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華佗和曹操的那些恩恩怨怨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 華佗曾為關羽“刮骨療毒”, 後治療曹操頭疼, 建議進行“開顱手術”, 被多疑的曹奸雄懷疑成“關羽的探子, 總有刁民要害寡人”, 遂殺之。

這是小說家編的個段子。 曹操是殺了華佗沒假, 但殺他的原因卻恰恰相反, 因為華佗不願意為曹操治病, 這才遭到殺身之禍。

說起來, 華佗和曹操還是同鄉呢。 那時候人們出趟門不容易, 所以在中國古代, 同鄉的感情是很深的, 那是真正的“老鄉見老鄉, 兩眼淚汪汪”, 絕不是現在網上打趣的“老鄉見老鄉, 背後打一槍。 ”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殺掉這個醫術泰斗老鄉呢?史書上說:“(曹操)又好養性法, 亦解方藥, 招引方術之士, 廬江左慈、譙郡華佗、甘陵甘始、陽城郤儉無不畢至。 ”

曹操喜歡足底按摩, 做SPA, 追其養生, 喝老鱉湯, 那是出了名的, 為此他請了不少養生專家為自己專門服務。 既然是請來專門指導服務的, 自然不會虧待,

華佗就在此列。 當時的華佗藥到病除, 早已名聲在外。

有一天, 曹操生病了。 這個病有點奇怪, 不是腰腿胳膊疼, 也不是痔瘡便秘, 而是頭疼, 史書說叫“頭風”, 病起來就“心亂目眩”, 生活不能自理。

其實這個病曹操以前也得過, 不過當時還沒看醫生, 就一不小心好了。

怎麼好的呢?是被人罵好的。 說起來有點意思。 當時曹操要打袁紹, 袁紹手下有一個特有才的傢伙叫陳琳, 他寫了一篇討伐曹操的戰鬥檄文, 言辭辛辣, 冷嘲熱諷, 把曹操祖上八代毫不含糊地罵了個遍。 曹操看到這篇檄文後, 也不知道是出於憤怒, 還是驚訝于其文采, 抑或陳琳的文章戳中了他的什麼心病, 總之是”一驚“, 這”一驚“就從床上起來了, 說來也奇怪, 這頭痛的病居然好了。

上一次的頭痛病可以說是歪打正著地好了, 那是運氣。 可這一次不能再指望運氣了。 得指望神醫華佗。 華佗一點不含糊, 就露了一手, 給曹操針灸。 曹操頭一疼就用銀針插, 一插就不疼。 疼一次插一次, 插一次好一次, 可一直就是沒除根。 終於有一天,

曹操的病嚴重了, 倒下了, 只得再把華佗叫來。 可是這一次華佗有點出戲了。 您猜他怎麼說的?他竟然說:“我離開家好久了, 剛才又接到家書, 我想家了, 我要回家。 ”

曹操聽了這話, 一雙眼珠子差點兒要崩掉地上:這不是玩兒我嘛!哥們, 不帶這樣玩兒的!

可是轉念一想, 頭痛這病需要長期用藥治療, 華佗思鄉心切, 若要強留, 怕適得其反。 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於是就讓華佗回家了。 要說華佗回家, 了了思家之情, 應該早早地回來給曹操看病是不是。 可這哥們倒好, 不回去了。 理由是:我媳婦病了, 我要照顧媳婦。 要說撒謊, 還能有誰比曹操高明。 曹操一聽就知道有詐, 立刻下令, 命當地官員去華佗家中查看實情, 並下達命令:假如他老婆真病了, 賜他小豆四十斛, 並允許他寬限假期;假如發現他撒謊, 那麼就立刻將其追拿歸案。

結果, 華佗真是撒謊了。

曹操也明白了, 華佗這是不想給我治病了。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將華佗抓起來, 扔進了大獄。 當時有人給華佗求情, 說華佗是神醫, 還是放他一馬吧。可曹操對這個老鄉徹底失望了,說道:“怕什麼?難道沒了華佗地球就不轉了嗎?”就這樣,一代名醫華佗被折磨死在了獄中。

那麼,華佗為什麼不願意給曹操治病呢?

根據《三國志》的說法,華佗不願給曹操治病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華佗)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第二個原因是“(華)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

這兩個意思分別是:

一、華佗本打算做“士人”,卻“不小心”做了醫生,時常因此而後悔。所謂“士人”就是讀書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當時醫生這個職業屬於“邊緣職業”,遠不及讀書出仕尊貴,所以華佗後悔。

二、華佗自認為自己有一技之長,不願被權貴任意擺佈,所以曹操後來幾次催促他從家中回去,他都不從命。

假如《三國志》記載的這兩點屬實,那麼華佗之死可以說是有“作死”的成分。

但是,這兩點可以解釋“為何華佗不再給曹操治病”這個問題,卻回答不了另一個問題:華佗為什麼不根治曹操的病?難道真如曹操猜測的那樣,是華佗要“養病自重”嗎?

其實最後這個問題,《三國志》已經隱約的告訴了我們答案。

華佗曾對曹操說過這麼一句話。

《三國志》(華)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

翻譯過來就是:這個病幾乎無法治癒,若長期調養不斷醫治,還可以多活幾年。

不難看出來,華佗不是不給曹操根治,而是這個病沒法治,屬於不治之症,華佗也束手無策。

估計曹操直到臨死前才明白:有一樣東西是你用權力換不來的,那就是你的命!

還是放他一馬吧。可曹操對這個老鄉徹底失望了,說道:“怕什麼?難道沒了華佗地球就不轉了嗎?”就這樣,一代名醫華佗被折磨死在了獄中。

那麼,華佗為什麼不願意給曹操治病呢?

根據《三國志》的說法,華佗不願給曹操治病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華佗)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第二個原因是“(華)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

這兩個意思分別是:

一、華佗本打算做“士人”,卻“不小心”做了醫生,時常因此而後悔。所謂“士人”就是讀書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當時醫生這個職業屬於“邊緣職業”,遠不及讀書出仕尊貴,所以華佗後悔。

二、華佗自認為自己有一技之長,不願被權貴任意擺佈,所以曹操後來幾次催促他從家中回去,他都不從命。

假如《三國志》記載的這兩點屬實,那麼華佗之死可以說是有“作死”的成分。

但是,這兩點可以解釋“為何華佗不再給曹操治病”這個問題,卻回答不了另一個問題:華佗為什麼不根治曹操的病?難道真如曹操猜測的那樣,是華佗要“養病自重”嗎?

其實最後這個問題,《三國志》已經隱約的告訴了我們答案。

華佗曾對曹操說過這麼一句話。

《三國志》(華)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

翻譯過來就是:這個病幾乎無法治癒,若長期調養不斷醫治,還可以多活幾年。

不難看出來,華佗不是不給曹操根治,而是這個病沒法治,屬於不治之症,華佗也束手無策。

估計曹操直到臨死前才明白:有一樣東西是你用權力換不來的,那就是你的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