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房地產稅真要來了?按評估值收稅 2020年或開徵影響上億人

12月20日, 是2017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的日子。

一大早, 一個大新聞就來了:財政部部長肖捷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 就房地產稅表態。

財政部部長肖捷在《人民日報》撰文稱: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 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 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 適當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 逐步建立完善的現代房地產稅制度。

同時, 新開設的稅種, 力爭在2019年完成所有法律程式, 2020年完成落實稅收法法定原則的改革任務。

肖捷的這篇文章全文一共4225個字, 從內容看, 其實主要是上面兩段話與房地產稅有關係。

這篇文章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裡面有原文, 11月初也發佈過, 現在在《人民日報》再次發佈, 體現出重要性和緊迫性。

此前, 肖捷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中已對房地產稅的確立原則、內容也有所明確。 肖捷表示在中央統一立法和稅種開徵權的前提下, 根據稅種特點, 通過立法授權, 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許可權, 地方稅收管理許可權主要集中在省級。

1

房屋的評估值如何確定?

肖捷文章提到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

此前《經濟日報》援引專家觀點表示, 房屋的評估值應是房屋市場價值, 而非房產原值(即購房時價格), 但由於近些年房價上漲較快,

因此最終評估值應該會有折扣。 目前, 針對工商業房產徵收的房產稅, 計稅方式是對房產原值一次減除10%至30%後的餘值計算繳納, 具體標準由地方確定。

不少人擔憂, 以前買的房子價格低, 現在漲價了, 按市場價值估值, 那房產稅徵收起來豈不是一大筆支出?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解釋道, 按照房屋現有的市場價值評估是國際慣例, 要放在房地產稅的整體框架當中, 地方政府會充分考慮。 依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授權給地方政府, 如何時開始徵收, 如何估值, 適用的具體稅率, 地方政府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 進行權衡和選擇。

目前, 普遍認為, 由於近些年房價上漲較快, 因此最終評估值應該會有折扣。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到底怎麼評估,誰來評估,評估週期、基準怎麼確定,有待進一步明確。

劉尚希也表示,房地產稅作為一個地方稅種,不同的區域評估肯定不一樣,可能讓地方選擇適當的評估模式、方法、基準,稅率也可以由地方選擇,像資源稅一樣。所以,房地產稅不會是全國各個地方完全一樣,應該是在中央統一立法的框架下,讓各個地方能有空間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確定稅率、稅基以及徵收具體辦法。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則表示,評估值的徵收方式實際上是對房屋持有環節的一個徵稅,所以在持有環節中,會基於房屋的原值和現有價值,以及考慮到房地產市場所處的環境、周邊同類房產的價值等進行系統評估,進而可以得出相應的納稅份額。類似做法也是比較公平的做法,換言之,評估值大徵收越多,評估值小徵收越小,符合持有環節徵稅的原理。

2

房產稅何時徵收?

需要強調的是,房地產稅不會立即開始徵收,而必須要通過一系列立法程式。肖捷指出,力爭在2019年完成全部立法程式,2020年完成“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改革任務。

3

背後釋放什麼信號?

知名財經博主@曹山石認為:

人民日報今天刊發財政部長肖捷的文章:對個人住房按評估值征房地產稅。內容本身不是新聞,肖捷這篇文章一個月前就收錄在十九大精神輔導報告讀本裡了。但時點有恰巧,選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日,看看會後通知吧。政治比投資更講擇時。

財經評論員劉曉博發文稱:

這篇文章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當天刊登,通過人民日報正式發佈,意義比較大。這意味著房地產稅的立法將提速。按照肖部長的說法,房地產稅大概會這樣徵收:第一,房地產稅要先立法,因為“稅收法定”已經是基本原則,所以2年內很難出臺,但會提速;第二,各地房地產稅稅率會差別巨大,因為經濟狀況不同,所以要全國人大、地方人大“充分授權”;第三,會“分步推進”,估計是大城市先行,而且開始的稅率不高,讓大家逐步適應、接受,然後慢慢發力;第四,按照評估價收稅。現行的“房產稅”是按照“原值打折”徵收的,沒有考慮房屋價格巨大變化因素,顯然不合理。將來,每套房子國家都會給一個徵稅的評估價。事實上,現在二手房交易裡已經有官方評估價了;第五,開徵房地產稅後,會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第六,不僅住宅要徵收房地產稅,商業地產(商鋪、寫字樓、商務公寓也要徵收);

4

房地產稅能否抑制房價上漲?

那房地產稅能降房價嗎?韓國、日本、美國的案例可以稍作參考。

1、韓國

韓國從1965年之後就曾經歷過幾輪房產泡沫期,但每輪調整後又是一路上行,2001年-2006年上漲,尤其是2005、2006年暴漲,當時韓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82%,按理是不該漲了,但因為韓國採取低利率,貨幣寬鬆,導致房價暴漲。

但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當時並沒有因為房產稅的開徵而破滅,2006年,首爾江南區的一套房價每週漲10萬元人民幣司空見慣。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開始爆發,韓國的樓市才開始調整,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加息起的作用,房產稅頂多算輔助。

最近十年來,據房地產114的消息,2016年第一季度首爾公寓平均買賣價約為5億6449萬韓元(人民幣約321萬),比十年前(2006年第一季度)上漲了約1億2285萬韓元(人民幣約70萬),可見房產稅的實施與房價漲跌沒有直接關係。

2、日本

日本房地產最後一輪瘋狂是1986-1991年。日本政府為了調控樓市,1992年,想出了房產稅,對土地、房屋等徵稅,稅率1.4%,政府給你房子的估價,乘以1.4%,就是一年要交的稅錢。從長遠來說,針對大量囤積土地的人,來改變市場供需。

但政府要估價非常麻煩,畢竟每套房子情況都不同,就只能按便宜的估,所以最後真正要交的稅率,並不多,比如500萬的房子,一年只要一兩萬。

總以為房地產稅是抑制地價上漲的大殺器,但實際上只是作為日本房地產調控的其中一個手段而已,最後捅破日本泡沫的,其實不是房地產稅,外部因素是美國簽訂廣場協定後,讓日元先升值,吹大日本資產泡沫後日元又只能貶值,日本內部最後被迫通過加息抑制泡沫。

3、美國

美國從20世紀初就開始徵收房地產稅了,目前各州的平均房產稅率在0.28%-2.35%之間。

2008年之前的那一輪美國房地產暴漲週期,也是因為貨幣極度寬鬆,利率低刺激,導致房產稅就完全失效了,不管稅率高低,房價普遍大漲。

在泡沫刺破回歸理性後,經過幾輪QE,過去五年,美國房價漲了45%,但房產稅最高的新澤西州,房價同期僅上漲5%。而房產稅較低的柯洛拉州和亞利桑那州,房價則分別大漲59%和83%。

對於美國而言,正常時期,房地產稅確實有利於調價房價漲幅。但並不能完全阻礙房價的上漲。紐約所在地紐約州房產稅率偏高,為1.62%,但房價依然是美國最高的。

從國外經驗來看,整體而言,利率下降、經濟繁榮、需求上升,是導致房地產市場繁榮的主因。而利率上升、經濟衰退和需求下降才是房地產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

從這三個案例來看,房產稅似乎與房價的漲跌並沒有直接聯繫。一部分大佬的觀點也支持這種說法。

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

那麼多有房產稅的國家,沒有一個經濟體或者國家是因為征了房產稅房價就能夠抑制住。

胡祖六和哈繼銘這兩個曾在國際組織工作的專家的研究結果表明:

沒有一個國家或者經濟體是靠房產稅能夠把住房價格抑制住的。中國的經驗和國外的經驗已經證明了房產稅沒有抑制房價的功能。不能期望房產稅在這方面發揮多大作用。

幾位大佬都說不能降房價。但也有人不完全同意,比如: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就認為:

“對於多套住房持有行為進行干預。換而言之,能夠有效地引導購房預期。能夠對房價上漲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徵稅背後,勢必會對各類需求進行管制,這樣部分熱點城市熱點專案的炒作現象會減少,相應地房價上漲的壓力也會減少。”

5

房地產稅真要來了,誰最怕?

在中心城市囤積了大量住宅的人

傷害指數★★★

從目前民意來看,在中心城市實施“累進制、懲罰性”的房產稅,是很有可能的。對於擁有100套住宅的人來說,即便第一套免征、從第五套開始累進稅率,他的壓力也會非常大。到時候會出現集中拋盤,對中心城市短期房價構成影響。這可能意味著,囤積大量房子的人財富將顯著縮水。

傷害指數★★★★

如果不是頂級旅遊區,不是配套好、位置佳的房子,旅遊地產只能等著免征房地產稅。如果不能免征,則其持有成本大增,加上利用率不高,這類房子將成為雞肋。

傷害指數★★★★

加杠杆、超承受能力買多套房的白領

傷害指數★★★★

如果房地產稅的開徵,會讓房價進入一個平穩期,房子很難套現。這些人“死扛現金流壓力”的期限就會加長,生活會變得比較痛苦。

在三四線城市囤積了大量住宅的人

傷害指數★★★★★★

相對而言,這種人更慘。即便在三四線城市不實施累進制、懲罰性的房地產稅,他們持有房產的成本將大增。但由於多數中西部三四線城市人口增長乏力,很多家庭都擁有多套房,所以很難通過出租轉嫁房地產稅,而賣房子很有可能找不到接盤俠。

手中有多套房、負債率非常高的炒房者

傷害指數★★★★★★

房地產稅如果出臺這個消息,就足以對這類人產生巨大的壓力。因為消息公佈後,會加劇市場的僵持,目前仍然拿了很多房子、承擔巨大債務的炒房者,將會非常困難。他們只能選擇斬倉,否則房子可能斷供被銀行申請查封、拍賣,到那時套現價格會更低。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到底怎麼評估,誰來評估,評估週期、基準怎麼確定,有待進一步明確。

劉尚希也表示,房地產稅作為一個地方稅種,不同的區域評估肯定不一樣,可能讓地方選擇適當的評估模式、方法、基準,稅率也可以由地方選擇,像資源稅一樣。所以,房地產稅不會是全國各個地方完全一樣,應該是在中央統一立法的框架下,讓各個地方能有空間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確定稅率、稅基以及徵收具體辦法。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則表示,評估值的徵收方式實際上是對房屋持有環節的一個徵稅,所以在持有環節中,會基於房屋的原值和現有價值,以及考慮到房地產市場所處的環境、周邊同類房產的價值等進行系統評估,進而可以得出相應的納稅份額。類似做法也是比較公平的做法,換言之,評估值大徵收越多,評估值小徵收越小,符合持有環節徵稅的原理。

2

房產稅何時徵收?

需要強調的是,房地產稅不會立即開始徵收,而必須要通過一系列立法程式。肖捷指出,力爭在2019年完成全部立法程式,2020年完成“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改革任務。

3

背後釋放什麼信號?

知名財經博主@曹山石認為:

人民日報今天刊發財政部長肖捷的文章:對個人住房按評估值征房地產稅。內容本身不是新聞,肖捷這篇文章一個月前就收錄在十九大精神輔導報告讀本裡了。但時點有恰巧,選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日,看看會後通知吧。政治比投資更講擇時。

財經評論員劉曉博發文稱:

這篇文章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當天刊登,通過人民日報正式發佈,意義比較大。這意味著房地產稅的立法將提速。按照肖部長的說法,房地產稅大概會這樣徵收:第一,房地產稅要先立法,因為“稅收法定”已經是基本原則,所以2年內很難出臺,但會提速;第二,各地房地產稅稅率會差別巨大,因為經濟狀況不同,所以要全國人大、地方人大“充分授權”;第三,會“分步推進”,估計是大城市先行,而且開始的稅率不高,讓大家逐步適應、接受,然後慢慢發力;第四,按照評估價收稅。現行的“房產稅”是按照“原值打折”徵收的,沒有考慮房屋價格巨大變化因素,顯然不合理。將來,每套房子國家都會給一個徵稅的評估價。事實上,現在二手房交易裡已經有官方評估價了;第五,開徵房地產稅後,會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第六,不僅住宅要徵收房地產稅,商業地產(商鋪、寫字樓、商務公寓也要徵收);

4

房地產稅能否抑制房價上漲?

那房地產稅能降房價嗎?韓國、日本、美國的案例可以稍作參考。

1、韓國

韓國從1965年之後就曾經歷過幾輪房產泡沫期,但每輪調整後又是一路上行,2001年-2006年上漲,尤其是2005、2006年暴漲,當時韓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82%,按理是不該漲了,但因為韓國採取低利率,貨幣寬鬆,導致房價暴漲。

但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當時並沒有因為房產稅的開徵而破滅,2006年,首爾江南區的一套房價每週漲10萬元人民幣司空見慣。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開始爆發,韓國的樓市才開始調整,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加息起的作用,房產稅頂多算輔助。

最近十年來,據房地產114的消息,2016年第一季度首爾公寓平均買賣價約為5億6449萬韓元(人民幣約321萬),比十年前(2006年第一季度)上漲了約1億2285萬韓元(人民幣約70萬),可見房產稅的實施與房價漲跌沒有直接關係。

2、日本

日本房地產最後一輪瘋狂是1986-1991年。日本政府為了調控樓市,1992年,想出了房產稅,對土地、房屋等徵稅,稅率1.4%,政府給你房子的估價,乘以1.4%,就是一年要交的稅錢。從長遠來說,針對大量囤積土地的人,來改變市場供需。

但政府要估價非常麻煩,畢竟每套房子情況都不同,就只能按便宜的估,所以最後真正要交的稅率,並不多,比如500萬的房子,一年只要一兩萬。

總以為房地產稅是抑制地價上漲的大殺器,但實際上只是作為日本房地產調控的其中一個手段而已,最後捅破日本泡沫的,其實不是房地產稅,外部因素是美國簽訂廣場協定後,讓日元先升值,吹大日本資產泡沫後日元又只能貶值,日本內部最後被迫通過加息抑制泡沫。

3、美國

美國從20世紀初就開始徵收房地產稅了,目前各州的平均房產稅率在0.28%-2.35%之間。

2008年之前的那一輪美國房地產暴漲週期,也是因為貨幣極度寬鬆,利率低刺激,導致房產稅就完全失效了,不管稅率高低,房價普遍大漲。

在泡沫刺破回歸理性後,經過幾輪QE,過去五年,美國房價漲了45%,但房產稅最高的新澤西州,房價同期僅上漲5%。而房產稅較低的柯洛拉州和亞利桑那州,房價則分別大漲59%和83%。

對於美國而言,正常時期,房地產稅確實有利於調價房價漲幅。但並不能完全阻礙房價的上漲。紐約所在地紐約州房產稅率偏高,為1.62%,但房價依然是美國最高的。

從國外經驗來看,整體而言,利率下降、經濟繁榮、需求上升,是導致房地產市場繁榮的主因。而利率上升、經濟衰退和需求下降才是房地產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

從這三個案例來看,房產稅似乎與房價的漲跌並沒有直接聯繫。一部分大佬的觀點也支持這種說法。

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

那麼多有房產稅的國家,沒有一個經濟體或者國家是因為征了房產稅房價就能夠抑制住。

胡祖六和哈繼銘這兩個曾在國際組織工作的專家的研究結果表明:

沒有一個國家或者經濟體是靠房產稅能夠把住房價格抑制住的。中國的經驗和國外的經驗已經證明了房產稅沒有抑制房價的功能。不能期望房產稅在這方面發揮多大作用。

幾位大佬都說不能降房價。但也有人不完全同意,比如: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就認為:

“對於多套住房持有行為進行干預。換而言之,能夠有效地引導購房預期。能夠對房價上漲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徵稅背後,勢必會對各類需求進行管制,這樣部分熱點城市熱點專案的炒作現象會減少,相應地房價上漲的壓力也會減少。”

5

房地產稅真要來了,誰最怕?

在中心城市囤積了大量住宅的人

傷害指數★★★

從目前民意來看,在中心城市實施“累進制、懲罰性”的房產稅,是很有可能的。對於擁有100套住宅的人來說,即便第一套免征、從第五套開始累進稅率,他的壓力也會非常大。到時候會出現集中拋盤,對中心城市短期房價構成影響。這可能意味著,囤積大量房子的人財富將顯著縮水。

傷害指數★★★★

如果不是頂級旅遊區,不是配套好、位置佳的房子,旅遊地產只能等著免征房地產稅。如果不能免征,則其持有成本大增,加上利用率不高,這類房子將成為雞肋。

傷害指數★★★★

加杠杆、超承受能力買多套房的白領

傷害指數★★★★

如果房地產稅的開徵,會讓房價進入一個平穩期,房子很難套現。這些人“死扛現金流壓力”的期限就會加長,生活會變得比較痛苦。

在三四線城市囤積了大量住宅的人

傷害指數★★★★★★

相對而言,這種人更慘。即便在三四線城市不實施累進制、懲罰性的房地產稅,他們持有房產的成本將大增。但由於多數中西部三四線城市人口增長乏力,很多家庭都擁有多套房,所以很難通過出租轉嫁房地產稅,而賣房子很有可能找不到接盤俠。

手中有多套房、負債率非常高的炒房者

傷害指數★★★★★★

房地產稅如果出臺這個消息,就足以對這類人產生巨大的壓力。因為消息公佈後,會加劇市場的僵持,目前仍然拿了很多房子、承擔巨大債務的炒房者,將會非常困難。他們只能選擇斬倉,否則房子可能斷供被銀行申請查封、拍賣,到那時套現價格會更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