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馬上行動!這件散落在民間的國寶,再不搶救就沒有了

近日, 由冰心兒童文學獎得主一葦整理重述的中國傳統民間童話故事結集《中國故事》正在網路上眾籌, 引發不少網友關注。 一葦本名黃俏燕, 是廣東省東莞市的一名鄉村教師。 2010年開始, 她暫時放棄個人的文學創作, 開啟中國故事重述工作。 經過6年工作, 一葦選定中國根源故事300個, 本書收集了81個她重述的故事。 一葦說:“民間故事養活了我的靈魂。 ”

北京八一學校的傳統文化課上, 學生學習用皮影表演民間故事。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民間文學是廣大勞動人民口頭創作、口頭流傳, 並不斷集體修改、加工的文學, 是民間智慧和經驗的結晶。 是經過數千年創造並積澱的可貴文化財富, 是民間信仰和價值觀的審美體現。 民間文學既是偉大的, 同時又是脆弱的。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 民間文學面臨著嚴峻的衝擊。 搶救、保護這些散落在中國大地上的文化遺產、對中國各地區和各民族現存民間口頭文學進行深入調查和永續利用,

是海內外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

近年來, 民間文學的整理工作正在加快推進。 在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 明確提出要保護傳承文化遺產, 實施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

浙江省桐廬縣江南鎮荻浦花海內, 民間手工藝人創作的《白蛇傳》石繪。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一部囊括中國百年來民間文學集大成之巨獻《中國民間文學大系》, 日前由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宣佈正式啟動編纂。 未來8年, 來自全國的專家將把數代文化工作者搜集到的民間文學資料整理成書。 在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 明確提出要保護傳承文化遺產, 實施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 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動力, 為當代中國人尋找文化烙印, 為子孫後代留下文化土壤, 搶救民間文學的工程正在進行中。

如何搶救散落在祖國大地上的民間文學“珠寶玉石”,

光明日報記者日前採訪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邱運華。

優秀傳統文化根在民間

民間文學包羅萬象, 神話、傳說、故事、史詩、歌謠、諺語、歇後語、謎語、民間說唱等, 裡面蘊含著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表達形式。 邱運華認為, 整理和傳承民間文學, 有著三重重要意義。

第一, 民間文學是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 千百年來, 中國既有優秀的文人傳統, 又有豐厚的民間文學傳統。 歷史上和當代的許多大作家, 都是喝著民間文學的乳汁長大的。 民間文學為文學家和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養分, 這種文化基因是任何其他東西不能替代的。

德國在啟蒙運動時的一個重要舉動就是發掘自身的民間文學遺產, 以此來證明德國文學是有根的。 正是從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 歌德才創作出了《浮士德》。 一個民族的文學如果離開了民間文學的滋養, 就是無根之木。

第二, 民間文學是塑造當代中國人文精神的重要力量。 民間文學所蘊含的風俗習慣、倫理觀念、價值觀、審美趣味等,參與了當代中國的人文精神塑造過程。

第三,民間文學為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傳播提供了原創性的精彩文本及樣式。在與世界各民族交往中,觀音、媽祖等中國民間文學中的神話形象,成為了中國文化的符號。民間文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寶庫,也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載體。

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

《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第一次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的一篇重要文件。邱運華表示,將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列入其中,這既說明了民間文學的重要性,也說明整理民間文學的迫切性。

南京雲錦作品,牛郎織女織金妝花掛屏。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民間文藝受到的衝擊最大,面臨的困難也最多。”邱運華說。5000多年來,中國都是以農業社會為基礎的傳統社會。改革開放以來,傳統社會的根基在逐漸削弱,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越來越少,民間文學所立足的土壤縮小了、脆弱了。民間文藝的傳承人和受眾都在逐漸萎縮。這些都給民間文藝的傳承帶來了極大挑戰。

民間文學靠人們口口相傳,對於人的依賴性強。一旦傳承人不在了,美好的故事、言語、長詩、史詩也就沒有了。如果我們不記錄、不搶救,幾十年後的人就不知道什麼是皮影戲,也沒有人再吟唱《格薩爾》了。邱運華認為,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可謂恰逢其時。

從數位化到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

2010年12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啟動了中國口頭文學遺產數位化工程,6年時間積累了8.78億字材料,涉及故事、傳說、歌謠、諺語、小戲、寶卷、敘事長詩、史詩等類別。數位化工程第一期完成,驗收受到很好的評價。第二期正在進行,這時《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出臺了。“我們以此為基礎,申請了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進一步豐富我們的民間文學遺產。將成果印成書,做出1000卷,每卷100萬字。同時做好數位化工程和出版工程。將20世紀到21世紀初期的民間文學遺產收集齊。”邱運華說,選擇的標準必須是優秀的民間文學,為當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服務,那些守舊的、與未來文明進程不相適應的作品不能進入中國民間文學大系。

邱運華認為,民間文藝關鍵在人。民間文藝家協會聯繫8000多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實施“活化工程”,提高他們工作的社會地位,讓他們站在社會文化舞臺之上,凸顯他們的意義。

據介紹,為了更好地實施這項工程,中國文聯成立了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專案實施,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帶頭,書記處書記負責具體執行。同時建立學術委員會,請德高望重的專家擔任學術委員,確立學術體例和科學規範。並成立編輯出版協調委員會,協調學術管理、編輯出版、具體操作規範,三個機構相互配合,行政、學術、出版工作同時推進。

“今年的主要目標就是制定規則,把出版工程的規則方案制定起來,建立學術標準、編輯出版標準、工作程式,為後續的工作開好頭。”邱運華信心滿滿。

責編:海燕

民間文學所蘊含的風俗習慣、倫理觀念、價值觀、審美趣味等,參與了當代中國的人文精神塑造過程。

第三,民間文學為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傳播提供了原創性的精彩文本及樣式。在與世界各民族交往中,觀音、媽祖等中國民間文學中的神話形象,成為了中國文化的符號。民間文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寶庫,也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載體。

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

《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第一次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的一篇重要文件。邱運華表示,將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列入其中,這既說明了民間文學的重要性,也說明整理民間文學的迫切性。

南京雲錦作品,牛郎織女織金妝花掛屏。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民間文藝受到的衝擊最大,面臨的困難也最多。”邱運華說。5000多年來,中國都是以農業社會為基礎的傳統社會。改革開放以來,傳統社會的根基在逐漸削弱,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越來越少,民間文學所立足的土壤縮小了、脆弱了。民間文藝的傳承人和受眾都在逐漸萎縮。這些都給民間文藝的傳承帶來了極大挑戰。

民間文學靠人們口口相傳,對於人的依賴性強。一旦傳承人不在了,美好的故事、言語、長詩、史詩也就沒有了。如果我們不記錄、不搶救,幾十年後的人就不知道什麼是皮影戲,也沒有人再吟唱《格薩爾》了。邱運華認為,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可謂恰逢其時。

從數位化到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

2010年12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啟動了中國口頭文學遺產數位化工程,6年時間積累了8.78億字材料,涉及故事、傳說、歌謠、諺語、小戲、寶卷、敘事長詩、史詩等類別。數位化工程第一期完成,驗收受到很好的評價。第二期正在進行,這時《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出臺了。“我們以此為基礎,申請了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進一步豐富我們的民間文學遺產。將成果印成書,做出1000卷,每卷100萬字。同時做好數位化工程和出版工程。將20世紀到21世紀初期的民間文學遺產收集齊。”邱運華說,選擇的標準必須是優秀的民間文學,為當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服務,那些守舊的、與未來文明進程不相適應的作品不能進入中國民間文學大系。

邱運華認為,民間文藝關鍵在人。民間文藝家協會聯繫8000多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實施“活化工程”,提高他們工作的社會地位,讓他們站在社會文化舞臺之上,凸顯他們的意義。

據介紹,為了更好地實施這項工程,中國文聯成立了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專案實施,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帶頭,書記處書記負責具體執行。同時建立學術委員會,請德高望重的專家擔任學術委員,確立學術體例和科學規範。並成立編輯出版協調委員會,協調學術管理、編輯出版、具體操作規範,三個機構相互配合,行政、學術、出版工作同時推進。

“今年的主要目標就是制定規則,把出版工程的規則方案制定起來,建立學術標準、編輯出版標準、工作程式,為後續的工作開好頭。”邱運華信心滿滿。

責編:海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