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俞建秋的“換臉”術:是古衫集團的隕落,還是中金利用(01636)的重生?

“清倉”了中國金屬利用(01636), 俞建秋親手送上市的第二家公司也逃不出被出售的下場, 但與上一次私有化古衫集團不同的是, 這次俞建秋沒有背著滿身負債, 而是帶著31億港元暫時離場。

12月8日, 俞建秋分別向泰合集團(香港)及銀昌出售所持中國金屬利用(以下簡稱“中金利用”)的全部股份, 出售事項完成後, 俞建秋將套現31.11億港元, 並不再為公司的控股股東。

在香港上市是俞建秋第一次創業時的夢想。 2006年, 為了讓生物能源行業的龍頭古衫集團在港上市, 以一家中小企業體量, 俞建秋不惜血本地聘請了多家世界知名公司,

保薦人找了美林, 審計找了畢馬威, 但最終卻因故轉戰美股上市。

從創立古杉到送其上市, 俞建秋用了6年的時間, 此後, 從古杉虧損到造假風波, 再至被私有化, 俞建秋也用了6年時間去見證。 中金利用在港上市是古衫退市後的“重生”, 也是俞建秋時隔13年終於完成的夙願。

對於這次的退場, 俞建秋保持了其一貫的低調, 能見到的資訊只有一紙公告。 在古杉“隕落”後, 俞建秋未曾出現在公眾眼前, 而他曾出席公共場合時也非常謹慎:不要談論古杉、甚至不要拍照。

然而, 如今仍居於中金利用主席一職, 並悉心輔導女兒的金迴圈電子商務, 俞建秋又如何能夠遠離於聚光燈之下?

成也蕭何

生物能源對於俞建秋來說,

可謂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52歲的俞建秋, 在其老家福州並不出名, 關於他所賺的第一桶金來自何處, 外界眾說紛紜, “開汽修廠和加油站”被普遍認為是俞建秋資本迅速積累的開始。

當俞建秋把加油站賣給中石化賺到400萬後, 便開始把目光投向其他的投資領域, 新能源進入他的視野。 2000年, 俞建秋“意識到汽車工業的無污染排放及替代能源的開發將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並于當年7月成立福州古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從事生物能源。

生物柴油是1988年才在德國誕生的一種新能源, 在當時, 這在國內還只是一個新概念, 就連美國也才剛發佈了生物柴油的技術標準, 卻被俞建秋一眼相中。

如此超前的眼光也為俞建秋未來人生的“登頂”而埋下了伏筆。

2001年, 古杉集團的旗艦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學有限公司創立, 同年, 年產1萬噸生物柴油生產線于四川古杉投產。 自此, 俞建秋的生物柴油帝國的擴建開始提速。

在接下來6年的時間裡, 中國石油市場需求增持強勁, 一度成為石油消費和進口大國, 石油價格也全面上漲。 受益于此, 古杉的工廠在全國遍地開花, 其也成為了生物能源行業中無法被撼動的“龍頭”。 這時, 俞建秋打起了上市的主意, 並開始尋找投資商。

2006年, 俞建秋宣稱要赴香港上市, 融資2億美元, 後因故停滯。 一年後, 他又將上市目光轉向美國, 曾為在香港上市而做的準備此時派上了用場, “他所聘請的全是知名公司, 像保薦人為美林公司、審計為畢馬威”,

國內一家知名投資基金公司有關人士說。

2007年12月19日, 俞建秋在美國敲響上市鐘, 古衫集團以定價為每份美國存托股9.6美元, 公開發行的ADS 為1800萬份, 籌資約為1.73億美元。 這讓俞建秋迅速從地方商賈一躍成為鎂光燈下的新能源富豪, 30億元的身價讓這位“中國生物柴油第一人”成為媒體議論的焦點。

敗也蕭何

俞建秋或許以為這是古杉的開始, 沒想到已經是巔峰。

古杉上市的這一年, 國際原油價格飛漲, 但國內柴油價格卻在狂跌。 在國內生物柴油企業也頻頻倒閉之際, 俞建秋在四川三台縣秘密開始了“50萬噸生物柴油擴建項目”, 號稱整個投資13億元, 在當地建成年產50萬噸的生物柴油生產線。

俞建秋沒有料到, 他的逆勢擴張反而讓古杉蒙著財務造假的“面紗”被揭開了。

據古杉2008年財報數據, 其收購地溝油原料的價為2390元/噸。 如果說逆勢擴產讓古杉開始被懷疑, 那“2390元/噸”的資料則是這場“數位遊戲”被引爆的導火索。

來自紐約投行Joho資本的分析師曾在電話會議中針對此提問:“為什麼你們的原材料進價要比你們供應商的報價低這麼多?”古杉反駁:“你不是做我們這行的, 供應商憑什麼要告訴你現在的行情呢?”

與此同時, 一名生物柴油製造商直言, “2390元/噸是幾年前的價格”。 在當時, 全國最低的地溝油價格也在4000元/噸往上。

這意味著其業績“注水”非常嚴重。 古杉員工曾透露, 古杉的實際採購價是4200元/噸, 曾有記者按此資料計算得出, 古杉上半年至少因此比行業平均水準多收入了2.35億元。

禍不單行,古杉對五個最大客戶的銷量占比已從2004年的49.5%下降到2007年的25.2%,古杉正在失去它的市場。石油巨頭紛紛涉足生物柴油,也讓古杉的形勢雪上加霜,巨頭們的成品油銷售網路並不會輕易向生物柴油企業打開。

在供需的雙面夾擊下,俞建秋奮戰6年的成果終成曇花一現。古杉的業績開始連年虧損,其股價也從85美元跌至1美元以下,紐交所的退市警告也不期而至。

古杉通過合股方式躲過了第一次退市危機,但俞建秋仿佛料到古杉逃不過退市的命運,開始著手籌畫出路。

2011年7月28日,古杉收購了湖南銀聯湘北銅業有限公司的控制股權。俞建秋開始雕刻中國金屬利用的模型。

2012年,紐交所第二份退市通告下發,此時俞建秋早已做好了退市的準備。同年10月17日,由俞建秋全資持有的TrillionEnergy Holdings Limited收購了古杉集團,古杉從上市公司搖身一變成為俞建秋的全資子公司。

再一次食言

猶如鳳凰涅磐一般,古杉以另一種方式“重生”了。

2014年,俞建秋沉寂了2年後,帶著中國金屬利用出現在香港IPO的路上,古杉沒能完成的香港上市夢,在中金利用身上達成。

古杉私有化時的估價在3100萬美元左右,而中金利用上市時的市值約為3.2億美元,這意味著古杉“改頭換面”中金利用後估值翻了10倍,僅此一役可見俞建秋資本運足能力之嫺熟。

俞建秋的第二家公司雖然換了面貌,但其財務資料仿佛讓人們看到此前古杉的痕跡。中金利用的招股書顯示,在截止2013年9月的九個月中,公司淨利潤有197%的增長,至1.32億人民幣。呼應了古杉上市時“2007年前9個月古杉集團生產銷售13.6587萬噸生物柴油,實現收入達7.36億元人民幣”的內容。

與古杉不同的是,中金利用招股書一出就惹了疑。曾有機構指出,中金利用在過去三年實現了跨越性的發展,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同業的慘澹經營,其業績與市場發展極不相符。

不過,俞建秋沒有在同一個坑裡翻兩次跟鬥,中金利用的聰明之處在於,其將利潤的來源歸於政府。公司2年的利潤中政府退稅佔據了80%以上,可以以此避免報表因內部調節而留下任何線索。

2014年2月21日,俞建秋終於敲響了中金利用的上市鐘,時隔2年,他又回到了當初落下來時的高點,懷著“力爭通過3年時間……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再生金屬綜合利用企業及標準銅供應商,世界500強企業”的願景。

然而俞建秋又食言了。在上市後的3年,中金利用業績開始滑坡,和當年古杉上市後的情景如出一轍,淨利潤從2.48億元,到虧損5億元及虧損3.1億元,直到今年上半年才開始盈利,為8545萬元。

中金利用的股價自上市來漲逾3倍,大概是和古杉最不同的地方了,古杉自被揪出“尾巴”後,股價自85美元跌到了1美元以下。

儘管如此,俞建秋仍然選擇離去,而中金利用也以“股價橫盤了1年半後大漲3成”的方式送其離開。

但這遠遠不是結束。10月25日公告稱,中金利用間接附屬公司福清中金以1.25元代價向俞建秋的女兒收購金迴圈電子商務的25%股本權益,對金迴圈電子商務作出首次公開發售前投資。

金迴圈電子商務主要在中國從事經營可再生金屬的電子商務平臺,由俞建秋在2013年10月創建。金迴圈通過網路平臺對接可回收資源,打通再生資源回收、拆解、分揀、再加工迴圈利用全產業鏈,發展“再生銅標準化、再生鋁標準化”這一業務模式。

根據其願景,目的是以標準銅、標準鋁交易為主,結合其他各類再生資源線上交易,將其打造成為中國最大的專業性的再生資源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考慮到金迴圈即將IPO,結合對其願景的描述,這又是俞建秋講述的第三個故事了。

禍不單行,古杉對五個最大客戶的銷量占比已從2004年的49.5%下降到2007年的25.2%,古杉正在失去它的市場。石油巨頭紛紛涉足生物柴油,也讓古杉的形勢雪上加霜,巨頭們的成品油銷售網路並不會輕易向生物柴油企業打開。

在供需的雙面夾擊下,俞建秋奮戰6年的成果終成曇花一現。古杉的業績開始連年虧損,其股價也從85美元跌至1美元以下,紐交所的退市警告也不期而至。

古杉通過合股方式躲過了第一次退市危機,但俞建秋仿佛料到古杉逃不過退市的命運,開始著手籌畫出路。

2011年7月28日,古杉收購了湖南銀聯湘北銅業有限公司的控制股權。俞建秋開始雕刻中國金屬利用的模型。

2012年,紐交所第二份退市通告下發,此時俞建秋早已做好了退市的準備。同年10月17日,由俞建秋全資持有的TrillionEnergy Holdings Limited收購了古杉集團,古杉從上市公司搖身一變成為俞建秋的全資子公司。

再一次食言

猶如鳳凰涅磐一般,古杉以另一種方式“重生”了。

2014年,俞建秋沉寂了2年後,帶著中國金屬利用出現在香港IPO的路上,古杉沒能完成的香港上市夢,在中金利用身上達成。

古杉私有化時的估價在3100萬美元左右,而中金利用上市時的市值約為3.2億美元,這意味著古杉“改頭換面”中金利用後估值翻了10倍,僅此一役可見俞建秋資本運足能力之嫺熟。

俞建秋的第二家公司雖然換了面貌,但其財務資料仿佛讓人們看到此前古杉的痕跡。中金利用的招股書顯示,在截止2013年9月的九個月中,公司淨利潤有197%的增長,至1.32億人民幣。呼應了古杉上市時“2007年前9個月古杉集團生產銷售13.6587萬噸生物柴油,實現收入達7.36億元人民幣”的內容。

與古杉不同的是,中金利用招股書一出就惹了疑。曾有機構指出,中金利用在過去三年實現了跨越性的發展,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同業的慘澹經營,其業績與市場發展極不相符。

不過,俞建秋沒有在同一個坑裡翻兩次跟鬥,中金利用的聰明之處在於,其將利潤的來源歸於政府。公司2年的利潤中政府退稅佔據了80%以上,可以以此避免報表因內部調節而留下任何線索。

2014年2月21日,俞建秋終於敲響了中金利用的上市鐘,時隔2年,他又回到了當初落下來時的高點,懷著“力爭通過3年時間……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再生金屬綜合利用企業及標準銅供應商,世界500強企業”的願景。

然而俞建秋又食言了。在上市後的3年,中金利用業績開始滑坡,和當年古杉上市後的情景如出一轍,淨利潤從2.48億元,到虧損5億元及虧損3.1億元,直到今年上半年才開始盈利,為8545萬元。

中金利用的股價自上市來漲逾3倍,大概是和古杉最不同的地方了,古杉自被揪出“尾巴”後,股價自85美元跌到了1美元以下。

儘管如此,俞建秋仍然選擇離去,而中金利用也以“股價橫盤了1年半後大漲3成”的方式送其離開。

但這遠遠不是結束。10月25日公告稱,中金利用間接附屬公司福清中金以1.25元代價向俞建秋的女兒收購金迴圈電子商務的25%股本權益,對金迴圈電子商務作出首次公開發售前投資。

金迴圈電子商務主要在中國從事經營可再生金屬的電子商務平臺,由俞建秋在2013年10月創建。金迴圈通過網路平臺對接可回收資源,打通再生資源回收、拆解、分揀、再加工迴圈利用全產業鏈,發展“再生銅標準化、再生鋁標準化”這一業務模式。

根據其願景,目的是以標準銅、標準鋁交易為主,結合其他各類再生資源線上交易,將其打造成為中國最大的專業性的再生資源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考慮到金迴圈即將IPO,結合對其願景的描述,這又是俞建秋講述的第三個故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