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首批協力廠商治理典型案例推薦專案

首批協力廠商治理典型案例推薦專案

整理:河北華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官方(認證微信)

為進一步推進環境污染協力廠商治理工作, 推廣實踐經驗、管理制度和有效模式, 在面向全國徵集環境污染協力廠商治理典型案例的基礎上, 經過評估、總結, 決定推薦中煤旭陽焦化污水協力廠商治理等6個案例為環境污染協力廠商治理典型案例(第一批)。 供在推進環境污染協力廠商治理中參考借鑒。

一、中煤旭陽焦化污水協力廠商治理案例

(一)概況

河北中煤旭陽焦化有限公司原有汙水處理站兩座, 由於系統運行不穩定, 不能有效達標排放。 2015年4月, 河北協同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河北中煤旭陽焦化有限公司簽訂合同, 負責該公司焦化廢水處理設施協力廠商運營。 專案位於河北中煤旭陽焦化有限公司現有廠區內, 河北協同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原有汙水處理站進行了擴建及改造,

擴建後的汙水處理站處理能力達到250立方米/小時, 生化系統採用傳統的A/A-O工藝。 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

(二)借鑒價值

該案例的專案建設和收費機制具有一定借鑒價值。

1、鑲嵌式治理模式

該案例採用了典型的鑲嵌式治理模式。 協力廠商治理企業對焦化企業原有汙水處理站的設備進行改造, 並在原有的汙水處理工藝基礎上進行優化調節, 處理後的廢水全部回用。 專案投入小, 運營費用低於企業自運營費用。

2、收費機制

協力廠商治理企業根據進水COD指標範圍和出水指標要求, 制定了差異化收費方式, 按照重點污染物濃度實行階梯處理價格。

該收費機制可以為焦化企業節約費用,

同時也有利於保障協力廠商運營企業利益。

二、衡水工業新區環境污染協力廠商治理案例

(一)概況

衡水工業新區是衡水市綜合環境較為敏感的區域,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0家。 原來各企業的污染物治理設施都由企業自己運營, 部分企業技術力量不足, 設施運營狀況不穩定, 常有排放超標現象出現。

2015年衡水工業新區決定引進協力廠商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 並通過招標選定了航太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新區環境服務以及環境污染綜合整治。 衡水工業新區管委會的投資公司與航太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衡水凱天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推進新區污染治理。

(二)借鑒價值

該案例的綜合整治整體打包模式及收付費機制具有一定借鑒價值。

1、整體打包模式

衡水工業新區通過招標選定協力廠商, 項目涵蓋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中水回用、污泥處理、廢氣治理、監控平臺建設等工程, 系統性強。 協力廠商治理企業從源頭整體統籌規劃, 最大程度保障環境治理效果。

2、收付費機制創新

衡水工業新區管委會建立收支平臺, 採取差異化收費方式, 通過平臺向排汙企業收取汙水處理費, 並按照績效考核結果向衡水凱天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支付運營服務費。

三、蘇州工業園區污泥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案例

(一)概況

2009年4月, 法國蘇伊士集團與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市政公用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組建蘇州工業園區中法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致力於園區污泥處置服務。 中法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負責蘇州工業園區污泥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園區政府負責項目的監管和評估。

該專案一期工程於2010年2月正式開工建設, 2011年5月正式投產;二期工程於2015年6月開工建設, 2016年7月正式投產。

(二)借鑒價值

該案例的專案建設和運行模式具有一定借鑒價值。 項目採用“產業協同、迴圈利用”的建設模式, 在規劃設計上體現了迴圈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具體做法是:

1、項目選址于蘇州東吳熱電有限公司廠區內, 並且緊鄰園區第二汙水處理廠, 最大程度的縮短了脫水污泥和幹污泥的運輸距離。

2、充分利用污水廠、污泥廠及熱電廠各自的資源。 污泥廠利用熱電廠的餘熱蒸汽和污水廠產生的中水幹化污水廠產生的污泥,幹化後的污泥作為生物質能用於熱電廠焚燒發電,產生的蒸汽冷凝水回到熱電廠作為鍋爐補給水迴圈利用,焚燒產生的灰渣作為建築輔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排回污水廠進行處理後達標排放,實現了污泥廠、污水廠與熱電廠之間資源分享、協同發展。

四、無錫市蘆村汙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藝改造案例

(一)概況

無錫市蘆村汙水處理廠在進行工程技術改造前,採用離心式和帶式脫水機對污泥進行脫水處理,脫水後的污泥含水率為80%左右,脫水污泥的後續處置主要是進行填埋及製作有機肥料,成本較高,市場接受能力差,公司經營不佳。

2011年,經過公開招標,引入北京中科國通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無錫中科國通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進行污泥處理。專案總投資4000萬元,採用“生物瀝浸污泥深度脫水+好氧發酵+園林用肥和營養基質”工藝流程,由無錫中科國通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改造(建設)並運營。

(二)借鑒價值

該案例的專案建設模式、專案投融資機制具有一定借鑒價值。

1、源頭減量化、末端資源綜合利用的鑲嵌式治理模式

專案建設在汙水處理廠內部,改變原有汙水處理廠工藝後端的污泥處理工藝,對汙水處理廠的濃縮污泥進行改性處理,操作和管理簡單,可納入汙水處理廠的管理體系,達到污泥污染物不出廠即可處理的目的。後續採用“園林用肥和營養基質”的處置方式,污泥經過無害化處置後進行土地利用,符合國家污泥處置相關政策要求。

2、投融資機制

該專案資金籌措採用自有資金+專案融資的方式完成,專案融資採用租賃融資的模式。無錫中科國通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用《無錫市蘆村汙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藝改造工程(一期)專案污泥處置設施BOT及污泥處理處置服務協定》中自建部分的設備和設施向中關村科技租賃有限公司申請融資租賃,租賃期限四年。項目租賃融資有效增加了企業經營靈活性。

五、安徽宜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茂國際紡織工業城汙水處理案例

(一)概況

安徽華茂國際紡織工業城位於安慶臨港開發區,一期規劃建設用地面積2851畝。為推動華茂紡織工業城污水集中處理工作,引入安徽宜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污水集中處理工程。該污水集中處理工程總占地面積為159畝,一期建設內容為日處理1.25萬立方米汙水處理工程和4775米管網工程,2014年7月通過環保驗收後投入運營。

汙水處理工程採用混凝沉澱+A/O法的汙水處理工藝。華茂紡織工業城內各企業所排放的廢水經收集、調節後,通過各自的專管排入宜源環保公司進行治理,污水治理達標後排入市政管網。

(二)借鑒價值

該案例在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及監管體系建設方面具有一定借鑒價值。

1、“四同步”模式

環境治理專案與園區專案實行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營的“四同步”模式。在華茂紡織工業城規劃伊始,就提出了園區配套的污水集中治理專案的設計、建設與運營的經營方案。

2、完善的監管體系

宜源環保委託協力廠商安徽合大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對汙水處理及排放定期檢測和評估,安慶市環保局不定期進行抽查和環境督查。協力廠商監測企業和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形成了雙層監管體系,推動形成完善的監管體系。

六、大連市毛塋子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案例

(一)概況

大連毛塋子垃圾填埋場于1983年建設,是大連市主城區目前唯一的衛生填埋場。大連毛塋子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設施始建於2003年,先後使用生物處理、碟管式反滲透、USAB+超濾納濾等多種工藝和設備,均不能連續穩定運行。2016年大連市人民政府提出大力推動環境污染治理市場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治理市場,提高污染治理效率和專業化水準。借此契機,2016年初大連市毛塋子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項目經市政府批准引入協力廠商治理。

該項目於2016年8月完成招標工作,大連廣泰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社會投資人,負責項目現場原有設施的改擴建,並進行運營。2016年底項目建設順利完成。2017年3月由大連市環境監測中心對處理出水進行了水質檢測,出水水質各項指標達到規定標準。項目進入實質運營階段。

(二)借鑒價值

該案例實現了由政府主導、企業建設、銀行支持的三方有效合作模式。

銀行對項目進行評估後,授信給企業,為企業提供支持。監管部門根據滲濾液處理達標情況支付企業運營費用,同時作為職能監管部門,監督專案運行情況。

經過引入協力廠商治理,大連毛塋子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設施穩定達標運行,政府、銀行、協力廠商治理企業三方實現共贏。

污泥廠利用熱電廠的餘熱蒸汽和污水廠產生的中水幹化污水廠產生的污泥,幹化後的污泥作為生物質能用於熱電廠焚燒發電,產生的蒸汽冷凝水回到熱電廠作為鍋爐補給水迴圈利用,焚燒產生的灰渣作為建築輔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排回污水廠進行處理後達標排放,實現了污泥廠、污水廠與熱電廠之間資源分享、協同發展。

四、無錫市蘆村汙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藝改造案例

(一)概況

無錫市蘆村汙水處理廠在進行工程技術改造前,採用離心式和帶式脫水機對污泥進行脫水處理,脫水後的污泥含水率為80%左右,脫水污泥的後續處置主要是進行填埋及製作有機肥料,成本較高,市場接受能力差,公司經營不佳。

2011年,經過公開招標,引入北京中科國通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無錫中科國通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進行污泥處理。專案總投資4000萬元,採用“生物瀝浸污泥深度脫水+好氧發酵+園林用肥和營養基質”工藝流程,由無錫中科國通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改造(建設)並運營。

(二)借鑒價值

該案例的專案建設模式、專案投融資機制具有一定借鑒價值。

1、源頭減量化、末端資源綜合利用的鑲嵌式治理模式

專案建設在汙水處理廠內部,改變原有汙水處理廠工藝後端的污泥處理工藝,對汙水處理廠的濃縮污泥進行改性處理,操作和管理簡單,可納入汙水處理廠的管理體系,達到污泥污染物不出廠即可處理的目的。後續採用“園林用肥和營養基質”的處置方式,污泥經過無害化處置後進行土地利用,符合國家污泥處置相關政策要求。

2、投融資機制

該專案資金籌措採用自有資金+專案融資的方式完成,專案融資採用租賃融資的模式。無錫中科國通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用《無錫市蘆村汙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藝改造工程(一期)專案污泥處置設施BOT及污泥處理處置服務協定》中自建部分的設備和設施向中關村科技租賃有限公司申請融資租賃,租賃期限四年。項目租賃融資有效增加了企業經營靈活性。

五、安徽宜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茂國際紡織工業城汙水處理案例

(一)概況

安徽華茂國際紡織工業城位於安慶臨港開發區,一期規劃建設用地面積2851畝。為推動華茂紡織工業城污水集中處理工作,引入安徽宜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污水集中處理工程。該污水集中處理工程總占地面積為159畝,一期建設內容為日處理1.25萬立方米汙水處理工程和4775米管網工程,2014年7月通過環保驗收後投入運營。

汙水處理工程採用混凝沉澱+A/O法的汙水處理工藝。華茂紡織工業城內各企業所排放的廢水經收集、調節後,通過各自的專管排入宜源環保公司進行治理,污水治理達標後排入市政管網。

(二)借鑒價值

該案例在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及監管體系建設方面具有一定借鑒價值。

1、“四同步”模式

環境治理專案與園區專案實行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營的“四同步”模式。在華茂紡織工業城規劃伊始,就提出了園區配套的污水集中治理專案的設計、建設與運營的經營方案。

2、完善的監管體系

宜源環保委託協力廠商安徽合大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對汙水處理及排放定期檢測和評估,安慶市環保局不定期進行抽查和環境督查。協力廠商監測企業和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形成了雙層監管體系,推動形成完善的監管體系。

六、大連市毛塋子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案例

(一)概況

大連毛塋子垃圾填埋場于1983年建設,是大連市主城區目前唯一的衛生填埋場。大連毛塋子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設施始建於2003年,先後使用生物處理、碟管式反滲透、USAB+超濾納濾等多種工藝和設備,均不能連續穩定運行。2016年大連市人民政府提出大力推動環境污染治理市場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治理市場,提高污染治理效率和專業化水準。借此契機,2016年初大連市毛塋子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項目經市政府批准引入協力廠商治理。

該項目於2016年8月完成招標工作,大連廣泰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社會投資人,負責項目現場原有設施的改擴建,並進行運營。2016年底項目建設順利完成。2017年3月由大連市環境監測中心對處理出水進行了水質檢測,出水水質各項指標達到規定標準。項目進入實質運營階段。

(二)借鑒價值

該案例實現了由政府主導、企業建設、銀行支持的三方有效合作模式。

銀行對項目進行評估後,授信給企業,為企業提供支持。監管部門根據滲濾液處理達標情況支付企業運營費用,同時作為職能監管部門,監督專案運行情況。

經過引入協力廠商治理,大連毛塋子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設施穩定達標運行,政府、銀行、協力廠商治理企業三方實現共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