)就是基於這個烏鴉進行創作的。

把你文字寫滿房間

博物館的最後一個房間也很有創意,牆上床單上寫滿了狄更斯各個作品中的名言佳句,讓大家在參觀結束後再一次默默用心體會這位元作家筆下文字的特殊魅力……

後世誰最懂狄更斯

研究狄更斯生平的人很多,其中最最出名的要數知名人物傳記作家邁克爾·斯萊特了,他的作品為狄更斯研究提供了很多非常有益的資料,如今的學界在針對狄更斯某些問題出現爭議的時候,也會參考他這本傳記來尋找答案,所以足見其權威性。狄更斯博物館的紀念品店裡還有這本傳記的作者簽名版本。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書的上面附了一張紙條“如果你想找一本狄更斯的傳記來閱讀,那就非這本莫屬了!邁克爾是很有名的狄更斯研究學者,他寫的書讀起來也非常有意思!”那個手寫體的小紙條非常很貼心,當然邁克爾·斯萊特也絕對是配得上如此讚美啦。

紀念品店

咖啡館

雖然這間咖啡館面積不大,座位不多,但絕對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之地哦。

P.S.前幾天逛Facebook的狄更斯小組頁面,在網友評論裡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那就是美國的匹茲堡有一間酒吧名叫Olive or Twist。於是乎我趕緊在網上搜到了酒吧的照片,真的真的很期能有機會來這裡轉轉,真正地喝上一杯呢!!

作者:Alina Liu, 轉載請注明。

(全文完)

本文作者“不下雨的倫敦”,目前已發表了6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不下雨的倫敦”關注T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