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8.8元、9.9元……看一場電影,強勁的票補大戰背後誰是大贏家?

《芳華》、《奇門遁甲》還未上映, 小官身邊一位熱愛電影的朋友就提前一周買好了票, 等到電影上映那天, 他(她)小小的“抱怨”了一下, “兩部電影都是一周前下的單, 都是28.8元一張買的, 當時覺得占了特價的便宜了, 結果這幾天兩部電影瘋狂降價, 一部比一部便宜, 一部8.8元, 一部18.8元, 還有送票一堆一堆的, 就這麼PK, 多傷感情啊。 ”

不過也可以看出, 12月電影觀影氣氛又開始高漲起來, 《芳華》、《奇門遁甲》等熱門電影率先開啟了8.8元、9.9元搶電影票活動,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前任3》、《解憂雜貨店》也陸續啟動點映, 9.9元、19.9元等優惠活動的影院電影票,

早就被搶售一空。

雖然有40餘部新片瓜分這個“賀歲檔”, 但題材類型與電影品質早早讓觀眾做了選擇。 《芳華》、《妖貓傳》、《機器之血》、《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解憂雜貨店》、《前任3》、《二代妖精》等早已經有大批觀眾在等待了, 而距離期望的年總票房550億元目標也越來越近。

當然除了12月熱門大片的上映, 當下的觀影熱潮與片方和票務平臺們開展的“票補大戰”也是分不開的。

8.8元、9.9元、19.9元…票補席捲而來, 或沖業績對賭?

《芳華》早早開啟多輪送票活動, 打開淘票票頁面也會彈出8.8元搶購電影票活動, 貓眼這邊也會看到“熱映大片9.9元起”的宣傳, 《奇門遁甲》也有免費送票活動。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提前一周開啟了點映, 各大影院都有9.9元一張的優惠活動, 小官打開售票軟體, 發現相關優惠活動電影票早早鎖定“滿座”, 附近影院點映票也已賣光。

而接下來即將上映的《妖貓傳》、《機器之血》、《二代妖精》等影片也都有相關票價優惠。 《機器之血》雖然在宣發上做的比其他影片要晚一些, 但也與票務平臺達成了合作,

票補優惠活動也會開展實施。

賀歲檔、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這些票房助力的黃金檔期, 已經成為“票補”的重要陣地。 當然, 並不是所有影片都玩得起票補, “沒有個三五千萬別來玩票補”, 這已經是行業內的規則。 一位業內發行人士在接受《首席娛樂官》採訪時表示,

“首先基於影片本身宣發體量的需求, 其次敢放在這個檔期的, 年底沖業績或者對賭, 這是搶佔市場的必要手段, 另外還有一些票務平臺本身自有的影片。 ”

馮小剛執導的《芳華》作為當下最受關注的電影, 除了電影題材的特殊性之外, 業內最為關注的還有馮小剛背後的東陽美拉與華誼之間的業績對賭。 早在國慶檔之前, 就有不少媒體開始就《芳華》的票房預測開始預估東陽美拉的業績, “7億回本說”還遭到了《芳華》宣傳方伯樂行銷CEO的長文怒懟。

不過根據已發佈的公告得知, 東陽美拉在2017年需要完成1.5億元利潤。 截止到12月20日(上映第6日), 《芳華》累計票房已突破5億元, 加上目前的口碑和排片趨勢, 如果不提前撤檔的前提下,

這是一部適合延長戰線上映的影片, 而貓眼專業版資料預測其總票房落點在10億元左右, 片方可獲得約3.7億元左右分賬票房, 東陽美拉也是第一出品人占得分成也是較大的一方, 加上《火王》的電視劇預售利潤收入(張文伯在長文中曾指出, 這部電視劇帶來的利潤收益可能比《芳華》還要高), 看來馮小剛今年的業績對賭完成應該沒壓力了。

對比之下,樂視影業發行的《奇門遁甲》則沒有這麼好的際遇了,影片提前一晚上映,也拿下了30%以上的不錯排片,不過失去了口碑優勢,上座率不及《芳華》,排片優勢也開始下滑,作為一部特效大片,目前票房與《芳華》拉開了2億多,加上接下來《妖貓傳》、《機器之血》、《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等大片上映,《奇門遁甲》的排片會繼續下滑,而貓眼專業版資料預測其票房落腳點在3.27億元左右,孫宏斌、張昭想要開啟IPO的新樂視文娛(原樂視影業)看來需要再緩一陣子了。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背後的出品方有光線影業、上海電影集團、安樂影業等,尤其對光線影業來說,今年出品的幾部電影票房都不是太理想,也沒有特別出彩的爆款,而光線的股價也一直處於波動之中,王長田弟弟王洪田減持股份之後,光線市值蒸發了40億元,資本寒冬之際,目前的光線需要“業績”來暖心。

陳凱歌《妖貓傳》背後的第一出品方則是新麗傳媒,其正在籌備今年A股IPO。這就對公司的業績、利潤要求比較高。今年5月3日終止審查的新麗傳媒已經再次遞交申報稿,重啟IPO之路,不過從證監會12月7日的統計資料來看,新麗傳媒仍處在終止審查企業中。新麗傳媒更是主動撤回,原因自稱申報期內有股權變動,終止審查是為了準備重新申報, 裂帛營業收入連續下滑,但稱計畫進行品牌並購主動撤回申請。

而接下來《前任3》有來自華誼的電影業績壓力,《二代妖精》有著5億資金的保底,開展了與百度雲的合作以網盤方式推廣電影預告片。《解憂雜貨店》的點映場雖未有8.8元、9.9元的便宜優惠,不過卻做起了立體書眾籌,支付4990元能獲得10本《解憂雜貨店》立體書,還有北京首映禮門票。

為了年底的業績,各大影片的宣發團隊也是拼盡了各種花式行銷。

票補大戰背後,淘票票與貓眼的市場之爭?

《首席娛樂官》在與多方院線經理交流下來,基本每個影院都或多或少會拿到片方或者淘票票、貓眼等票務平臺的合作。“現在網上都有票補,當下也有淘票票和貓眼主發的影片,不過想要拿到8.8元、9.9元的優惠活動合作機會,則不是每個影院都有的機會,這要看院線自己的人脈和影院體量了。”一位北京院線經理小楊向小官感歎。

而據寧波一家影院經理透露,票補比較厲害的有成龍主演的《機器之血》和鄧超主演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票補效果也是立杆見影,《機器之血》預售賣的也比較好,上映前10天就突破千萬元。

北京院線經理小楊也表示,“上周還有劉詩詩的粉絲來包場《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解憂雜貨店》點映賣的也不錯,好多朋友說要是有主創見面會要把票留給他們。”小楊表示,對於接下來的三部影片,《機器之血》、《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妖貓傳》分別列在第一、二、三位。“週五一般分歧不大,週六日就見分曉了,現在經常說三天決定一個片子命運,其實不用三天,兩天差不多就決定了,現在院線調整排片都很快”。

不過,並不是所有院線都能拿到票補的合作機會,北京另外一家影院就沒有票補策略,“我們影院就沒有8.8元、9.9元的優惠活動,不過現在日均票房收入也不錯,當下的影片品質都不錯,即使沒有票補也是有不少人來影院看電影,最終決定觀眾來不來影院,其實靠的還是影片品質吧,票補只是拉動觀眾觀影的一種手段。”院線經理小吳向《首席娛樂官》表示。

儘管如此,對於當下處於票務市場之爭的淘票票和貓眼來說就沒有那麼輕鬆了,而今年的賀歲檔大片的互聯網宣發也幾乎被這兩家壟斷了,比如淘票票參與了《妖貓傳》、《妖鈴鈴》、《前任3》、《二代妖精》的出品及發行,貓眼則聯合出品了《奇門遁甲》、《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前任3》等大片。

對於票補這塊,票務平臺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透明化,通過淘票票專業版,片方和平臺方通過登錄就可以看到影片的票補實施情況,今年11月份,淘票票更是主動發了一則公告,表示正式實施資料透明化。

對於票補,傳統的電影公司和宣發公司看重其對票房和排片的拉動作用,但票補的投放由線上票務平臺執行,一些電影片方會提出質疑,動輒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元的票補究竟流向何方,呼籲線上平臺提高透明化。

對於資料透明化,貓眼微影同樣在內部制定了一套“水晶計畫”,比如從上半年開始陸續將網播/收視資料、網大分賬票房、院線影片真實出票資料統計、行銷(含票補)費用等資料公佈出來,致力於行業資料透明化。有了這些資料,也更有利於片方和發行方及時瞭解影片市場反應,精准掌握行銷費用(含票補)投放狀況、調整宣發策略,掌握錢花去的地方和方向。

儘管貓眼和淘票票都聲稱推出新功能,但通過登錄淘票票專業版和貓眼專業版的新功能會發現還是有所不同。目前淘票票專業版上尚無影片的具體出票資料查詢,只能查票補支出資料,而貓眼專業版已經實現了影片的行銷費用(含票補)查詢和出票資料查詢。

雖然票補不再神秘,不過這些背後也可以看得出,未來的票務平臺之爭將會更加激烈。

事實上,今年淘票票在宣發上做的也很出色,上半年兩部票房黑馬《一條狗的使命》、《摔跤吧!爸爸》,春節檔的《西遊伏妖篇》、《乘風破浪》、《功夫瑜伽》等,以及賀歲檔的《妖貓傳》、《妖鈴鈴》、《前任3》、《二代妖精》都有深度參與。今年8月份,阿裡影業聯手北京文化開啟戰略合作時,淘票票總裁李捷表示,2017年淘票票在宣發聯發票房上,累計將超過100億元。

而貓眼與微影合併後,也顯示了強大的實力,基本賀歲檔的幾部大片就是兩家票務平臺的PK,第一輪票補對決就是《芳華》與《奇門遁甲》,接下來還會有《妖貓傳》、《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競爭,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目前還很難說。

不過就如院線經理小吳所說,決定影片票房的還是電影品質,票補只是一種手段,而票務平臺之間的競爭顯然靠的不僅僅是票補,在資料透明化之外,它們需要做的還有太多改進的地方。

“明年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是做行業增量,爭取把中國電影(15.340, -0.20, -1.29%)的上座率提高1%-2%。” 淘票票總裁李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如果說貓眼專注在整合垂直行業資源,進入行業上下游,那麼淘票票則是以平臺方式出現,兩家平臺的戰術打法還是有著明顯的區別。但殊途同歸,誰能在接下來的時間拿下市場最大的一塊資源,這是兩家平臺迫切需求的,追求第一是終極目標。

對比之下,樂視影業發行的《奇門遁甲》則沒有這麼好的際遇了,影片提前一晚上映,也拿下了30%以上的不錯排片,不過失去了口碑優勢,上座率不及《芳華》,排片優勢也開始下滑,作為一部特效大片,目前票房與《芳華》拉開了2億多,加上接下來《妖貓傳》、《機器之血》、《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等大片上映,《奇門遁甲》的排片會繼續下滑,而貓眼專業版資料預測其票房落腳點在3.27億元左右,孫宏斌、張昭想要開啟IPO的新樂視文娛(原樂視影業)看來需要再緩一陣子了。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背後的出品方有光線影業、上海電影集團、安樂影業等,尤其對光線影業來說,今年出品的幾部電影票房都不是太理想,也沒有特別出彩的爆款,而光線的股價也一直處於波動之中,王長田弟弟王洪田減持股份之後,光線市值蒸發了40億元,資本寒冬之際,目前的光線需要“業績”來暖心。

陳凱歌《妖貓傳》背後的第一出品方則是新麗傳媒,其正在籌備今年A股IPO。這就對公司的業績、利潤要求比較高。今年5月3日終止審查的新麗傳媒已經再次遞交申報稿,重啟IPO之路,不過從證監會12月7日的統計資料來看,新麗傳媒仍處在終止審查企業中。新麗傳媒更是主動撤回,原因自稱申報期內有股權變動,終止審查是為了準備重新申報, 裂帛營業收入連續下滑,但稱計畫進行品牌並購主動撤回申請。

而接下來《前任3》有來自華誼的電影業績壓力,《二代妖精》有著5億資金的保底,開展了與百度雲的合作以網盤方式推廣電影預告片。《解憂雜貨店》的點映場雖未有8.8元、9.9元的便宜優惠,不過卻做起了立體書眾籌,支付4990元能獲得10本《解憂雜貨店》立體書,還有北京首映禮門票。

為了年底的業績,各大影片的宣發團隊也是拼盡了各種花式行銷。

票補大戰背後,淘票票與貓眼的市場之爭?

《首席娛樂官》在與多方院線經理交流下來,基本每個影院都或多或少會拿到片方或者淘票票、貓眼等票務平臺的合作。“現在網上都有票補,當下也有淘票票和貓眼主發的影片,不過想要拿到8.8元、9.9元的優惠活動合作機會,則不是每個影院都有的機會,這要看院線自己的人脈和影院體量了。”一位北京院線經理小楊向小官感歎。

而據寧波一家影院經理透露,票補比較厲害的有成龍主演的《機器之血》和鄧超主演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票補效果也是立杆見影,《機器之血》預售賣的也比較好,上映前10天就突破千萬元。

北京院線經理小楊也表示,“上周還有劉詩詩的粉絲來包場《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解憂雜貨店》點映賣的也不錯,好多朋友說要是有主創見面會要把票留給他們。”小楊表示,對於接下來的三部影片,《機器之血》、《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妖貓傳》分別列在第一、二、三位。“週五一般分歧不大,週六日就見分曉了,現在經常說三天決定一個片子命運,其實不用三天,兩天差不多就決定了,現在院線調整排片都很快”。

不過,並不是所有院線都能拿到票補的合作機會,北京另外一家影院就沒有票補策略,“我們影院就沒有8.8元、9.9元的優惠活動,不過現在日均票房收入也不錯,當下的影片品質都不錯,即使沒有票補也是有不少人來影院看電影,最終決定觀眾來不來影院,其實靠的還是影片品質吧,票補只是拉動觀眾觀影的一種手段。”院線經理小吳向《首席娛樂官》表示。

儘管如此,對於當下處於票務市場之爭的淘票票和貓眼來說就沒有那麼輕鬆了,而今年的賀歲檔大片的互聯網宣發也幾乎被這兩家壟斷了,比如淘票票參與了《妖貓傳》、《妖鈴鈴》、《前任3》、《二代妖精》的出品及發行,貓眼則聯合出品了《奇門遁甲》、《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前任3》等大片。

對於票補這塊,票務平臺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透明化,通過淘票票專業版,片方和平臺方通過登錄就可以看到影片的票補實施情況,今年11月份,淘票票更是主動發了一則公告,表示正式實施資料透明化。

對於票補,傳統的電影公司和宣發公司看重其對票房和排片的拉動作用,但票補的投放由線上票務平臺執行,一些電影片方會提出質疑,動輒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元的票補究竟流向何方,呼籲線上平臺提高透明化。

對於資料透明化,貓眼微影同樣在內部制定了一套“水晶計畫”,比如從上半年開始陸續將網播/收視資料、網大分賬票房、院線影片真實出票資料統計、行銷(含票補)費用等資料公佈出來,致力於行業資料透明化。有了這些資料,也更有利於片方和發行方及時瞭解影片市場反應,精准掌握行銷費用(含票補)投放狀況、調整宣發策略,掌握錢花去的地方和方向。

儘管貓眼和淘票票都聲稱推出新功能,但通過登錄淘票票專業版和貓眼專業版的新功能會發現還是有所不同。目前淘票票專業版上尚無影片的具體出票資料查詢,只能查票補支出資料,而貓眼專業版已經實現了影片的行銷費用(含票補)查詢和出票資料查詢。

雖然票補不再神秘,不過這些背後也可以看得出,未來的票務平臺之爭將會更加激烈。

事實上,今年淘票票在宣發上做的也很出色,上半年兩部票房黑馬《一條狗的使命》、《摔跤吧!爸爸》,春節檔的《西遊伏妖篇》、《乘風破浪》、《功夫瑜伽》等,以及賀歲檔的《妖貓傳》、《妖鈴鈴》、《前任3》、《二代妖精》都有深度參與。今年8月份,阿裡影業聯手北京文化開啟戰略合作時,淘票票總裁李捷表示,2017年淘票票在宣發聯發票房上,累計將超過100億元。

而貓眼與微影合併後,也顯示了強大的實力,基本賀歲檔的幾部大片就是兩家票務平臺的PK,第一輪票補對決就是《芳華》與《奇門遁甲》,接下來還會有《妖貓傳》、《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競爭,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目前還很難說。

不過就如院線經理小吳所說,決定影片票房的還是電影品質,票補只是一種手段,而票務平臺之間的競爭顯然靠的不僅僅是票補,在資料透明化之外,它們需要做的還有太多改進的地方。

“明年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是做行業增量,爭取把中國電影(15.340, -0.20, -1.29%)的上座率提高1%-2%。” 淘票票總裁李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如果說貓眼專注在整合垂直行業資源,進入行業上下游,那麼淘票票則是以平臺方式出現,兩家平臺的戰術打法還是有著明顯的區別。但殊途同歸,誰能在接下來的時間拿下市場最大的一塊資源,這是兩家平臺迫切需求的,追求第一是終極目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