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兩次貶官,兩次拜相,被後世影視神話,比魏征更家喻戶曉

1

狄仁傑是山西太原人, 生於唐貞觀五年(西元630年), 經由明經科出任汴州參軍。 狄仁傑在汴州參軍任上, 辦事公正廉明, 得罪了不少人, 被誣告下獄。

恰值閻立本正擔任河南道黜陟使, 他查清了事情真相, 並向朝廷極力推薦。 狄仁傑因禍得福, 擔任了並州都督府法曹。

儀鳳元年(西元676年), 狄仁傑調任中央, 擔任大理丞。 他初上任時, 適逢武衛大將軍權善才不慎誤將唐太宗昭陵上的柏樹伐去。 唐高宗深為震怒, 命令將權善才處死。

2

狄仁傑不為所動, 勸諫道, 法律對於不同的罪, 有不同的刑罰。 如果皇帝因為一時的氣憤就大開殺戒, 那麼法律一亂, 百姓則手足無措。 唐高宗最終接受了狄仁傑的意見。

唐高宗一度寵信左司郎中王本立, 王本立便恃寵而驕, 在朝中肆意妄為。 朝中大臣懾于其勢力, 都不敢做聲。 只有狄仁傑上書揭發王本立的種種劣行。 最終, 王本立得到了應有的懲處,

朝廷上下頗受震動。

唐高宗去世後, 狄仁傑於垂拱二年(西元686年)出任甯州刺史。 狄仁傑在此處“撫和戎夏, 內外相安, 人得安心”, 老百姓非常感激他, 甚至為他立碑頌德。

3

此情此景被巡察隴右的禦史郭翰得知, 便上表舉薦了狄仁傑。 狄仁傑旋即被升為工部侍郎, 赴江南擔任巡撫使。

垂拱四年(西元688年), 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反對武則天。 叛亂平定後, 狄仁傑接任豫州刺史。 宰相張光輔自恃平叛有功, 放任士兵濫殺無辜, 勒索錢財。 狄仁傑當面怒斥張光輔的暴行, 為此付出了貶官的代價。

武則天稱帝之後, 在婁師德的大力舉薦下, 狄仁傑被重新起用, 於天授二年(西元691年)出任戶部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成為朝廷宰相。

4

天有不測風雲, 人有旦夕禍福。 沒過多久, 狄仁傑就被酷吏來俊臣誣告謀反下獄。 當時的法律中規定, 一經審訊立刻承認謀反者, 可以減輕處罰。

狄仁傑明白如果矢口否認, 必定被酷刑折磨, 生不如死, 倒不如一口承認, 還能伺機申冤。 於是狄仁傑很痛快的“承認”了自己“謀反”。

之後, 狄仁傑乘看守鬆懈, 以寫遺書為由, 取來筆墨紙硯, 暗暗在被褥中撕了一塊布, 寫了一份訴狀, 縫在被褥裡。

而後又以天熱, 請求讓家人拆洗被褥。 獄卒不疑有他, 同意了他的請求。 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發現這份訴狀之後, 立刻入朝向武則天申訴。

5

武則天最終搞清了事情真相。 儘管如此, 狄仁傑還是被貶黜為彭澤令, 後又調任魏州刺史。 狄仁傑在魏州的政績再次引起了武則天的重視, 又將其召回朝中, 開始了其第二次宰相生涯。

在狄仁傑生命的最後幾年, 他深知自己已經年老體衰, 力不從心, 因此他積極推薦人才, 安插在各個要害部門, 作為王朝的中流砥柱。

久視元年(西元700年), 狄仁傑病故, 享年七十一歲。

噩耗傳來, 朝野悲痛, 武則天不能自已, 悲歎道:“朝堂空也。 ”

她追贈狄仁傑文昌右相, 諡號文惠;唐中宗時追贈司空, 唐睿宗時又封為梁國公。 至今太原市內還有一條名為“狄梁公街”的小巷以紀念這位千古名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