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信訪活動特點

1.信訪活動仍將呈現常態化趨勢

信訪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群眾利益訴求機制、糾紛解決機制和民意表達途徑,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雖然經過各級玫府和信訪部門的努力, 化解了大量社會矛盾, 較好地解決了群眾利益訴求問題, 但是信訪積案總量仍然較大, 加之新的社會矛盾的出現和群眾利益訴求的多元化, 信訪仍然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 另外, 隨著法治化進程的加快, 公民的權利意識、法律意識也將不斷提高, 法律將進一步發揮維護公民權利的重要功能。

綜合來看,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 群眾的信訪活動仍將呈現常態化, 各級信訪部門壓力仍然較大。

2.信訪案件數量仍然較大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 社會經濟結構還將發生深刻變革, “三期疊加”的改革背景使得改革難度加大, 社會矛盾和利益糾紛引發的信訪案件數量仍然保持較高水準。

第一, 在經濟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換擋”新常態下, 短期內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型的壓力會更加突出, 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 專案投資、房地產等領域蘊藏的風險可能顯現, 勞資、債務糾紛會大量增加, 涉及經濟領域的信訪問題有可能出現新一輪高發勢頭。

第二,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 一定時期內利益格局調整將更加廣泛深刻,

全域和局部、長遠和當前、直接和間接的利益衝突相互交織糾纏, 因利益訴求引發的信訪問題可能更加複雜難解。

第三,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背景下, 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維權意識、公共意識不斷提高, 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期望值不斷提高, 通過信訪管道提出意見和建議、反映訴求將更加活躍。

第四, 在社會資訊化不斷加速背景下, 網路與現實、網上與網下相互影響, 通過網路反映信訪訴求、炒作信訪問題極易成為熱點。 新常態下涉及勞動社保、土地徵用、房屋拆遷、涉法涉訴等熱點信訪問題都會對信訪工作帶來巨大壓力。

3.信訪問題解決難度加大

首先, 歷史遺留問題短期無法徹底解決。 原有的政策性歷史遺留問題始終是信訪工作的難點,

因為涉及的部門多、牽扯的利益群體廣、解決的財政壓力大等原因, 這些問題在短期內仍無法徹底解決, 將會與新常態下的新問題產生疊加。

其次, 互聯網對信訪工作提出新挑戰。 由於互聯網的普及和網路輿情對政府的強大壓力, 使得一些社會矛盾問題很快通過網路傳播, 影響政府的公信力, 同時可能使諸多社會矛盾集中在網路爆發, 使得政府化解社會矛盾的壓力驟增。

最後, 經濟增速下降導致利益衝突加劇。 特別是在新常態的過渡階段, 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 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增大, 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的資源不足, 使得信訪問題的解決缺失充足的資源條件, 甚至有可能激化社會矛盾。

4.信訪案件辦理程式不斷規範, 信訪工作效率不斷提高, 信訪秩序將根本好轉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 信訪職能定位不斷明確, 信訪案件辦理主體和程式不斷規範, 責任主體和責任內容更為明確, 特別是網上信訪平臺的普及, 群眾信訪活動更加規範, 信訪工作的效率將得到極大提高, 過去較為混亂的信訪秩序將根本好轉。

5.信訪的專業化程度顯著增強, 智庫將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 隨著信訪制度改革的深入, 學術領域和實踐領域都開始關注信訪理論研究, 國內也成立了多個專門研究機構, 信訪理論研究的成果呈上升趨勢, 初步形成了信訪研究的專家隊伍。 在全面深化改革時期, 智庫將會對信訪制度改革與信訪工作實踐創新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信訪工作的專業化程度顯著增強。

(摘自《新時期信訪活動規律研究》, 張恩璽主編, 中國法制出版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