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唏噓!負債高達6.37億,這家鞋企或再無翻身之日|鞋業頭條 12.20

近日,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在《福建日報》發佈了一則債權資產包的處置公告, 涉及德爾惠有限公司等三家晉江企業。

資產包總金額為9.36億元, 涉及本金8.68億元, 利息6327.46萬元, 其中德爾惠的債權約6.37億。

1990年代稱得上中國體育品牌商標意識集體萌芽的年代。 在晉江, 1990年, 丁明亮註冊了第一個德爾惠商標。 而後, 周傑倫依據:“不走尋常路”, 將晉江體育品牌“德爾惠”推向巔峰。

2007年, 德爾惠將品牌英文名從“DEERHUI”變為“DEER-WAY”, 廣告語從“我的個性”換成了“ON THE WAY”, 同時由體操冠軍肖欽擔當代言, 從而彌補周傑倫在體育基因上的不足。 一系列動作後, 德爾惠的上市大計旋即啟動。

原本美好的故事卻在這裡發生了一個轉捩點。

2007年, 德爾惠正盤算著“金麒麟計畫”, 準備在港股上市, 卻收到德爾惠財務總監被公安控制的消息。 隨即, “德爾惠為上市做假賬、財務總監跳樓”的消息甚囂塵上。 德爾惠在這個時候卻找不到辦法澄清自己, 無奈終止了IPO進程。

代理商借此向德爾惠施壓, 各家銀行討要貸款。 為了抓緊還貸, 德爾惠在全國舉行了一次名為“超級盛宴”的大力度促銷, 迅速回款5000多萬元。 表面上, 這場羅生門引發的危機暫時過去,

但實際上卻留下了無盡的隱患, 甚至成為日後公司一落千丈的導火索。

因促銷拉下的價格, 使消費者忠誠度與品牌美譽度也受到了不小打擊。 更重要的是, 德爾惠錯過了2007年的上市良機, 只得一拖再拖。

對於德爾惠來說, 2007年的麻煩不止這於此。

2007年, 23個代理商中的17個集體“造反”, 只剩6個代理商的德爾惠開始構建直營體系。 此前盲目擴張的弊病也已開始顯露。

2010年, 對晉江來說, “中國鞋都”這個金字招牌在這一年的落戶無疑值得驕傲。 德爾惠則迎來了結構、人員最齊備的一年, 訂貨量達到35多億元。 就在這時, 丁明亮卻被病魔擊倒。

2011年6月28日, 丁明亮因癌症不幸病逝, 上市一事也因此不得不擱淺, 此前掌管設計開發的胞弟丁明爐接過了公司。

2012年, 危機中的德爾惠亟待資本市場的援助, 地方政府建議德爾惠在國內上市, 在國內體育用品第一股的誘惑下, 德爾惠開始了漫長的IPO之路。

但為德爾惠服務的券商並未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及2007年那場“風波”, 導致重大事項漏報。 德爾惠不得已更換了券商。 加之排隊IPO的企業數量劇增, 證監會的審核也日趨嚴格, 德爾惠只能在隊伍中一等再等。

正在上市衝刺階段的德爾惠選擇放棄運動風格, 直接轉型為“快時尚”品牌, 並在2013年7月將品牌標誌更換為藍色“Deerway”, 甚至還請來了一位快銷行業的供應鏈管理人員。

然而時尚並沒有帶領德爾惠走向渴望的勝利,反而將他推向難以自拔的泥潭。

當ZARA、HM、美特斯邦威等一眾時尚快銷品牌在中國市場異軍突起時,德爾惠的直接轉型,導致品牌定位失策和業績斷崖式下滑。

轉型並不成功的德爾惠禍不單行。2014年7月,在IPO漫漫長路上耗費2年多的德爾惠終於按耐不住,止步國內資本市場,轉而計畫到香港上市。

在長達七年的等待期裡,德爾惠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相關財務費用已是一筆鉅款,代理商越來越慢的回款更讓公司不堪重負。“德爾惠與代理商之間,是一場沒有贏家的博弈,”何苦感歎。

回首德爾惠前後8年的上市之路,不可謂不坎坷。股災人禍、謠言噩耗,終於把一個品牌拖到精疲力竭。

2015年, 元氣大傷的德爾惠遭遇關店潮。那一年,德爾惠品牌中心解散。

之後,德爾惠被整體交給凱天打理。凱天體育於2016年12月註冊成立,目前有約60名員工,法人代表為唐明強。他的另一家公司名為福建省零點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同樣於去年12月註冊,註冊地址為晉江池店鎮新華寶公司內。

據知情人士透露,德爾惠的資產基本已經轉移到了這兩家公司。“丁家現在是老三(丁明亮三弟丁明坤)負責財務,產品他會抓一下,”劉金龍表示。

劉金龍介紹,除了運營德爾惠,凱天也生產銷售另外兩個運動品牌——紐巴倫和賽凱奇,分別是美國運動鞋品牌New Balance和斯凱奇的山寨版。

而德爾惠品牌還將繼續調整,“今年(門店)要控制到500家左右,把一些非盈利的店鋪都關掉,”劉金龍交叉著雙手,用低沉的語氣緩緩說道。

把品牌交出去,這對站到幕後的丁明爐來說,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解脫。

“德爾惠”這家企業的資產雖然面臨被處置,但是“德爾惠”品牌早已剝離,屬“凱天體育”所有。這或許是“德爾惠”另一次重生的火種和機會。

近日,美國著名球鞋網站Weartesters公佈了2017年年度最具性價比籃球鞋榜單。匹克一體織籃球鞋憑藉著優異的性能、亮眼的顏值以及299元超性價比發售價躋身榜單。

今年7月份上市後,一體織籃球鞋累積銷量超過30萬雙,成為國內籃球鞋市場上毫無爭議的“爆款”。被Weartesters評為“最具性價比”籃球鞋,讓一體織籃球鞋實現銷量與口碑的雙豐收。Weartesters對匹克一體織籃球鞋的耐磨性、抓地力和鞋面材料三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近日,陳冠希出席了在紐約大學舉辦的全球學生發展協會(GSDA)第二屆論壇,以CLOT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的身份受邀上臺發言。

他說,十年前他向美國品牌推銷"中國製造"屢屢受挫,他的潮牌從被NIKE以"從來不為中國公司做鞋子"為由拒絕合作,到如今通過實力和努力,為NIKE注入中國元素,刷新著人們對"中國製造"的理解。事實上,在很多行業, 很長一段時間裡,"made in China"總是脫不開廉價、抄襲、粗製濫造等帶有貶義色彩的標籤。而這些年來,隨著中國在創新製造上的不斷進步,讓"中國製造"的含義發生本質的變化。

紡織服裝行業周度報告:1~11 月紡織業增加值同比增加4.0%,紡織服裝穩步增長;11 月份服裝鞋服、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增長9.5%。資料已然成為鞋服企業未來的“通關”密碼。

然而時尚並沒有帶領德爾惠走向渴望的勝利,反而將他推向難以自拔的泥潭。

當ZARA、HM、美特斯邦威等一眾時尚快銷品牌在中國市場異軍突起時,德爾惠的直接轉型,導致品牌定位失策和業績斷崖式下滑。

轉型並不成功的德爾惠禍不單行。2014年7月,在IPO漫漫長路上耗費2年多的德爾惠終於按耐不住,止步國內資本市場,轉而計畫到香港上市。

在長達七年的等待期裡,德爾惠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相關財務費用已是一筆鉅款,代理商越來越慢的回款更讓公司不堪重負。“德爾惠與代理商之間,是一場沒有贏家的博弈,”何苦感歎。

回首德爾惠前後8年的上市之路,不可謂不坎坷。股災人禍、謠言噩耗,終於把一個品牌拖到精疲力竭。

2015年, 元氣大傷的德爾惠遭遇關店潮。那一年,德爾惠品牌中心解散。

之後,德爾惠被整體交給凱天打理。凱天體育於2016年12月註冊成立,目前有約60名員工,法人代表為唐明強。他的另一家公司名為福建省零點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同樣於去年12月註冊,註冊地址為晉江池店鎮新華寶公司內。

據知情人士透露,德爾惠的資產基本已經轉移到了這兩家公司。“丁家現在是老三(丁明亮三弟丁明坤)負責財務,產品他會抓一下,”劉金龍表示。

劉金龍介紹,除了運營德爾惠,凱天也生產銷售另外兩個運動品牌——紐巴倫和賽凱奇,分別是美國運動鞋品牌New Balance和斯凱奇的山寨版。

而德爾惠品牌還將繼續調整,“今年(門店)要控制到500家左右,把一些非盈利的店鋪都關掉,”劉金龍交叉著雙手,用低沉的語氣緩緩說道。

把品牌交出去,這對站到幕後的丁明爐來說,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解脫。

“德爾惠”這家企業的資產雖然面臨被處置,但是“德爾惠”品牌早已剝離,屬“凱天體育”所有。這或許是“德爾惠”另一次重生的火種和機會。

近日,美國著名球鞋網站Weartesters公佈了2017年年度最具性價比籃球鞋榜單。匹克一體織籃球鞋憑藉著優異的性能、亮眼的顏值以及299元超性價比發售價躋身榜單。

今年7月份上市後,一體織籃球鞋累積銷量超過30萬雙,成為國內籃球鞋市場上毫無爭議的“爆款”。被Weartesters評為“最具性價比”籃球鞋,讓一體織籃球鞋實現銷量與口碑的雙豐收。Weartesters對匹克一體織籃球鞋的耐磨性、抓地力和鞋面材料三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近日,陳冠希出席了在紐約大學舉辦的全球學生發展協會(GSDA)第二屆論壇,以CLOT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的身份受邀上臺發言。

他說,十年前他向美國品牌推銷"中國製造"屢屢受挫,他的潮牌從被NIKE以"從來不為中國公司做鞋子"為由拒絕合作,到如今通過實力和努力,為NIKE注入中國元素,刷新著人們對"中國製造"的理解。事實上,在很多行業, 很長一段時間裡,"made in China"總是脫不開廉價、抄襲、粗製濫造等帶有貶義色彩的標籤。而這些年來,隨著中國在創新製造上的不斷進步,讓"中國製造"的含義發生本質的變化。

紡織服裝行業周度報告:1~11 月紡織業增加值同比增加4.0%,紡織服裝穩步增長;11 月份服裝鞋服、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增長9.5%。資料已然成為鞋服企業未來的“通關”密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