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聚焦“一帶一路” 白酒大咖群策群力探索中國白酒國際化

12月18日, “一帶一路”中國名酒文化高峰論壇暨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委員會年會在宜賓市舉行。 此次論壇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 宜賓市經信委、宜賓五糧液集團共同協辦, 主題為“名酒同攜手 共香新絲路”。 中國酒業協會和宜賓市領導以及五糧液、古井貢酒、汾酒、茅臺等名酒企的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並做了相關的演講。 論壇由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王琦主持。

王琦在致辭中表示, 中國白酒是世界蒸餾酒的鼻祖, 中國酒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萬億, 其中白酒市場是絕對的主力, 但是中國白酒的國際化程度與其它酒種相比較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白酒國際化還有漫長的路程。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 為世界認識中國白酒提供了機遇和路徑, 為世界釀酒業提供了一條學習、互惠互利之路。 2014年成立的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委員會, 就是要致力於團結全產業鏈的力量, 對世界酒業和中國酒業傳統、新文化的梳理、挖掘, 共同研究酒文化的歷史發展和傳承, 共同促進酒業文化的創新發展。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以文化為媒 借船出海助力白酒國際化

隨著時代和社會進步, 酒類產業上了一個新臺階, 與國際上著名的烈性酒品牌相比, 中國白酒在國際化推廣進程中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 但是步伐仍然很緩慢, 如何有效推進中國白酒國際化發展已經成為關乎中國白酒未來事業的重要課題。 論壇上,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對於白酒國際化做了全面的剖析。

王延才表示,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化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大環境下, 白酒以文化為媒推進其國際化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時期。

第一, 在產品體系定位方面, 白酒應該堅守基本風格基礎, 同時也要去做一些適應性的調整。 比如酒精度是不是調整?風味是不是可以更加優化或優雅?關鍵看你怎麼去宣傳、疏導, 怎樣去讓消費者認識你。 在技術基礎上, 應該注重中國白酒標準建設, 制定適應國際貿易的標準體系。

第二, 在市場定位層面, 白酒走出去要以主流社會接受為目標, 借勢而發, 整合多管道支撐。 產品和品牌的國際化程度, 取決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會認可的廣泛程度, 對於酒類產品更是如此。 所以, 借勢和整合多管道支撐勢在必行, 通過遍佈全球的華人圈管道, 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推廣途徑, 但是中國白酒應該更加主動去借勢跳出這個圈子,

比如國外有475個孔子學院等。 通過這種借船出海的方式擴大中國白酒的國際影響力, 達到不同文化背景消費者認知和認可的目標。

第三, 應該完善中國白酒現代文化體系建設, 構建全面的文化支撐。 酒類產品作為同時滿足人們精神和物質需求的產品, 世界各國的酒種都與本國、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緊密相連。 讓國際社會熟悉中國, 瞭解中國白酒, 接受白酒文化, 是白酒走向國際的重要支撐。 因此, 白酒要注重現代文化體系的建設, 這方面白酒應該向洋酒學習, 比如白蘭地、威士卡等, 它們有著完全完整的現代管理體系, 並且還有一些法律體系等。

第四, 搭建共同拓展國際市場的平臺,

建立切實可行的對外合作機制。 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 白酒要充分融入進去, 面對未來, 白酒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 要以開放的姿態、包容的心態, 世界的眼光和全球的高度, 構築中國白酒在世界酒文化中的優勢, 樹立中國白酒的國際地位, 推動中國白酒走向世界。

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中國:發揮中國白酒橋樑紐帶 講好中國故事

論壇上,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中國發表了以《發揮中國白酒的橋樑紐帶作用 擴大中國白酒的世界朋友圈》為主題的演講。

劉中國指出,如何發揮好中國白酒這一橋樑紐帶作用,推動“一帶一路”沿線民心相通,是整個白酒行業當下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他結合五糧液的國際化運營思路分享了三點心得。

首先,要在全球佈局行銷網路,強化國際市場的定位。近年來五糧液強抓“一帶一路”歷史機遇,加快了全球行銷網路佈局步伐。目前五糧液在“一帶一路”沿線近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佈局了行銷網路,五糧液的系列酒已經進入全球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關市場,公司多元化產業也走向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

其次,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白酒文化。對於白酒產業而言,文化是打破地域限制走向全球市場最關鍵的因素之一。作為中華文化最佳載體的中國白酒,最不缺的是文化,最缺的是中國優秀文化的國際表達。所以,白酒國際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白酒文化勢在必行。

第四,推廣中國白酒濃香五糧液。品牌的打造、文化的輸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創新,也需要有耐心,新時代賦予了中國白酒產業信的職責與使命。長期以來,五糧液深入研究世界優秀酒類文化,挖掘中西酒文化之間的切合點,學習紅酒進入中國市場的經驗,以全球化的思維、國際化的表達向全球講述中國白酒濃香五糧液的故事,傳播中國酒文化。

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梁金輝:探索一條中國酒文化的“一帶一路”

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梁金輝的演講以《文化領路,科技支撐,“帶路”白酒走向國際化》為主題。他指出,文化與酒的融合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所以中國白酒要有成為世界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的決心。梁金輝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對於白酒國際化的認識。

一,抓住機遇,抱團出擊,主動融入國家戰略。過去的絲綢之路輸出的是絲綢、瓷器、茶葉等等,成為世界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當今“一帶一路”需要中國白酒來做開路先鋒打通通道,一家白酒企業代表不了中國白酒,一家企業的國際化不是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需要融入國家戰略,聯手同心、抱團合力、共同出擊,在中國酒業協會的牽頭下努力做好自己。

二,文化領路,堅持堅守,做好白酒文化的傳播。讓世界人民愛上中國白酒,首先要愛上中國的文化。白酒不僅要輸出自己的文化,還要融入當地的文化,融入當地的人文環境和消費習慣,同時還要保留自身的文化特色,這需要長期堅持堅守,需要共同努力探索一條中國酒文化的“一帶一路”。

三,科技支撐,人才保證。梁金輝用“12345”概括了古井貢酒的做法。“1”是奉獻一種精神,增加企業的責任感、榮譽感、使命感和品牌自信;“2”是依託兩個品牌,組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研究院為核心的系列科技創新平臺;“3”是集聚人才,以外聘內引的方式為產品的技術進步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4”是堅持四個研究方向,即白酒風味學、微生物學、智慧釀造和白酒健康;“5”是形成五大成果,在標準、專利、科技成果、獲獎、學術論文五大方面要有成就成果,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準。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濟師楊波:白酒國際化要闖三道關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濟師楊波在演講中表示,中國白酒國際化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同時也對我們來說是一項歷史性的考驗。她認為,白酒國際化就是中國白酒未來化的前哨站,國際化思維正是應對未來環境巨變的產業轉型思維,至少要闖三道關,即值得喝、應該喝和必須喝。楊波演講的主題為《以“國際化”思維引領中國白酒產業升級》。

第一關:中國的白酒是否值得喝?對於沒有接觸過白酒的消費者來說,第一道關是健康價值的判斷和感觀體驗的好壞,健康價值是選擇的基礎,感觀價值是敲門磚。目前,白酒的健康價值傳播遠遠低於它經濟價值的傳播,特別是長期的拼酒文化下喝酒傷身成為普遍的認知。感觀體驗上,白酒對消費者的引導還不夠,白酒走出去需要在口感上為消費者設置一個合理的預期,做一個正確的引導,這樣他們才會更容易體會到白酒口感的獨特魅力。

第二關,中國白酒是否應該喝?中國白酒和其它各國名酒種一樣具有強烈的產地特色和文化特色。中國白酒能否走向國際化,並不在於白酒和洋酒有多少相似之處,更多的是在於白酒是否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的特色產品,是否能吸引消費者。白酒的工藝厚度和文化深度足以與世界任何酒種PK。在文化發展上,白酒不應緊緊依靠傳統文化,要敢於和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融合,敢於站在國際舞臺和世界對話,為中國文化創造更具世界性的話題。在國際意識崛起的背景下,白酒必須成為各國人民感受中國文化和中國特色的主流選擇。

第三關,中國白酒能否做到必須喝?現在喝酒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體現了經濟層次、文化品位的滿足,所以在某一些場合、某一些層次,消費相應檔次的產品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交流的剛需。所以白酒價值體系的科學化、清晰化、透明化是白酒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崇琳:競合發展呼喚夥伴精神 結伴走出去將成為新的市場精神

2016年中國白酒的整個出口額15.72億美元,但這些出口額遠不足國外一個名酒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中國白酒出口量雖少,但是隨著全球經濟、文化的進一步融合,白酒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已成為共識,白酒走出去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組成,也成為白酒企業積極融入全球的一種趨勢。

對此,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崇琳分享了茅臺“走出去”的運營思路,發表了主題為《開放融合 文化開路 做優品質 競合發展》的演講。

王崇琳認為,白酒國際化首先要開放融合。關於開放,是觀念開放和管道開放。單純的開放不夠,必須要文化融合,文化融合和服務融合必須成為一個完整體系,

其次是文化認同。美酒是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人民加深瞭解、深化感情的重要媒介。茅臺始終堅持用當地的語言和邏輯方式講述茅臺的故事,同時也讓每一瓶茅臺酒都傳播中國的故事。

第三,匠心獨具的精湛品質是立足市場的根基。品質是產品立足市場的根基。這對企業的生存發展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對消費者它更是一種責任的擔當。只有對品質的堅定不移,對工匠精神的矢志不渝,才能彰顯大國工匠的精神。

最後,王崇林表示,競合發展呼喚夥伴精神,抱團出去會讓中國白酒獲得更廣大的市場空間,對中國白酒企業而言,合作應該是一種常態,結伴走出去應該成為一種新的市場精神。

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中國:發揮中國白酒橋樑紐帶 講好中國故事

論壇上,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中國發表了以《發揮中國白酒的橋樑紐帶作用 擴大中國白酒的世界朋友圈》為主題的演講。

劉中國指出,如何發揮好中國白酒這一橋樑紐帶作用,推動“一帶一路”沿線民心相通,是整個白酒行業當下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他結合五糧液的國際化運營思路分享了三點心得。

首先,要在全球佈局行銷網路,強化國際市場的定位。近年來五糧液強抓“一帶一路”歷史機遇,加快了全球行銷網路佈局步伐。目前五糧液在“一帶一路”沿線近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佈局了行銷網路,五糧液的系列酒已經進入全球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關市場,公司多元化產業也走向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

其次,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白酒文化。對於白酒產業而言,文化是打破地域限制走向全球市場最關鍵的因素之一。作為中華文化最佳載體的中國白酒,最不缺的是文化,最缺的是中國優秀文化的國際表達。所以,白酒國際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白酒文化勢在必行。

第四,推廣中國白酒濃香五糧液。品牌的打造、文化的輸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創新,也需要有耐心,新時代賦予了中國白酒產業信的職責與使命。長期以來,五糧液深入研究世界優秀酒類文化,挖掘中西酒文化之間的切合點,學習紅酒進入中國市場的經驗,以全球化的思維、國際化的表達向全球講述中國白酒濃香五糧液的故事,傳播中國酒文化。

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梁金輝:探索一條中國酒文化的“一帶一路”

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梁金輝的演講以《文化領路,科技支撐,“帶路”白酒走向國際化》為主題。他指出,文化與酒的融合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所以中國白酒要有成為世界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的決心。梁金輝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對於白酒國際化的認識。

一,抓住機遇,抱團出擊,主動融入國家戰略。過去的絲綢之路輸出的是絲綢、瓷器、茶葉等等,成為世界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當今“一帶一路”需要中國白酒來做開路先鋒打通通道,一家白酒企業代表不了中國白酒,一家企業的國際化不是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需要融入國家戰略,聯手同心、抱團合力、共同出擊,在中國酒業協會的牽頭下努力做好自己。

二,文化領路,堅持堅守,做好白酒文化的傳播。讓世界人民愛上中國白酒,首先要愛上中國的文化。白酒不僅要輸出自己的文化,還要融入當地的文化,融入當地的人文環境和消費習慣,同時還要保留自身的文化特色,這需要長期堅持堅守,需要共同努力探索一條中國酒文化的“一帶一路”。

三,科技支撐,人才保證。梁金輝用“12345”概括了古井貢酒的做法。“1”是奉獻一種精神,增加企業的責任感、榮譽感、使命感和品牌自信;“2”是依託兩個品牌,組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研究院為核心的系列科技創新平臺;“3”是集聚人才,以外聘內引的方式為產品的技術進步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4”是堅持四個研究方向,即白酒風味學、微生物學、智慧釀造和白酒健康;“5”是形成五大成果,在標準、專利、科技成果、獲獎、學術論文五大方面要有成就成果,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準。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濟師楊波:白酒國際化要闖三道關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濟師楊波在演講中表示,中國白酒國際化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同時也對我們來說是一項歷史性的考驗。她認為,白酒國際化就是中國白酒未來化的前哨站,國際化思維正是應對未來環境巨變的產業轉型思維,至少要闖三道關,即值得喝、應該喝和必須喝。楊波演講的主題為《以“國際化”思維引領中國白酒產業升級》。

第一關:中國的白酒是否值得喝?對於沒有接觸過白酒的消費者來說,第一道關是健康價值的判斷和感觀體驗的好壞,健康價值是選擇的基礎,感觀價值是敲門磚。目前,白酒的健康價值傳播遠遠低於它經濟價值的傳播,特別是長期的拼酒文化下喝酒傷身成為普遍的認知。感觀體驗上,白酒對消費者的引導還不夠,白酒走出去需要在口感上為消費者設置一個合理的預期,做一個正確的引導,這樣他們才會更容易體會到白酒口感的獨特魅力。

第二關,中國白酒是否應該喝?中國白酒和其它各國名酒種一樣具有強烈的產地特色和文化特色。中國白酒能否走向國際化,並不在於白酒和洋酒有多少相似之處,更多的是在於白酒是否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的特色產品,是否能吸引消費者。白酒的工藝厚度和文化深度足以與世界任何酒種PK。在文化發展上,白酒不應緊緊依靠傳統文化,要敢於和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融合,敢於站在國際舞臺和世界對話,為中國文化創造更具世界性的話題。在國際意識崛起的背景下,白酒必須成為各國人民感受中國文化和中國特色的主流選擇。

第三關,中國白酒能否做到必須喝?現在喝酒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體現了經濟層次、文化品位的滿足,所以在某一些場合、某一些層次,消費相應檔次的產品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交流的剛需。所以白酒價值體系的科學化、清晰化、透明化是白酒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崇琳:競合發展呼喚夥伴精神 結伴走出去將成為新的市場精神

2016年中國白酒的整個出口額15.72億美元,但這些出口額遠不足國外一個名酒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中國白酒出口量雖少,但是隨著全球經濟、文化的進一步融合,白酒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已成為共識,白酒走出去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組成,也成為白酒企業積極融入全球的一種趨勢。

對此,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崇琳分享了茅臺“走出去”的運營思路,發表了主題為《開放融合 文化開路 做優品質 競合發展》的演講。

王崇琳認為,白酒國際化首先要開放融合。關於開放,是觀念開放和管道開放。單純的開放不夠,必須要文化融合,文化融合和服務融合必須成為一個完整體系,

其次是文化認同。美酒是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人民加深瞭解、深化感情的重要媒介。茅臺始終堅持用當地的語言和邏輯方式講述茅臺的故事,同時也讓每一瓶茅臺酒都傳播中國的故事。

第三,匠心獨具的精湛品質是立足市場的根基。品質是產品立足市場的根基。這對企業的生存發展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對消費者它更是一種責任的擔當。只有對品質的堅定不移,對工匠精神的矢志不渝,才能彰顯大國工匠的精神。

最後,王崇林表示,競合發展呼喚夥伴精神,抱團出去會讓中國白酒獲得更廣大的市場空間,對中國白酒企業而言,合作應該是一種常態,結伴走出去應該成為一種新的市場精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