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沱牌,你捨得嗎?

天洋再造的背後意圖是什麼?

文 | 雲酒團隊

沱牌捨得更名了!

12月20日, 四川沱牌捨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公司”)發佈了《關於變更公司名稱及修訂<公司章程>的公告》,

公司將從目前的“四川沱牌捨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捨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此次更名, 削減了四個字“四川沱牌”。 業內人士分析, 除了改名本身的意義, 更是天洋把沱牌徹底改造的一個標誌。

突出“捨得”發力高端

這不是企業的第一次更名, 早在2011年, 公司就從“四川沱牌曲酒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四川沱牌捨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對於更名的原因, 公告提及, 主要為實施雙品牌發展戰略, 進一步宣傳“捨得”品牌, 提升“捨得”品牌知名度。 也是為了整合公司宣傳資源, 提高公司市場投入的效率, 實現“沱牌”和“捨得”雙品牌相互融合和推動。

相較於2011年, 對於此次變更名稱的理由, 公告稱:根據公司未來發展戰略規劃,

為了突現“捨得”品牌, 傳播企業文化, 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決定擬對公司名稱進行變更。

兩次更名, 均是為了突出“捨得”品牌。 但與前一次有區別的是, 新東家天洋對“捨得”品牌更為看重。 從早前企業將沱牌和捨得分事業部運作, 且由行銷公司總經理吳健負責捨得的運營, 到此次特意突出品牌, 就可看出“捨得”在天洋心目中的地位。

另外, 隨著高端市場的不斷向好, 沱牌捨得次高端以上產品對企業的貢獻越來越大。 企業的業績開始由捨得主導和拉動, 資源向捨得傾斜, 從強化其絕對主力地位, 甚至做出更名的舉動, 不難看出企業向次高端和高端聚焦發力的決心, 以及向全國更大市場邁進的勇氣。

這還是我們印象中的沱牌嗎?

沱牌捨得更名了, 這預示著更大的變化將從此拉開序幕。 事實上, 變化早已有之, 從天洋入主沱牌捨得, 完成股權交割之後, 企業的再造就已經開始。

資本天生的逐利性驅動著再造首先從最核心的人事開始。 從去年起, 沱牌捨得就發佈一系列人事變動公告, 宣佈由周政、劉力出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外, 還提名周政、劉力、蒲吉洲、楊蕾、謝作、徐京永、陳剛、張生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增補董事候選人, 其中僅蒲吉洲是老沱牌人, 其餘多數均擁有天洋背景。

從今年起, 企業更是不斷再添“新鮮血液”。

4月, 公司又聘任吳健為四川沱牌捨得行銷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力不再兼任。

5月, 公司第九屆董事會又選舉劉力為董事長,

李強為副董事長、總經理, 原董事長周政在執掌帥位一年後交棒。

8月, 李家民和李家順兩兄弟徹底告別連袂創造諸多佳話傳奇的沱牌捨得, 李氏時代落幕。

除了人事, 企業還開始了產品層面的再造。 去年11月, 沱牌推出了天洋入主後的戰略新品沱牌天特優曲系列酒, 希望借助沱牌的品牌力打造出白酒行業的又一支超級大單品。

今年1月初, 沱牌捨得全面停止了主要集中在川渝、華北、華東、西北等傳統沱牌優勢市場的近千個技協和定制產品。

同時, 企業積極簡化產品體系, 逐步淘汰沱牌系列老產品, 積極推動沱牌天特優曲、沱牌大麯和柳浪春產品, 增強沱牌品牌張力。 產品優化調整後捨得聚焦次高端、沱牌主打大眾白酒市場的定位明確。

人事和產品之後, 企業更名隨之而來, 從“四川沱牌捨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捨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儘管只是少了幾個字, 沱牌的產品也繼續保留, 但明顯可以感覺到, 沱牌時代一去不回了。

從人到產品,再到名字,不難看出老沱牌系的標籤正在一一摘除,人走了,產品消失了,名字也換了……天洋正在完成對企業的徹底再造。

而現在的企業,已經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沱牌了!

天洋再造的背後意圖是什麼?

先從資料上看,在被天洋收購之後,沱牌捨得的業績開始明顯的好轉。

2017三季報顯示,沱牌捨得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2.43億元,同比增長13.10%;淨利潤9547.42萬元,同比增長74.20%。

其中沱牌捨得中高檔酒實現銷售收入10.03億元,同比增長28.87%,低檔酒實現銷售收入1.13億元,同比下降25.55%。

次高端捨得明顯成為業績主力,尤其在事業部獨立運作之後,經銷商隊伍得到穩定,依託終端門店精細化陳列,以及品鑒、智慧講堂等推廣方式,增量很快。而沱牌系列則不斷下滑。總的來看,沱牌捨得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且增長迅速,但中高檔與低端產品分化明顯。

那為什麼天洋還要對沱牌捨得進行再造呢?

如果將沱牌捨得和同時代的其他川酒六朵金花比較一下,我們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差距、壓力,以及企業再造的緊迫感。

其他金花中,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或者已是百億或准百億俱樂部成員,只留下水井坊和沱牌捨得還在百億外遠遠的追趕。但聚焦次高端的水井坊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71億元,淨利潤為2.43億元,營收和盈利,均遠遠好於沱牌捨得。更不用說同為次高端的劍南春80億的水晶劍大單品了。

更讓沱牌捨得感覺到壓力的是,如今,五糧液系列酒都在向百億邁進,郎牌特曲計畫2020年實現60億的目標,今年更是要在江蘇拿走20億,捨得的重點市場河南拿走4億。即便大本營四川,捨得優勢也不明顯,市場不溫不火。

橫向比較來看,儘管沱牌捨得的增長非常迅速,但市場競爭的難度增大,不光在川酒企業中取得突破不易,其他市場繼續增長也將面臨很大挑戰。

也因此,我們推測,此次“舍”的動因是低端酒的不斷下滑,“得”的緣故是中高端酒貢獻增大。

或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天洋對沱牌捨得做出“打破天花板,行徹底再造”的判斷。

但對於跨界而來的天洋來說,這種再造不啻於一場豪賭,風險很大。

從人事變動來看,不僅不利於政策的連貫性,還因團隊的不熟悉,增加了溝通的成本。這對於處在變革期的沱牌捨得來說,是很影響工作效率的一件事情。

產品變動帶來的後果更嚴重,尤其是沱牌捨得集中清理和淘汰運營商品牌。運營商全跑競爭對手陣營去了,管道阻力增大,市場氛圍也消失了。即便招來新的經銷商,因為對產品和市場不熟悉,短時間很難上規模。

從品牌認知的角度看,改名風險也很大,特別是此次企業把“沱牌”兩字拿下。很明顯,沱牌的市場影響力要遠大於捨得,儘管企業是為了更有市場潛力的捨得,做出了品牌聚焦和戰略調整,但這種對母品牌的漠視很可能帶來消費者的困惑,畢竟捨得的品牌影響還遠未達到更廣覆蓋的程度。

看起來,沱牌捨得的這些決定可謂風險重重。而事實上,即便是不做任何決定,不冒風險,反而可能就是最大的風險!

一句話,沱牌,你捨得嗎?

關於沱牌捨得更名,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從人到產品,再到名字,不難看出老沱牌系的標籤正在一一摘除,人走了,產品消失了,名字也換了……天洋正在完成對企業的徹底再造。

而現在的企業,已經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沱牌了!

天洋再造的背後意圖是什麼?

先從資料上看,在被天洋收購之後,沱牌捨得的業績開始明顯的好轉。

2017三季報顯示,沱牌捨得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2.43億元,同比增長13.10%;淨利潤9547.42萬元,同比增長74.20%。

其中沱牌捨得中高檔酒實現銷售收入10.03億元,同比增長28.87%,低檔酒實現銷售收入1.13億元,同比下降25.55%。

次高端捨得明顯成為業績主力,尤其在事業部獨立運作之後,經銷商隊伍得到穩定,依託終端門店精細化陳列,以及品鑒、智慧講堂等推廣方式,增量很快。而沱牌系列則不斷下滑。總的來看,沱牌捨得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且增長迅速,但中高檔與低端產品分化明顯。

那為什麼天洋還要對沱牌捨得進行再造呢?

如果將沱牌捨得和同時代的其他川酒六朵金花比較一下,我們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差距、壓力,以及企業再造的緊迫感。

其他金花中,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或者已是百億或准百億俱樂部成員,只留下水井坊和沱牌捨得還在百億外遠遠的追趕。但聚焦次高端的水井坊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71億元,淨利潤為2.43億元,營收和盈利,均遠遠好於沱牌捨得。更不用說同為次高端的劍南春80億的水晶劍大單品了。

更讓沱牌捨得感覺到壓力的是,如今,五糧液系列酒都在向百億邁進,郎牌特曲計畫2020年實現60億的目標,今年更是要在江蘇拿走20億,捨得的重點市場河南拿走4億。即便大本營四川,捨得優勢也不明顯,市場不溫不火。

橫向比較來看,儘管沱牌捨得的增長非常迅速,但市場競爭的難度增大,不光在川酒企業中取得突破不易,其他市場繼續增長也將面臨很大挑戰。

也因此,我們推測,此次“舍”的動因是低端酒的不斷下滑,“得”的緣故是中高端酒貢獻增大。

或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天洋對沱牌捨得做出“打破天花板,行徹底再造”的判斷。

但對於跨界而來的天洋來說,這種再造不啻於一場豪賭,風險很大。

從人事變動來看,不僅不利於政策的連貫性,還因團隊的不熟悉,增加了溝通的成本。這對於處在變革期的沱牌捨得來說,是很影響工作效率的一件事情。

產品變動帶來的後果更嚴重,尤其是沱牌捨得集中清理和淘汰運營商品牌。運營商全跑競爭對手陣營去了,管道阻力增大,市場氛圍也消失了。即便招來新的經銷商,因為對產品和市場不熟悉,短時間很難上規模。

從品牌認知的角度看,改名風險也很大,特別是此次企業把“沱牌”兩字拿下。很明顯,沱牌的市場影響力要遠大於捨得,儘管企業是為了更有市場潛力的捨得,做出了品牌聚焦和戰略調整,但這種對母品牌的漠視很可能帶來消費者的困惑,畢竟捨得的品牌影響還遠未達到更廣覆蓋的程度。

看起來,沱牌捨得的這些決定可謂風險重重。而事實上,即便是不做任何決定,不冒風險,反而可能就是最大的風險!

一句話,沱牌,你捨得嗎?

關於沱牌捨得更名,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