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冬至!帶孩子來市圖書館體驗“踏雪尋梅”冬至特別活動!

冬至, 又稱“冬節”、“賀冬”, 二十四節氣之一, 與夏至相對。 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民間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俗話說:“冬至到, 吃水餃。 ”大部分家庭特別是北方到了冬至這一天有吃餃子的習俗, 而南方部分地區則有吃湯圓的習俗……這個週六, 連雲港市圖書館特舉辦冬至特別活動, 帶領小讀者們一起瞭解節氣知識, 誦讀經典詩詞, 學習吟唱數九歌, 水粉畫繪製梅花等等。 名額有限, 快來參加吧!

活動詳情

活動地點:連雲港市圖書館一樓蒼梧·書苑

活動物件:建議6~10歲的小讀者參加(限20位小朋友哦)

歷史淵源

冬至作為一個節日, 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 據記載, 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 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 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 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 是大吉之日。 因此, 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 也往往出現在冬至。

冬至又被稱為"小年", 一是說明年關將近, 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 盛于唐宋, 相沿至今。 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 因此, 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 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 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 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 因此, 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 盛于唐宋, 相沿至今。

漢代以冬至為"冬節", 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 官方例行放假, 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 《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 君子安身靜體, 百官絕事, 不聽政, 擇吉辰而後省事。 "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 軍隊待命, 邊塞閉關, 商旅停業, 親朋各以美食相贈, 相互拜訪, 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魏晉六朝時, 冬至稱為"亞歲", 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後, 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

唐、宋時期,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 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 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明、清兩代, 皇帝均有祭天大典, 謂之"冬至郊天"。 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 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 就像元旦一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