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門

“頑石會不會點頭, 我們不敢有所爭辯, 那問題怕要牽涉到物理學家, 但經過大匠之手藝, 年代之磋磨, 有一些石頭的確是會蘊含生氣的。

——梁思成、林徽因《平郊建築雜錄》

“門, 捫也;為捫幕障衛也。 戶, 護也, 所以謹護閉塞也。 ”(《釋名》)顧名思義, 門是進入建築的通道, 也有防禦作用。 可以說, 門是一道盾牌。 從美學來講, 門也是房屋必不可少的裝飾物。 中國人還認為門代表著“乾坤”“陰陽”。 從現存的古建築中我們可以看到,

幾乎所有的建築形式中都有“門”:城關有城門, 宮殿有宮門, 廟宇有山門, 民居自然也有大門。 門的形態也從遠古時代的草編土掩一步步演變, 變得越來越複雜, 賦予的功能性也越來越多, 同時還受歷朝歷代的等級制度、禮制所影響, 出現了不同的形態。

中國古代建築最突出的特點是木結構為主, 磚石結構為輔;在佈局上則是以群體形式出現的。 它們都是通過不同形式的組合分佈在一起, 秦安大地灣、二裡頭出現的史前建築遺跡都是群體建築。 不論是院落還是宮殿, 都是一組一組的建築群。 中國古代建築群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 分佈上有主軸線, 左右對稱。 大到宮殿建築, 小到民宅, 都是這樣的佈局。

中國古建築群大部分進入建築群有門, 進入單體建築也設有門, 可見大門是多麼重要。

中華五千年悠悠的歲月長河, 給我們沉澱出了博大精深的文化。 不論是高大的宮殿, 還是普通的民居, 不論是富麗堂皇的御用器皿, 還是短小精湛的民間藝術,

都折射出文化的影子, 體現著中華文化的藝術。

門的文化也是如此, 它反映到每一件門的裝飾物和建築構件之上, 對於大門的粉刷顏色、門簪的雕飾、門環的形制、門釘的數量、門墩的雕刻和大小等諸多方面, 每個構件的建造和裝飾要求, 在各朝各代都有著自己的規定, 並形成典制或規範。 門文化還代表著門第等級, 彙聚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 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