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賣弄情懷還是真正靠故事打動人,決定了《芳華》的高度

看《芳華》的時候, 請不要忘記導演馮小剛本人, 他也是那個時代的芳華。

所以這部電影他也許更想要表達出“情懷”二字, 畢竟他也是親身經歷過那時候, 和劉峰、何小萍等人一樣, 也是那段歷史的小人物。

於是電影就不能與原著小說相比較了, 就像《搏擊俱樂部》, 就像《飛越瘋人院》, 電影丟掉了小說的許多內容, 卻依然經典。 那麼《芳華》能不能算是國產片的經典呢?

這個可能性恐怕不大。 但是至少, 馮小剛證明了自己的鏡頭功力。

電影中有大量的長鏡頭, 尤其出彩的是長達6分鐘的一鏡到底血腥戰爭場面,

他自己也稱這是全世界首次用一鏡到底完成所有戰爭場面的拍攝。 相傳花了花700萬的這6分鐘, 哪怕只是一場小小的遭遇戰, 最後出來的效果還是非常酷的。 這也是整部《芳華》最最最精彩的部分, 很感謝審片的手下留情, 沒有剪掉過於血腥的畫面, 否則馮小剛估計會直接宣佈退出中國電影圈。

戰爭的場面是短小精悍了, 而另外一個重點, 青春愛情的部分, 則略有遺憾。

請不要忘記導演馮小剛本人, 他也是那個時代的芳華。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的青春回憶, 《芳華》則是馮小剛來晚了的青春回憶。 他可能是太想把這份情懷表達出來了, 裡面又夾雜了小說原本想要說的一些事, 於是顯得有些兩頭不到岸。

情懷與致敬是表現出來了,

犧牲的卻是人物的塑造。

每一個人物在戲劇中都應該有存在的價值, 不只是對劇情的影響, 更是某種觀念和寓意。 劉峰代表著善良, 何小萍代表著質樸, 蕭穗子代表著反思, 林丁丁代表著金錢, 郝淑雯代表著權利。

男女主角劉峰和何小萍的象徵意義表現得還不錯, 他們如此好人, 卻遭到眾人的嘲笑, 這無疑是一種諷刺。 只是, 這兩個悲劇式的人物, 為了迎合最後的情懷和致敬主題, 忽然變得不那麼悲了, 明明他們兩人的命運是要引起大家的反思, 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曾經這樣忽視身邊的劉峰和何小萍, 也曾跟隨著大眾嘲笑他們, 好像不笑他們, 自己就好像不正常。

可能悲慘的已經不是他們的命運, 而是他們(角色)的存在的現實意義和思考價值,

在電影版被大大削弱了。

蕭穗子就是曾經也為難著何小萍, 還好她的良知並未失去。 只是電影跟隨著她的旁白, 讀到更多的是一種流水式的懷念, 而不是反思。

劉峰的暗戀對象林丁丁和舍長郝淑雯的存在價值就更低了, 雖然有些地方表現出了林丁丁的拜金和郝淑雯專權, 但為了迎合情懷和致敬的主題, 原本應該是反面教材, 也變成了懷舊的故人。

而馮小剛對著幾位新人演員的調教也不是特別成功, 比較有演技的大概只有扮演何小萍的苗苗, 在被子裡寫信的哭戲。 但如果這樣掉幾滴眼淚, 加一點傷情配樂, 就是催淚彈的話, 那觀眾的眼淚也太好騙了。

真正牛逼的電影是能夠把觀眾帶到戲劇裡面的,

真正牛逼的演技是能讓一個毫無關係的人看到你的表演而感同身受。 《芳華》的故事講明白了, 但要到達把觀眾帶到劇情裡面, 和人物有感同身受的程度, 還有一些距離。

這部電影確實能催淚, 但觀眾因為什麼而哭呢?哭的是電影本身, 哭的是人物的悲慘遭遇, 還只是為自己那已經逝去的芳華而哭, 這也決定了《芳華》能到達一個什麼樣的高度。

如果馮小剛只是想賣弄下情懷勾起人們對那個時代的回憶, 《芳華》也只能算是一部不錯的致敬之作。 如果能真正地靠故事打動人, 真正地靠人物去引起共鳴, 這才能算是一部真正優秀的電影作品。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 最能識別善良, 也最珍惜善良。

——《芳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