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成都經開區向“先進汽車智造區”發起衝刺

走進新時代, 繪好新藍圖!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對成都未來發展做出全面部署, 由此, 成都開啟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新征程。

實體經濟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根基, 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強調, 要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 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加快建設國家製造強市, 創建“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 以汽車製造為龍頭的汽車產業, 是成都市五大支柱產業之一, 也是成都市先進製造業中的重要板塊, 成都經開區敏銳地意識到, 當前, 全國的汽車產業進入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戰略機遇期,

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已成為搶佔發展先機、實現趕超跨越的戰略突破口, 是未來產業的重要增長板塊。

“為搶抓未來3-5年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關鍵期, 我們要牢牢抓住具備牽引產業變革發展能力的產業鏈關鍵機構和價值鏈高端環節。 ”成都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結合成都經開區(龍泉驛)汽車產業發展實際, 今後將聚焦“兩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 狠抓“三電”(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三器”(智慧網聯汽車控制器、執行器、感測器)、“兩商”(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商、汽車共用出行服務商), 加快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力爭到2021年, 全區整車產能突破300萬輛、產量突破200萬輛;培育新能源百億級整車企業1家以上,

電池產能突破50億瓦時, 新能源整車產能突破50萬輛、產值達500億元。

新目標

全面實施先進汽車發展工程

構建汽車產業生態圈

在龍泉驛日前召開的區委十一屆五次全會上, 龍泉驛區確定全面實施先進汽車發展工程, 積極順應汽車產業“三大變化”“四化趨勢”, 聚焦“兩車”, 聚集“三電”“三器”“兩商”, 全力發展先進汽車產業, 構建汽車產業生態圈, 不斷提高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區域顯示度。

其一是量質齊抓促進轉型升級。 堅定實施“三支柱多支撐”行動, 到2021年全面實現“整車產能突破300萬輛、整車產量突破200萬輛”的目標。 堅持“兩著重”發展新能源汽車, 著重促進現有整車企業加快導入新能源車型, 著重跟蹤引進一批國際知名、全國一流的新能源整車企業,

到2021年新能源整車產能達50萬輛、產量達40萬輛。 堅持“兩手抓”發展智慧網聯汽車, 抓緊建設封閉測試場、5G網路覆蓋等載體, 抓緊引進輔助駕駛、無人駕駛等智慧網聯汽車領域先進技術。 到2021年中德智慧網聯汽車示範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初步形成“高精尖”汽車新技術產業集群。

其二是集群成鏈實現協同發展。 聚焦汽車產業“九大環節”, 著力補前端, 支持現有整車企業設立研發中心, 加快引進國家級研發機構和技術創新中心, 爭取佈局區域性的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 到2021年擁有國家級研發設計、檢驗檢測機構8家。 著力強中端, 加快一汽大眾零部件產業園、兵裝工業園、神龍汽車配套園建設,

推動現有零部件企業達產上規, 引進發動機、變速器、汽車電子等關鍵零部件、新能源“三電”和智慧網聯“三器”核心元件, 到2021年零部件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整零比達1:0.5。 著力延後端, 加快推動吉利銘泰等汽車後服專案建設, 大力發展汽車銷售等產業, 著力引進一批科研等汽車行業服務企業, 引進培育共用汽車等新業態新模式, 到2021年實現汽車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達500億元。

其三是多維耦合塑造產業生態。 統籌推進成都經開區和簡州新城規劃建設、產業發展, 加快建設一汽紅旗小鎮、神龍小鎮和吉利小鎮, 加快構建以“一區一城三鎮”為主要單元、共生共用共贏的汽車產業生態圈。 大力實施園區“二次開發”, 建立產業用地全生命週期管理政策,

完善空置低效用地評估監督和退出機制, 實施工業用地減量提質計畫, 高效利用存量產業用地, 整理更新集體產業用地, 探索持有物業型產業發展模式, 支援產業協同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加快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的產業發展模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