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它代表了國人的精氣神,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它存在,中國人都喜歡!

舞龍俗稱玩龍燈, 是一種中華民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之一。 每逢喜慶節日, 人們都會舞龍。 舞龍時, 龍跟著繡球做各種動作, 穿插, 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 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傳統的一種民俗文化。

舞龍運動是指舞龍者在龍珠的引導下, 手持龍具, 隨鼓樂伴奏, 通過人體的運動和姿勢的變化完成龍的遊戲, 穿, 騰, 躍, 翻, 滾, 戲, 纏, 組圖造型等動作和套路, 充分展示龍的精, 氣, 神, 韻等內容的一項傳統體育項目。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世界上凡是有華人居住的地方都把"龍"作為吉祥之物,

在節慶、賀喜、祝福、驅邪、祭神、廟會等期間, 都有舞"龍"的習俗。

早在漢代, 就有雜記記載了這樣的壯觀場面:為了祈雨, 人們身穿各色彩衣, 舞起各色大龍。 漸漸地, 舞"龍"成為了人們表達良好祝願、祈求人夀年豐必有的形式, 尤其是在喜慶的節日裡, 人們更是手舞長"龍", 宣洩著歡快的情緒。

全國的舞龍有上百種, 經過幾千年的流傳和發展, 表現的形式更是多種多樣。 舞龍能受到如此的喜愛, 與它的群眾性、娛樂性是分不開的, 民間傳說:"七八歲玩草龍, 十五六歲耍小龍, 青年壯年舞大龍"。 耍龍的時候, 少則一兩個人, 多則上百人舞一條大龍。 最為普遍的叫"火龍", 舞火龍的時候, 常常伴有數十盞雲燈相隨,

並常常在夜裡舞, 所以"火龍"又有一個名稱叫"龍燈"。

耍龍燈的時候, 有幾十個大漢舉著巨龍在雲燈裡上下穿行, 時而騰起, 時而俯衝, 變化萬千, 間或還有鞭炮、焰火, 大有騰雲駕霧之勢!下面簇擁著成百上千狂歡的人們, 鑼鼓齊鳴, 蔚為壯觀。

這種氣勢雄偉的場面, 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情緒, 振奮和鼓舞了人心, 因此, 舞龍成為了維繫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樂章, 也體現了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無往不勝的豪邁氣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