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年互金監管報告:霹靂手段,菩薩心腸

過去的2017年, 互金監管政策頻出, 互金平臺密集上市, 行業也呈現出兩個極端, 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一方面, 自“暫行辦法”下發以來,

網貸平臺加速淘汰。 暴雷平臺從無背景、無存管的小平臺, 逐漸滲透至國資系、上市系和風投系, 今年有數家累計成交突破10億的, 已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因運營不善倒下。

網貸天眼資料顯示, 截至11月30日, 我國P2P平臺數量達到5381家, 累計問題平臺高達3556家, 在運營平臺1825家。

另一方面, 網貸行業頭部平臺紛紛實現扭虧為盈, 據網貸天眼不完全統計, 112家平臺在互金協會信披系統披露的財報顯示, 已有56家平臺實現盈利。

從2016年財報看, 頭部平臺整體已邁過了盈虧平衡點。 在此背景下, 互金行業今年出現了第一波上市潮。 繼宜人貸之後, 信而富、趣店、和信貸、拍拍貸、簡普科技紛紛赴美完成IPO, 與此同時, 簡理財、積木盒子、團貸網、小牛線上、愛投資等也分別在港股或A股展開曲線上市或資本運作。

另外, 樂信、陸金所、玖富、點融網、隨手記等平臺也傳出上市計畫。

然而, 互金平臺掀起的資本熱潮仍然無法掩蓋行業的嚴峻氣氛。 在行業大環境層面, 強監管的主旋律自年初一直響徹至年尾, 未有絲毫削弱。 據網貸天眼統計, 今年監管層共計下發至少25份政策檔, 其中大部分檔都與網貸整改、合規及備案有關。

自去年8月24日, 銀監會下發“暫行辦法”至今年8月25日, 監管部門相繼出臺備案、存管、信披三大合規政策, 網貸監管“1+3“體系正式建立。

今年6月底, 央行等17部委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省領導小組採取有效措施, 確保整治期間轄內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數量及業務規模雙降。

監管在施加霹靂手段的同時, 亦展現了呵護行業發展的菩薩心腸。

今年6月中旬, 據媒體報導, 原定於今年3月完成互金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將延期一年, 監管驗收期限延至2018年6月。 這讓主流平臺獲得了額外一年的整改時間。

12月13日, 網貸整治辦下發《關於做好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指出, 整治工作必須確保三條底線, 不發生處置風險、不發生系統性區域風險、不發生大規模群體事件。

由此來看, 監管政策雖然嚴厲, 平臺備案雖然時間緊迫, 但監管主旨仍是希望行業能夠健康穩定發展。

在監管層下發的25份政策檔中, 除大部分涉及網貸備案、合規整改外,

監管在整治“校園貸”、“金交所”、“ICO”、“現金貸”問題上的霹靂手段讓人印象深刻。

1)受跳樓、裸條、詐騙事件頻發的影響, 監管最終全面禁止網貸平臺開展校園貸業務, 持牌金融機構跑步入場校園貸市場。

2)“網貸暫行辦法”出臺後, 網貸平臺紛紛聯姻金交所, 試圖突破100萬元限額規定, 但這一模式存在資產拆分, 變相突破200人私募上限, 向不特定物件發行等違規問題, 最終監管叫停網貸平臺與金交所的合作。

3)年中, 在比特幣、首次代幣發行(ICO)大肆炒作時, 央行將這種投機炒作, 非法從事金融活動定性為非法集資, ICO正式被“一刀切”。

4)現金貸盛行的這兩年, 各家平臺賺的盆滿缽滿, 但利率畸高, 多頭借貸、暴力催收三大問題不斷引發媒體和公眾抨擊。

最終, 監管從停批網路小貸牌照入手, 明確從事現金貸業務活動要有放貸資質, 同時限制綜合費率在36%以下, 禁止發放無場景現金貸。

對互金行業而言, 監管工作還遠未結束。 例如, 在消費金融領域, 汽車金融、醫美分期、教育分期、租房分期已出現很多亂象, 這些問題正等著監管層去整治規範。

12月8日, 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地P2P整治聯合工作辦公室下發《關於做好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即“57號檔”), P2P備案正式進入倒計時。 這也為2017年互金監管畫上句號, 檢驗成果的時刻到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