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玩泥巴的最高境界:把泥巴摔成藝術

我的童年, 還處在物質文化還相對匱乏的年代, 所以兒時的玩具和遊戲都是不花錢的, 其中有一種最暢快的遊戲—— “玩泥巴”, 把從大老遠兒挖來的膠泥,

自製成泥哨, 雖然哨子的顏值不怎麼高, 但只要能吹響, 已經是令兒時的我歡欣鼓舞了。

那時候玩泥巴是一種童年遊戲, 今天依然有人在玩泥巴, 還玩成了一門藝術。

到底是什麼呢?

——東昌泥塑。

其實, 東昌泥塑並不是今天才有的藝術,

而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歷史上的東昌府作為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道觀、寺院以及各種廟宇比較多。

但是東昌府區屬於平原地帶, 缺少石料,

加之運輸困難, 造價高,

因此, 東昌府區供奉的“神”多數是泥做的,

這也促使東昌府區產生了很多造詣高超的泥塑藝人,

並且這門藝術傳承至今。

東昌泥塑

六份糠四份泥

東昌泥塑雕像用料考究,

工藝精細, 需經多遍工序方可完成。

首先用稻草或穀子杆綁紮好骨架,

再用麥糠與黃膠泥合成粗料,

用料比例基本為六份糠四份泥。

用和好的粗料根據需要進行造型,

這遍用粗料造型的工序稱謂“抓粗”。

待造型幹透後, 再上一遍細泥,

所用的材料為黃膠泥。 然後是上色,

先刷一遍底子色, 這種底子色由水、白粉子、水膠合成,

用料比例要根據雕像製作的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

若在冬季一斤白粉子需用膠二兩,

夏季一斤半白粉子用膠二兩,

秋季一斤半白粉子用膠數錢即可。

底子色幹透後上彩, 根據雕像的面目、體態、

服飾的不同塗上各種顏色,

經過這遍手序, 一尊神像便完工了。

這最後一遍工序稱謂“定型”。

馬官屯泥人 泥塑一絕

東昌泥塑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是大型的神像, 一種是小巧的泥人。

馬官屯泥人在東昌泥塑中是首屈一指的, 它小巧玲瓏、品種繁多, 造型以戲曲人物和飛禽走獸為主。

其捏制過程需要經過多道工序, 首先將黃河淤泥取來晾乾, 用水洇透後, 拌入舊棉絮用木錘砸勻即可使用。

若捏制小動物或泥哨, 可直接製作。

若捏制較大的泥人或動物, 需先製作泥模, 每個泥人的造型都需要一對模具來扣制。

扣制出的坯子晾乾後, 刷上用白粉子和水膠合成的底色, 等底色幹透以後, 根據造型需要刷上各種顏色。

馬官屯泥人外表顏色火辣、鮮豔, 以紅、綠、黃、黑為主色, 團塊感強, 造型優美。

馬官屯泥人歷史悠久,但究竟始於何時,已無從考證。

馬官屯村已故老藝人鄭克勤曾經描述,鄭家祖籍山西洪洞縣,至於先人何時遷至馬官屯不詳。

捏泥人的手藝,由山西遷來時就會,一代代傳承至今。

馬官屯村裡至今還流傳著一個關於馬官屯泥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明清時期,有一群匪徒想入襲馬官屯,當行至村頭一座小廟前時,他們胯下的馬突然停下,嘶鳴不前,任憑匪徒們怎麼抽打都不管用。

無奈,匪徒們只好悻悻地離開,馬官屯躲過一劫。

老人們說,當年馬官屯泥人顯靈,變成了一排穿官服的人站到了村裡的大圍牆上,才把匪徒嚇跑的。

關於傳說的由來我們已無從考究,但馬官屯人對泥塑的鍾愛與崇拜足以昭示出來。

馬官屯泥人歷史悠久,但究竟始於何時,已無從考證。

馬官屯村已故老藝人鄭克勤曾經描述,鄭家祖籍山西洪洞縣,至於先人何時遷至馬官屯不詳。

捏泥人的手藝,由山西遷來時就會,一代代傳承至今。

馬官屯村裡至今還流傳著一個關於馬官屯泥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明清時期,有一群匪徒想入襲馬官屯,當行至村頭一座小廟前時,他們胯下的馬突然停下,嘶鳴不前,任憑匪徒們怎麼抽打都不管用。

無奈,匪徒們只好悻悻地離開,馬官屯躲過一劫。

老人們說,當年馬官屯泥人顯靈,變成了一排穿官服的人站到了村裡的大圍牆上,才把匪徒嚇跑的。

關於傳說的由來我們已無從考究,但馬官屯人對泥塑的鍾愛與崇拜足以昭示出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