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94歲葉嘉瑩談詩詞傳承:心頭有火焰,望一燈燃百千燈

中新網天津12月22日電 題:94歲葉嘉瑩談詩詞傳承:心頭有火焰, 望一燈燃百千燈

中新網記者 張道正

“我的心頭還有一點火, 我願意把這火繼續傳下去。 ”南開大學21日晚舉行“葉氏駝庵獎學金”頒獎典禮, 94歲的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出席活動並發表演講, 她這樣深情講述對後學者的期望:“一燈燃百千燈, 冥者皆明, 明終不盡。 ”

資料圖:圖為南開大學幼稚園的孩子們與葉嘉瑩攜手走進迦陵學舍。 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攝

從1979年回國教書至今, 葉嘉瑩在中國的教書育人生涯近四十年。 她在南開更是每年都進行講座, 向青年學子普及中國古典詩詞, 在後學者心田種下“詩”的種子。

“葉氏駝庵獎學金”的設立初衷亦是如此。 這是葉嘉瑩於1997年以恩師顧隨先生名號“駝庵”設立, 以此紀念師徒之間的心靈契合, 並專門用於激勵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研習。

“不佞之望於足下者,

在於不佞法外, 別有開發, 能自建樹, 成為南嶽下之馬祖, 而不願足下成為孔門之曾參也。 然而‘欲達到此目的’, 則除取徑於蟹行文字外, 無他途也。 ”葉嘉瑩在講座中向大家展示了恩師顧隨1946年致其行草書信, 她一邊講解, 一邊吟誦, 平平仄仄之間盡是傳統詩韻。

“我希望我的學生, 也能像南嶽懷讓的弟子馬祖道一樣, 得到老師的心傳, 並且能有自己的突破和建樹。 ”葉嘉瑩這樣說。

94載歲月如流, 葉嘉瑩教書74年。 這其中她少年北京失恃, 青壯年臺灣身陷囹圄, 晚年大女兒車禍罹難, 多年來越洋奔波……嘗盡了人生百味, 但她卻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人生態度——“入世已拼愁似海, 逃禪不借隱為名”。 這兩句話是葉嘉瑩在年少時作的詩, 定居南開後,

變成了迦陵學舍門前的一副對聯。

她說, “想要在人世之間做一點事情, 就要拼盡全力, 會經歷很多痛苦、悲哀, 生活在塵世之中就要擔負起這塵世的責任, 但是無論這塵世如何萬紫千紅, 如何繁華喧擾, 都要保持內心的平靜。 ”

葉嘉瑩的這份平靜一直持續至今, 俗事不掛懷, 詩心永在。 雖年事已高, 她仍然堅持在各地講座講學。 每次講課, 葉嘉瑩必然堅持站立。 講起古典詩詞, 這位素衣華髮的老人便煥發出不一樣的青春。

葉嘉瑩總說, “我們中國的古典詩詞有這麼多美好的東西, 我有責任把它傳承到下一代, 如果我不能把這些美好的東西傳給下一代, 我上對不起古人, 下對不起來者。 ”

2016年, 為持續支持南開發展, 傳承中華古典詩詞教育事業,

葉嘉瑩決定將身後所有積蓄、藏書、書畫, 全部捐給南開, 衷心希望南開學子能有所成就, 有所建樹。

《妙法蓮華經》言:“花開蓮現, 花落蓮成”, 蓮花雖然落了, 但它孕育了蓮子, 蓮自此生生不息。 這也是葉嘉瑩對後學者傳承詩詞的無限期望, “蓮實有心應不死, 人生易老夢偏癡。 千春猶待發華滋。 ”她曾這樣寫道。

自上世紀40年代至今, 葉嘉瑩已經從事中華古典詩詞教育70餘年, 詩詞幾乎已成為她的信仰。 面對這位把一生奉獻給詩詞的老人, 她的“心頭一焰”, 讓眾人無不心頭一熱。

“葉先生用自己的畢生精力從事中華古典詩詞研究, 她身體力行, 親力親為支持後學, 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楊克欣在頒獎典禮上對葉嘉瑩表示崇高的敬意。

“心頭一焰憑誰識, 的曆長明永夜時。 ”整整2個小時的演講, 94歲高齡的葉先生站立著完成講座。 “一燈燃百千燈, 冥者皆明, 明終不盡”, 葉先生心頭的一點火焰仍是的曆長明的, 她希望後學者可以把這星星火焰傳遞下去, 明終不盡, 永葆真純。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