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東坡故事54:文人相輕,連蘇軾都被貶得一無是處

結束完秀州(今浙江嘉興)的賑災工作後, 蘇軾又來到了蘇州。 蘇州名士眾多, 文采風流, 其中有一個名叫方惟深的詩人尤為知名,

蘇軾特意前往拜訪。

方惟深, 字子通, 本莆田人, 後移居于蘇州。 他早年通經學, 尤工於詩, 舉進士不第, 與弟躬耕于隴畝, 寄情於山水。 方惟深是王安石的弟子, 和他關係極佳, 曾有詩雲:

《謁荊公不遇》

春江渺渺抱檣流, 煙草茸茸一片愁。

吹盡柳花人不見, 春旗催日下城頭。

全詩採用融情入境的手法, 無一字直接描寫訪人不遇的悵惘之情, 而通過春江、歸帆、煙草、柳花、春旗、落日來渲染自己的情緒, 深得唐人風致。

據說, 王安石非常喜歡這首詩, 親自書寫於案前, 以至於被其門人誤收入《臨川集》(王安石詩文集)。

或許是因為王安石的關係, 也或者是兩人氣場不和, 蘇軾和方惟深的此次唔面並不愉快, 方惟深很不喜歡蘇軾的詩文, 曾評價道:“淫言褻語,

使驢兒馬子決驟。 ”

意思是說蘇軾的文筆太通俗、直白, 就像驢馬橫衝直撞, 一點詩味都沒有。 蘇軾的一位朋友不同意:“他也有寫得極好的呀, 比如“清寒入山骨, 草木盡堅瘦”, 寫得多棒。 ”

方惟深還是不以為然, 努努嘴:“他寫得多呀, 偶爾寫出幾句好詩也很正常。 ”

其實, 這都是文人之間的相互鬥氣, 也是藝術追求和性格的不同。 蘇軾為人灑脫, 寫詩非常隨意, 留存至今的就有2600餘首, 難免良莠不齊。

而方惟深呢, 因為和王安石混得久了, 寫詩極為講究, 追求唐朝人的含蓄蘊藉, 故而不喜歡蘇軾的說理議論和直白顯露, 說到底是唐詩和宋詩的鬧彆扭。 不妨再看方惟深的一首詩:

《舟下建溪》

客航收浦月黃昏, 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

系舟猶有去年痕。

這首七言絕句描寫旅途夜泊的場景, 選用最有特徵的景物, 巧妙構思, 雖是信筆直書, 卻使人感到身臨其境, 靜謐幽遠。

開頭的“客航收浦月黃昏”化用林逋《山園小梅》的“暗香浮動月黃昏”, “野店無燈欲閉門”則化用韋應物《滁州西澗》的“野渡無人舟自橫”, 皆不露痕跡, 看得出方惟深用功之深。

古典詩詞坊:蘇軾詩詞選(插圖版) ¥26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