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工業4.0來了,中國製造業準備好了嗎?

2年前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中國官方首次提出“中國製造2025”的宏大計畫, 用大家熟悉的“三步走”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第一步, 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 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步, 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 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以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為代表的文藝復興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 那是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思想的解放伴隨著大量自然科學成果的井噴, 思想的活躍帶動了許多科學界人物技術探索的激情,

許多史學家認為, 文藝復興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準備了前提條件。

那麼, 700年前的文藝復興與中國製造2025有什麼關係呢?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以“新時代·新經濟”為主題的國是論壇2017年會21日在北京舉行, 在其中一場名為“中國製造2025與人工智慧”的分論壇上, 與會嘉賓給出了答案。

工業和資訊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所長王喜文(崔楠 攝)

傳統工業發展模式走到盡頭

工業和資訊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所長王喜文認為, 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已經開始深度融合, 製造業迎來了轉型升級, 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已走到盡頭。 很多發達國家紛紛出臺了自己的製造業創新戰略, 尤其引人關注的是德國出臺了工業4.0。

王喜文直言, 未來的智慧製造融合了資訊物理系統, 它會帶來一個很好的經濟效果, 即打破製造業“不可能三角”。

所謂“不可能三角”, 指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滿足定制三項中最多只能滿足兩項, 如想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肯定滿足不了定制。 未來通過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

可以會打破這個“不可能三角”。

中國2015年出臺了製造業未來十年發展綱領性檔《中國製造2025》。 王喜文說, 中國製造2025和工業4.0有一樣的地方, 體現在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和思路上, 都是主攻智慧製造。 未來中國製造業發展不是靠資源要素驅動, 而是靠資料資訊來驅動。

王喜文稱, 到2020年, 中國要研製60種以上智慧製造關鍵技術裝備, 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準, 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 中國將扶持智慧網聯汽車、智慧工程機械、智慧船舶、智慧照明電器等智慧產品的發展。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崔楠 攝)

衝破“看得見的天花板”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提出, 中國必須出奇制勝地延續超常規發展, 才能實現帶有升級換代戰略訴求的《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

賈康認為, 中國現在還不是製造業強國, “中國製造2025”是十年行動規劃, 實際上是匹配整個中國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現代化全盤戰略。 從切入點來看, “中國製造2025”顯然是要解決改革開放幾十年以後,

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基礎上, 中國製造業向“智”造轉變的戰略部署。 只有衝破已經“看得見的天花板”的制約, 才可能使中國製造業升級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爭取成功的創新才能出奇制勝, 創新發展過程中一定會面對不確定性, 也一定會有風險, 但我們的出路就在於出奇制勝, 我們必須出奇制勝地延續超常規發展, 才能實現帶有升級換代戰略訴求的《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 ”賈康說。

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韋青(崔楠 攝)

解放思想邁入第四次工業革命

無論是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製造2025,都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有關。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資訊技術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其內核是是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慧化、工業一體化為代表,以人工智慧、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資訊技術、虛擬實境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

“現在咱們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個什麼階段呢?新事物層出不窮,應該是在未來幾十年的主旋律,你不變肯定是死,變有可能還是死,但是有活的希望。”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韋青表示,企業想生存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要敢於跳出舒適區去擁抱變化。

韋青指出,零售行業提供了一個鮮活例子,必須擁抱互聯網、大資料、新技術等,獲得轉型升級。

“我強調一點,技術它實際上本身沒有善惡,沒有好壞,它是種工具,完全在於人類如何運用。”韋青表示,所謂傳統行業是否能敢於去擁抱技術,降低自身成本,提高自身精度和對於使用者服務的滿意度,這其實就是與第四次工業革命密切相關。

對於第四次工業革命,韋青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因為有了文藝復興之後,大家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有了一輪工業革命,如果這一輪思想不解放,包袱不放下是不可能邁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

作者:國是直通車

編輯:楊佳欣

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韋青(崔楠 攝)

解放思想邁入第四次工業革命

無論是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製造2025,都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有關。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資訊技術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其內核是是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慧化、工業一體化為代表,以人工智慧、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資訊技術、虛擬實境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

“現在咱們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個什麼階段呢?新事物層出不窮,應該是在未來幾十年的主旋律,你不變肯定是死,變有可能還是死,但是有活的希望。”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韋青表示,企業想生存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要敢於跳出舒適區去擁抱變化。

韋青指出,零售行業提供了一個鮮活例子,必須擁抱互聯網、大資料、新技術等,獲得轉型升級。

“我強調一點,技術它實際上本身沒有善惡,沒有好壞,它是種工具,完全在於人類如何運用。”韋青表示,所謂傳統行業是否能敢於去擁抱技術,降低自身成本,提高自身精度和對於使用者服務的滿意度,這其實就是與第四次工業革命密切相關。

對於第四次工業革命,韋青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因為有了文藝復興之後,大家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有了一輪工業革命,如果這一輪思想不解放,包袱不放下是不可能邁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

作者:國是直通車

編輯:楊佳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