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節氣」冬至大如年

冬至又名“一陽生”, 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民間歷來十分重視。

冬至民俗

古人認為, 冬至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 因為冬至一到, 新年就在眼前了。 在商朝、周朝、秦朝, 曾把冬至這天設為“歲首”, 漢朝開始定為節日“冬節”。

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意思是說, 冬至的禮俗和過新年是相差無幾的。 古代冬至日百官放假, 皇家祭天, 民間祭祖, 相互拜訪。

祈福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 致天神人鬼。 ”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

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饑餓與死亡。

祭祀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 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 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明、清兩代, 皇帝均有祭天大典, 謂之“冬至郊天”。 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 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 就像元旦一樣。

賀冬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 君子安身靜體, 百官絕事。 ”還要挑選“能之士”, 鼓瑟吹笙, 奏“黃鐘之律”, 以示慶賀。 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 親朋各以美食相贈, 相互拜訪, 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詩詞

小 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 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 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

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宋)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 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 不是花時肯獨來。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 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 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 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 路迷何處望三秦?

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辛酉冬至

(宋)陸遊

今日日南至, 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 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 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 已繞鏡湖邊。

冬至感懷

(宋)梅堯臣

銜泣想慈顏, 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 靡隨新陽生。

稟命異草木, 彼將羨勾萌。

人實嗣其世, 一衰複一榮。

冬 至

(宋)朱淑真

黃鐘應律好風催,

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 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占和歲, 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 參差又欲領春來。

滿江紅·冬至

(宋)范成大

寒穀春生,

熏葉氣、玉筒吹穀。

新陽後、便占新歲,

吉雲清穆。

休把心情關藥裹,

但逢節序添詩軸。

笑強顏、風物豈非癡,

終非俗。

晝永, 使眠熟。

門外事, 何時足。

且團奕同社, 笑歌相屬。

著意調停雲露釀,

從頭檢舉梅花曲。

縱不能、將醉作生涯,

休拘束。

水調歌頭·冬至

(宋)汪宗臣

候應黃鐘動,

吹出白葭灰。

五雲重壓頭上,

潛蟄地中雷。

莫道希聲妙寂,

嶰竹雄鳴合鳳,

九寸律初裁。

欲識天心處,

請問學顏回。

冷中溫, 窮時達, 信然哉。

彩雲山外如畫,

送上筆尖來。

祝您冬至快樂!

注意節氣變化,

請及時添衣保暖!

別忘了吃餃子呀!

感謝您抽出 · 來閱讀此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