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學堂:如何給企業估值?

如何對一個企業進行有效估值 , 是個非常技術 、 專業有時候又很主觀的話題 , 常見的估值方法往往包括DCF現金流 、 PE市盈率 、 PB市淨率 、 PS市銷率等等 , 但每個方法各有優劣 , 都需要有對人 、 社會 、 行業和企業的理解和對安全邊際的把握 , 因此在實際過程中 , 如何有效選擇估值方法 , 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1 、 DCF折現(未來現金流折現) 這是投資界的真理方法 , 因為投資一家企業就是看未來帶來的現金流 。 但同時這也是一個很難使用的方法 , 雖然你可以直接計算 , 但是依賴大量的未來假設 , 而未來永遠是未知的 。

用未知的東西來量化 , 本身就是個笑話 。 但是現金流折現是一種思維方式 , 而不是一種具體方法 。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研究報告 , 通過某些假設 , 以某折現率 、 某增長率等算出一個未來現金流折現 , 有時還取不同情況做敏感性分析 。 雖然這是一種看似很專業的工作方式 , 我們不能直接地說這個結果不對 , 但至少可能會有很強的心理暗示:用的是最權威的未來現金流折現方法+確切的結果+考慮了不同情況下的折現值;算出來的值是可靠的可以直接與公司價格比較進而得出低估/高估的結論 , 但實際上可能偏差千里 。 個人覺得如果要用現金流折現 , 若大量依靠預測的現金流 、 依靠預測的增長率以及依靠預測的折現率進而得出高估或低估的結論 ,
那就是還處於模糊地帶 , 假設參數會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 往往容易得出一個精確但往往錯誤的結論 。 畢竟模糊的正確比精確的錯誤好的多 。 市盈率(PE) 市盈率是廣大投資者民最喜聞樂見的估值方式 , 但是很難用好 。 首先是這個E , earning , 盈利 , 怎麼理解?是去年的盈利 , 還是過去3年5年的平均盈利 , 還是今年的預期盈利 , 抑或是未來3年5年的預期平均盈利?似乎都有道理 。 順著這一思路來看第二個問題:PE怎樣算高 , 怎樣算低?因為PE 是更簡單 , 更粗略的近似解 , 所以只能在PE明顯過小或過大時才會有意義 , 其它值並不能支持決策 。 第三個問題 , 無論決定採用哪個E來計算PE , 這個E常常是失真的:實際稅率變化 、 政府補助 、 折舊率(尤其是高固定資產比率的公司) 、 存貨減值/跌價準備(如股價低迷的行業) 、 大的費用性投資(如醫藥公司擴大銷售規模) 、 杠杆率 、 行業政策變化……所以並不是從利潤表中找到上市公司股東應占利潤就能算PE了 ,
應該仔細分析這個已知E是怎麼來的?即這個公司的業務過程是怎樣的?客戶為什麼要買這個東西?東西具體怎麼賣出去?錢怎麼收?有哪些成本?哪些費用?行業競爭態勢 、 上下游關係……說到底 , 還是得依靠對行業與公司的理解 , 來還原一個更為客觀的 、 能夠作為參考的已知E 。 週期性行業儘量別用PE , 比如現在的鋼鐵 、 煤炭 、 地產 , 看似PE個位數 , 一旦行業變差 , PE立馬變負數 。 市淨率(PB) 表面看來 , 市淨率與清算價值聯繫更直接 ,
而與未來現金流折現的聯繫要遠一些 。 但投資並不是為了清算 , 那麼市淨率是否無法用於估值?

並非如此 , 因為資產淨值相較當期利潤而言往往失真度要小一些 , 如果運用得當 , 市淨率也可以成為較好的估值方法 。 具體而言 , 市淨率PB與淨資產收益率ROE相結合(PB/ROE= PE) , 可以較好的為公司的估值:具有這樣盈利能力(ROE)的資產 , 值多少錢(PB)?個人而言我覺得這是一種比較可靠的思維方式 , 但問題又來了:如何判斷和看待資產淨值的失真?怎麼知道某具體ROE的資產應該值多少錢?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 , 還得回到對行業與企業的理解 。 如何看待資產淨值的失真?比如帳面價值1億的生產線 , 也許清算價格其實只值1千萬 , 有的“輕資產”公司如互聯網企業 ,

帳面資產只是一些辦公桌與伺服器 , 抑或有的公司剛剛上市 , 賬上一大堆現金 , ROE低得很……這就需要對行業與企業進行深入分析 , 認清公司的盈利能力來自於哪些資產(無論是在帳面上還是沒有在帳面上) , 而這些資產是否在現有價格中有充分的體現 。 淨資產可能失真 , 但是不用太執著於資產數值本身 , 而應該更多著眼於資產的盈利能力 , 包括過去的盈利能力和未來盈利能力的可能變化 。 怎麼知道某具體ROE的資產應該值多少錢?如果對於過去與未來盈利能力的認識很充分且接近準確 , 那麼應該值多少錢的問題就較為容易:你覺得大概該值多少錢?比如大約3 PB~4PB?到這種程度就差不多了 , 再精確下去沒有太大意義 。 還有不少的估值方法 , 就不一一列舉了 , 本文列舉上述方法的目的並不在於說明孰勝孰優 , 估值只是方法 , 認清各種方法的本質與局限 , 瞭解如何運用才有意義的 , 而且要綜合多個角度衡量 , 追求模糊的準確而不是精確的錯誤!(作者:小石頭2007)

還有不少的估值方法 , 就不一一列舉了 , 本文列舉上述方法的目的並不在於說明孰勝孰優 , 估值只是方法 , 認清各種方法的本質與局限 , 瞭解如何運用才有意義的 , 而且要綜合多個角度衡量 , 追求模糊的準確而不是精確的錯誤!(作者:小石頭200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