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一部殿堂級的推理小說,不該僅僅拍成這個模樣

點擊底部 “閱讀原文” , 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最近好多小夥伴在議論蘇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 今天就選出兩篇投稿, 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部話題滿滿地電影。

這部電影從製作流程和主創陣容來說, 都可以說是小成本, 能夠在殘酷無情的電影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在大學生群體中博得較高熱度, 並且上映前兩天就賺取了一億多票房, 比起蘇有朋、王凱、張魯一、林心如, 對本片宣傳有著一錘定音之功效的, 只有一個名字——東野圭吾。

現今在中日韓地區最火的推理小說家, 超高的人氣以及頗具逼格的片名, 正是將觀眾吸引到影院的不二法寶。

我沒讀過東野圭吾的書, 卻早就聽說他能將推理巧妙融合進故事情節和語言架構, 並能夠結合情感線索, 用理性的推理帶動感性的心理震撼。

作為一個推理迷, 且嘗試寫過推理小說(噫, 自己的黑歷史), 我深知能做到這一點有多麼的不容易, 因為作家作為一個感性的職業, 推理這種極具縝密邏輯的題材通常拿捏不准, 寫著寫著, 一旦跟著感覺走, 整個故事架構就崩了。 所以較為出名的推理作品, 一般都是有邏輯缺文筆, 且以單元模式居多, 很少能夠埋入絕妙的感情線索, 諸如柯南道爾和愛倫·坡等推理界早期代表人物, 人們在感歎他們作品縝密的探案過程的同時, 卻很難真正震撼心靈。

一直在膜拜, 卻鮮有時間拜讀, 而這次電影的上映, 正是我瞭解這位大師的絕好機會, 而我真正對這部電影感興趣, 卻是因一封信開始的。

以上是東野圭吾寫給片方的信, 我們不妨也可以推理一下, 從這封信中能獲得多少資訊:

首先, 東野圭吾並未曾看過成片, 因為他明確表示, “非常期待能早日看到你們的作品”。

其次, 這部片子改了不少地方, 讀到“才華橫溢的你們沒有拘泥於原著, 而是富有創造性的改編”時, 我不由菊花一緊。

因為之前聽朋友說過, 東野圭吾的文字本身就是極具影像化風格的, 而一般來說, 中國式的改編大多是為了配合審查, 果不其然, 當我把這封信拿給這位朋友看時, 他倒吸一口涼氣, 輕聲道:“求不毀”。

其實,這部片在剛剛走出影院的我看來,還是可圈可點的:蘇有朋比起上一部《左耳》,這次的完成度更高且更自然,從一個個精打細琢的鏡頭中,可以看出這些年他下足了功夫;片子從製作的用心程度來說,也比那些粗製濫造的小成本要強,起碼,人家不是刻意來圈錢的。

因此,我給了三顆星。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個標準有些苛刻,以上兩點,不說別的,就憑感情分,就不止這些了。

我也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影迷,這類片需要鼓勵,沒錯,我懂,所以《我不是王毛》我評了四星,《你好,瘋子》我也是四星,這些電影並不優秀,但需要鼓勵,即使是一點綿薄之力。

但是,《嫌疑人X的獻身》,我只能評三星,原因和《自殺小隊》《尋龍訣》一樣,他們的起點太高。

一句話概括:一部殿堂級的推理小說,不該僅僅拍成這個模樣。

首先是演員,三個主演中,張魯一>王凱>林心如。

請先容我爆個粗:紫薇你演的這是什麼玩意兒!

本來節奏感挺強的片子,看到最後一段,瞬間感受到了被心如姐姐支配的恐懼。

你們曉得全影廳的人,不管懂不懂行全部跳戲是種怎樣的體驗嗎?

王凱的表演同樣乏善可陳,可能有人會說了,整部電影基調陰沉,聽一句臺詞恨不得都得豎起耳朵,面癱是為了配合角色,需要什麼表情動作?

此言差矣,其實這種戲才是最難演的。

既然規定了角色鮮有表情,那麼整個表演的張力就全把握在一個地方——眼睛。

這種戲,眼神決定成敗。

當年《琅琊榜》走出的藝人中,胡歌和靳東都是用眼睛演戲的高手,尤其是靳東。

反觀王凱,整部片幾乎都是一副欠揍的高傲眼神,直到高潮段落也幾乎沒變,似乎把“傲嬌”定義為了唐川的全部人設。

張魯一是整部片子發揮最好的,但也只用了不到四成功力。

巔峰的張魯一是什麼樣子的?《玉卿嫂》裡的癮君子、《火線三兄弟》中飾演日軍軍官都被黃渤誤認為日本人,以及《紅色》中帥炸無數迷弟迷妹的同福裡·福爾摩斯·徐天。

不得不說,石泓是近年來最適合張魯一的角色,但他絕對沒有演過癮。

一是沒人和他飆戲,二是故事和臺詞給了他太多局限。

陳婧和曉欣無意中的善舉激勵他活下去後,我希望看到石泓面容中流露出奢侈的微笑,不好意思沒有;

石泓殺死無辜流浪漢的過程中,我希望看到那一時刻流露出的基本獸性,不好意思也沒有;

石泓每天光顧陳婧的小吃店,我希望看到他點菜的時候能夠流露出對陳婧可望不可即的小喜歡,不好意思更沒有;

唐川對石泓將聰明才智用在犯罪上的行為進行痛斥之後,我希望看到石泓在愛情和犯罪之間無法抉擇的複雜情感,不好意思還沒有。

所以,石泓既是片中表現最好的,但也是最不豐滿的,更是人設崩塌最快的。

二說故事,經身邊朋友反應,自己看這一版本的《嫌疑人X的獻身》,心裡一陣不舒服。

因為片子演到三分之一,就已經揭示了殺死傅堅的元兇。

按照這位朋友的說法,原著雖也是揭秘很快,但依舊留出了大量疑點,並沒有像電影一樣一溜煙抖出。

改編可以,但是這一點過分了,因為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以便更多的篇幅去著墨感情線。

這是向市場妥協的做法,而這樣做的結果恰恰打破了原著中的感性理性平衡,甚至犯了推理作品的大忌——情感帶動推理,本末倒置。

要知道,推理神作《神探夏洛克》的後兩季就是這樣毀的:推理作品中,必須是推理線帶動情感線,否則整體邏輯就會顯得支離破碎,反而適得其反。

如此一來,更是導致了前半段對於石泓懵懂感情的刻畫過於邋遢,而後期揭開真相的節奏明顯加快的現象。

牽一髮而動全身,蘇導在作出這個重大改動的同時,也就註定了片子口碑的失敗。

說一下其中的一個Bug:高潮段落中,唐川和石泓在監獄對峙,唐川在石泓面前一五一十道出所推測出的真相,石泓看著戳著自己心窩的唐川,臉上流露出了《名偵探柯南》中兇手專屬表情——你知道一切,但你沒有證據就是徒勞。

我相信石泓是個智商高情商低的書呆子,但他絕不會想不到案件最大的漏洞就是陳婧,而他恰恰卻避免不了這個漏洞。

私以為這才是《嫌疑人X的獻身》中最抓心的一點,而陳婧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矛盾的人,石泓絕對沒有百分百把握認為陳婧不會自首,而石泓這時候的心理,應該是看似自負倔強,實則十分矛盾,意料到自己可能會失敗。

而實際呢?一副你看不慣我但幹不掉我的樣子。

還有,片中員警的形象,還是太過偉光正了。

其實這一點本來也沒啥,大家看了這麼多年國產影視,該是什麼套路早就習慣了,但是結局卻看得我隱隱作痛。

唐川在電梯中偶遇即將庭審的石泓,彼時的好友此時卻步入殊途,這件案子沒有贏家,石泓為愛失去人性,而唐川卻失去了一生的“對手”。

這就要提到第三點:片子背後的意義。可轉念一想,片子表現了什麼意義?

有人說了,體現了法律的不完善與不近人情?可我實在沒看出來,其實陳婧母女屬於正當防衛,如果真的自首八成可以脫罪,但卻是石泓導致了這件事的複雜。我國的法律存在很多不完善,挖掘這方面的意義我完全贊同,但我確實沒從這部片子裡看出什麼來。

觀影過程中,我絞盡腦汁,終於悟到了一個點:當今社會缺乏對石泓這樣孤僻天才群體的關心,這也是我可以想到的唯一內涵。可是演到最後連這個設定都崩了:唐川從法院大堂中走入屋外的光明,然後影片結束,之前的壓抑被毀的渣都不剩,仿佛這個警官破獲了一起十惡不赦的殺人案正在欣喜之中一樣。

這樣的鏡頭,百分百是為了配合審查,而這樣的妥協,不好意思,我不想要。

我曾經預測,當超級英雄片逐漸淡出觀眾視野後,推理電影將成為另一個重量級IP。《嫌疑人X的獻身》不管怎樣,也算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先期試水,拍的好的地方值得鼓勵,不好的地方提出來引以為戒,相信也是一種進步,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應該存在的意義吧。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想讓你的影評&影視相關作品讓更多人看到,請將作品+姓名+聯繫方式(QQ&電話)發送至3095935919@qq.com

點擊“閱讀原文”,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輕聲道:“求不毀”。

其實,這部片在剛剛走出影院的我看來,還是可圈可點的:蘇有朋比起上一部《左耳》,這次的完成度更高且更自然,從一個個精打細琢的鏡頭中,可以看出這些年他下足了功夫;片子從製作的用心程度來說,也比那些粗製濫造的小成本要強,起碼,人家不是刻意來圈錢的。

因此,我給了三顆星。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個標準有些苛刻,以上兩點,不說別的,就憑感情分,就不止這些了。

我也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影迷,這類片需要鼓勵,沒錯,我懂,所以《我不是王毛》我評了四星,《你好,瘋子》我也是四星,這些電影並不優秀,但需要鼓勵,即使是一點綿薄之力。

但是,《嫌疑人X的獻身》,我只能評三星,原因和《自殺小隊》《尋龍訣》一樣,他們的起點太高。

一句話概括:一部殿堂級的推理小說,不該僅僅拍成這個模樣。

首先是演員,三個主演中,張魯一>王凱>林心如。

請先容我爆個粗:紫薇你演的這是什麼玩意兒!

本來節奏感挺強的片子,看到最後一段,瞬間感受到了被心如姐姐支配的恐懼。

你們曉得全影廳的人,不管懂不懂行全部跳戲是種怎樣的體驗嗎?

王凱的表演同樣乏善可陳,可能有人會說了,整部電影基調陰沉,聽一句臺詞恨不得都得豎起耳朵,面癱是為了配合角色,需要什麼表情動作?

此言差矣,其實這種戲才是最難演的。

既然規定了角色鮮有表情,那麼整個表演的張力就全把握在一個地方——眼睛。

這種戲,眼神決定成敗。

當年《琅琊榜》走出的藝人中,胡歌和靳東都是用眼睛演戲的高手,尤其是靳東。

反觀王凱,整部片幾乎都是一副欠揍的高傲眼神,直到高潮段落也幾乎沒變,似乎把“傲嬌”定義為了唐川的全部人設。

張魯一是整部片子發揮最好的,但也只用了不到四成功力。

巔峰的張魯一是什麼樣子的?《玉卿嫂》裡的癮君子、《火線三兄弟》中飾演日軍軍官都被黃渤誤認為日本人,以及《紅色》中帥炸無數迷弟迷妹的同福裡·福爾摩斯·徐天。

不得不說,石泓是近年來最適合張魯一的角色,但他絕對沒有演過癮。

一是沒人和他飆戲,二是故事和臺詞給了他太多局限。

陳婧和曉欣無意中的善舉激勵他活下去後,我希望看到石泓面容中流露出奢侈的微笑,不好意思沒有;

石泓殺死無辜流浪漢的過程中,我希望看到那一時刻流露出的基本獸性,不好意思也沒有;

石泓每天光顧陳婧的小吃店,我希望看到他點菜的時候能夠流露出對陳婧可望不可即的小喜歡,不好意思更沒有;

唐川對石泓將聰明才智用在犯罪上的行為進行痛斥之後,我希望看到石泓在愛情和犯罪之間無法抉擇的複雜情感,不好意思還沒有。

所以,石泓既是片中表現最好的,但也是最不豐滿的,更是人設崩塌最快的。

二說故事,經身邊朋友反應,自己看這一版本的《嫌疑人X的獻身》,心裡一陣不舒服。

因為片子演到三分之一,就已經揭示了殺死傅堅的元兇。

按照這位朋友的說法,原著雖也是揭秘很快,但依舊留出了大量疑點,並沒有像電影一樣一溜煙抖出。

改編可以,但是這一點過分了,因為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以便更多的篇幅去著墨感情線。

這是向市場妥協的做法,而這樣做的結果恰恰打破了原著中的感性理性平衡,甚至犯了推理作品的大忌——情感帶動推理,本末倒置。

要知道,推理神作《神探夏洛克》的後兩季就是這樣毀的:推理作品中,必須是推理線帶動情感線,否則整體邏輯就會顯得支離破碎,反而適得其反。

如此一來,更是導致了前半段對於石泓懵懂感情的刻畫過於邋遢,而後期揭開真相的節奏明顯加快的現象。

牽一髮而動全身,蘇導在作出這個重大改動的同時,也就註定了片子口碑的失敗。

說一下其中的一個Bug:高潮段落中,唐川和石泓在監獄對峙,唐川在石泓面前一五一十道出所推測出的真相,石泓看著戳著自己心窩的唐川,臉上流露出了《名偵探柯南》中兇手專屬表情——你知道一切,但你沒有證據就是徒勞。

我相信石泓是個智商高情商低的書呆子,但他絕不會想不到案件最大的漏洞就是陳婧,而他恰恰卻避免不了這個漏洞。

私以為這才是《嫌疑人X的獻身》中最抓心的一點,而陳婧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矛盾的人,石泓絕對沒有百分百把握認為陳婧不會自首,而石泓這時候的心理,應該是看似自負倔強,實則十分矛盾,意料到自己可能會失敗。

而實際呢?一副你看不慣我但幹不掉我的樣子。

還有,片中員警的形象,還是太過偉光正了。

其實這一點本來也沒啥,大家看了這麼多年國產影視,該是什麼套路早就習慣了,但是結局卻看得我隱隱作痛。

唐川在電梯中偶遇即將庭審的石泓,彼時的好友此時卻步入殊途,這件案子沒有贏家,石泓為愛失去人性,而唐川卻失去了一生的“對手”。

這就要提到第三點:片子背後的意義。可轉念一想,片子表現了什麼意義?

有人說了,體現了法律的不完善與不近人情?可我實在沒看出來,其實陳婧母女屬於正當防衛,如果真的自首八成可以脫罪,但卻是石泓導致了這件事的複雜。我國的法律存在很多不完善,挖掘這方面的意義我完全贊同,但我確實沒從這部片子裡看出什麼來。

觀影過程中,我絞盡腦汁,終於悟到了一個點:當今社會缺乏對石泓這樣孤僻天才群體的關心,這也是我可以想到的唯一內涵。可是演到最後連這個設定都崩了:唐川從法院大堂中走入屋外的光明,然後影片結束,之前的壓抑被毀的渣都不剩,仿佛這個警官破獲了一起十惡不赦的殺人案正在欣喜之中一樣。

這樣的鏡頭,百分百是為了配合審查,而這樣的妥協,不好意思,我不想要。

我曾經預測,當超級英雄片逐漸淡出觀眾視野後,推理電影將成為另一個重量級IP。《嫌疑人X的獻身》不管怎樣,也算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先期試水,拍的好的地方值得鼓勵,不好的地方提出來引以為戒,相信也是一種進步,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應該存在的意義吧。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想讓你的影評&影視相關作品讓更多人看到,請將作品+姓名+聯繫方式(QQ&電話)發送至3095935919@qq.com

點擊“閱讀原文”,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