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孔子四句話,成全自己,也就是成全別人

1、春秋戰國時期。

孔子的弟子公孫赤, 有一天出使齊國, 冉求(冉有)替他的母親, 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谷米。

孔子說:“給她六鬥四升。 ”

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說:“再給她二鬥四升。 ”

冉求認為太少, 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

孔子說:“公孫赤到齊國去, 肥馬輕裘, 威風凜凜。 我聽說過, 君子只是雪中送炭, 而不是錦上添花。 ”

所以, 幫助他人周急不濟富, 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 這才是君子真正的態度。

2、孔子向襄子學琴藝, 一連十天都彈同一首曲子。

襄子讓他換首曲子, 孔子說:“我還沒有掌握彈琴的技法。 ”一連三番, 孔子都以“沒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為人”為由繼續彈奏同一首曲子。

又過了一段時間, 孔子終於說“我知道作曲者的為人了, 他皮膚黝黑, 個頭高挑, 目光遠大, 像個統治四方的王者, 除了文王還有誰能這樣呢!”

襄子深拜孔子說:“我老師曾說過這首琴曲是《文王操》。

所以孔子說“人而無恒, 不可以作巫醫”。

世間的一切事業、學問、技能、德行, 如果不能專一堅持的話, 就不能有所作為。

3、宰我問道孔子。 他說:“對於有仁德的人, 別人告訴他井裡面掉下去一位仁人, 他會跟著下去嗎?”

孔子說:“為什麼要下去呢?君子可以到井邊去救人, 卻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騙, 但不可能被迷惑。 ”

君子做事情的時候, 要從符合理性精神的現實邏輯出發, 即便追求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和仁德, 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智, 可以被利用, 但決不能被糊弄。

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 成全自己也就是成全別人。

4、孔子在路上聽到有人哭, 上前打探, 那人說:“我叫丘吾子, 我有三個過失, 晚年而自覺, 追悔莫及:我少時好學, 周遍天下, 回到家裡, 父母都去世了, 是一失也;長事齊君, 君驕奢而失去人心, 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 而今皆離絕, 是三失也。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往而不來者, 年也;不可再見者, 親也。 ”遂投水而死。

孔子感慨地對弟子們說:“你們應引以為戒啊!”

聽了孔夫子的教導, 學生們告辭孔子而回家奉養父母的有十三個之多。

《論語》有雲: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 一則以懼。

丘吾子的遺憾警示我們:行孝不能等, 且行且珍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