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毛主席的私人印章

毛澤東非常喜愛中國篆刻藝術

他一生使用過不少印章

大多系名家所刻

流派紛呈, 風貌各異, 殊為珍貴

有些還蘊藏著他與藝術家們交往的軼事

1、著名書法家鄧散木

鄧散木治印“毛澤東”

著名書法家金石家鄧散木(1898—1963), 以壽山田黃石為毛澤東刻的這枚龍紐大印堪稱“文物極品”。

這件作品是在1963年8月贈給毛主席的。 大印呈立方體, 明黃色, 頂部鏤空琢雙龍, 因此又稱“龍紐大印”, 印的一側刻有“1963年8月,

敬獻毛主席, 散木瑑時六十有六”。

這枚印章的印文在章法上獨具匠心。

印文中, 繁體“毛澤東”三字從右往左依次排列, “澤”字三點從左邊挪到了右下端, 從而使詳略更為得當, 結構更為嚴謹, 佈局更為優美。

筆劃較少的“毛”字的最後一筆反向倒旋,

以寓“反手掌乾坤”之意, 從佈局上填補了“澤”字右上端空白。 這是毛澤東所有印章中創意最為大膽的一個。

這件龍紐大印原存於中南海, 1990年經中共中央辦公廳批准, 此印和中南海數千件毛澤東遺物回歸故里, 由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珍藏。

2、“三百年來第一人”陳巨來

陳巨來治印“湘潭毛澤東”

1956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請陳巨來刻“湘潭毛澤東”一印。

陳13歲就開始刻印, 平生治印逾三萬方, 其篆刻被譽為“三百年來第一人”。

對“湘潭毛澤東”一印, 陳巨來慎審精思, 三易其稿, 一反他擅長的元朱文, 最終決定以白文佈局, 處理得雄壯渾厚, 大氣磅礴。

不久, 陳巨來收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的致謝信, 大意是:陳巨來同志, 主席收到你為他刻的印章十分高興, 特附上三百元以作潤筆......

3、寫雨景的大師傅抱石

傅抱石治印“毛澤東印

1959年傅抱石聽說毛澤東要為他和關山月共同創作的“江山如此多嬌”巨幅畫題字, 事先精心準備了一枚印章, 便於毛澤東落款時蓋用。

此印壽山石質, 取法漢印風格, 剛健朴茂, 平方正直, 極有氣勢, 南京著名印學家王本興先生評論這方印是“大氣魄, 大手筆, 是一件壯美無比的藝術珍品”。

毛澤東看了印拓, 十分欣賞, 讚歎道:“不愧是當今藝術大師力作。 ”但毛澤東的書法作品一向不蓋印, 這次也不打算破例。 他說:“這印章請傅先生代為保存, 待我退休後再取來使用。”

這枚印章一直由傅抱石精心珍藏。直到四十年後,國慶50周年,傅抱石兒子傅二石才將該印印拓公諸於世。

4、上海金石名家吳朴治印

這是一方毛澤東用得最多的印章,是刻的朱文“毛氏藏書”印。毛澤東藏書不講版本,但蓋印是必不可少的。

此印是毛澤東在1963年委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請上海金石名家吳朴(1922—1966)所刻。

吳樸後來解釋說:“毛主席身為國家領導人,所藏之書多不勝數。書多,蓋印也多,印面就容易磨損,上下線條又必須一致。”故選定了鐵線篆。

毛澤東對這方印章非常滿意,在許多藏書上都鈐有這一藏書章。

5、“三百石印富翁”齊白石

齊白石治印“毛澤東”

齊白石治印“潤之”

自稱“三百石印富翁”的大師齊白石,也曾為毛澤東篆刻兩方印章。

1949年,毛澤東寫信邀請齊白石參加新政協會議。齊白石欣喜之下,用一對名貴的雕有獅子滾繡球鈕的壽山石,精心鐫刻了朱文“潤之”和白文“毛澤東”印各一方。

這兩方印章法上大開大合、俯仰有致,單刀沖刻、極有氣勢。

6、著名篆刻家錢君匋

錢君匋治印“毛澤東印”錢君匋治印“毛氏藏書”

在上海解放不久,當代著名篆刻家錢君匋1906--1998)懷著崇敬之情給毛澤東篆刻了 一方“毛澤東印”。並通過當時的文化部長沈雁冰(茅盾)轉贈給毛澤東。

後來,毛澤東又通過上海博物館找到錢君匋,請其刻了一方“毛氏藏書”朱文印。

7、“篆刻王”謝梅奴

謝梅奴治印“毛澤東”

謝梅奴治印“潤之”

謝梅奴(1913—1991),湖南長沙市人,有“篆刻王”之稱。

謝梅奴刻治的這兩方印章分別是白文“毛澤東印”和朱文“潤之”印,毛主席特別喜歡這兩方由家鄉的篆刻大家創作的印章,使用頻率很高,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這兩方印前者以回文排列布式,寓巧於拙,雄渾蒼勁;後者細文粗邊,結體流麗,頗具周秦璽印神韻。

據瞭解,謝梅奴在1948年還將毛澤東《沁園春·雪》的內容刻在印章上,整套印章共30多方,這是當時問世的第一組毛澤東詩詞篆刻作品。

解放後,此套印章由湖南省人民政府送給了毛主席。此套印章現收藏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8、北京金石名家劉博琴

劉博琴治印“毛氏藏書”

1949年,北京金石名家劉博琴(1921-1984)受人之托,曾為毛澤東刻過一方長方形的朱文“毛氏藏書”印。

在此之前劉博琴也為毛主席治過印。

1937年七七事變後,有人曾到北平取燈胡同找到他,說是要刻一枚“潤之”印章送給遠方的朋友,他於是精心刻了這枚印章。北平解放後,他才知道“潤之”就是毛澤東。

劉博琴出身於篆刻世家,擅刻鐵線篆文,風貌穩重,功力道勁,平整中見精神,在京城琉璃廠有“博琴鐵筆”之譽。

劉博琴所刻的這方印章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礎理論》等部分書籍上鈐蓋。

9、奇女子談月色

女金石書畫家談月色治印“毛澤東印”

毛主席還有兩方印出自廣東順德女子之手。

這位奇女子,就是曾出家為尼後還俗,以畫梅、篆刻、書法馳名于世的現代女金石書畫家談月色。

建國初期,柳亞子曾向毛主席熱情推薦談月色的篆刻,後來國家民政部曾通知談師為毛主席治印。

談月色大師以瘦金書、園朱文入印,刻“毛澤東印”、“潤之”二印(印譜未搜集到),並刻邊款“奉潤之主席,睿見存念”。

10、十萬印樓主曹立庵

柳亞子請十萬印樓主刻“毛澤東印”

柳亞子請十萬印樓主刻“潤之”印

1945年8月8日,毛澤東赴重慶參加歷史上著名的“重慶談判”。

期間,柳亞子在送給毛澤東《贈毛潤之老友》一首七律詩後,又向毛澤東索詩,毛澤東寫了《沁園春·雪》一詞贈送柳亞子。

柳亞子發現上面沒有落款和印章,便請毛澤東重寫。毛澤東寫好後,說沒帶印章。

柳亞子就特請在重慶的著名篆刻家十萬印樓主曹立庵(1921-1991),選了兩塊壽山石料,刻了一方白文印“毛澤東印” 和一方朱文印 “潤之”。

柳亞子先將兩方新印鈐在毛澤東抄送他的《沁園春·雪》後,再將二印奉致毛澤東。現這一組篆刻已視為革命文物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下面是毛澤東的兩枚早期印章

1936年2月,毛澤東率領紅軍抗日先鋒隊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渡過黃河,東征華北前線對日作戰,途經陝北清澗縣袁家溝一帶,適逢大雪,於是寫下氣勢磅礴、雄壯豪放的《沁園春·雪》。

當時,毛澤東手書該詞後,曾於落款處鈐有一方白文“毛澤東印”。

這枚印章,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毛澤東印章,使用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這可以從很多毛澤東早期簽署的公函、命令等檔和資料中看到。

以上兩枚毛澤東的早期印章作者現在已不得而知。

待我退休後再取來使用。”

這枚印章一直由傅抱石精心珍藏。直到四十年後,國慶50周年,傅抱石兒子傅二石才將該印印拓公諸於世。

4、上海金石名家吳朴治印

這是一方毛澤東用得最多的印章,是刻的朱文“毛氏藏書”印。毛澤東藏書不講版本,但蓋印是必不可少的。

此印是毛澤東在1963年委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請上海金石名家吳朴(1922—1966)所刻。

吳樸後來解釋說:“毛主席身為國家領導人,所藏之書多不勝數。書多,蓋印也多,印面就容易磨損,上下線條又必須一致。”故選定了鐵線篆。

毛澤東對這方印章非常滿意,在許多藏書上都鈐有這一藏書章。

5、“三百石印富翁”齊白石

齊白石治印“毛澤東”

齊白石治印“潤之”

自稱“三百石印富翁”的大師齊白石,也曾為毛澤東篆刻兩方印章。

1949年,毛澤東寫信邀請齊白石參加新政協會議。齊白石欣喜之下,用一對名貴的雕有獅子滾繡球鈕的壽山石,精心鐫刻了朱文“潤之”和白文“毛澤東”印各一方。

這兩方印章法上大開大合、俯仰有致,單刀沖刻、極有氣勢。

6、著名篆刻家錢君匋

錢君匋治印“毛澤東印”錢君匋治印“毛氏藏書”

在上海解放不久,當代著名篆刻家錢君匋1906--1998)懷著崇敬之情給毛澤東篆刻了 一方“毛澤東印”。並通過當時的文化部長沈雁冰(茅盾)轉贈給毛澤東。

後來,毛澤東又通過上海博物館找到錢君匋,請其刻了一方“毛氏藏書”朱文印。

7、“篆刻王”謝梅奴

謝梅奴治印“毛澤東”

謝梅奴治印“潤之”

謝梅奴(1913—1991),湖南長沙市人,有“篆刻王”之稱。

謝梅奴刻治的這兩方印章分別是白文“毛澤東印”和朱文“潤之”印,毛主席特別喜歡這兩方由家鄉的篆刻大家創作的印章,使用頻率很高,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這兩方印前者以回文排列布式,寓巧於拙,雄渾蒼勁;後者細文粗邊,結體流麗,頗具周秦璽印神韻。

據瞭解,謝梅奴在1948年還將毛澤東《沁園春·雪》的內容刻在印章上,整套印章共30多方,這是當時問世的第一組毛澤東詩詞篆刻作品。

解放後,此套印章由湖南省人民政府送給了毛主席。此套印章現收藏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8、北京金石名家劉博琴

劉博琴治印“毛氏藏書”

1949年,北京金石名家劉博琴(1921-1984)受人之托,曾為毛澤東刻過一方長方形的朱文“毛氏藏書”印。

在此之前劉博琴也為毛主席治過印。

1937年七七事變後,有人曾到北平取燈胡同找到他,說是要刻一枚“潤之”印章送給遠方的朋友,他於是精心刻了這枚印章。北平解放後,他才知道“潤之”就是毛澤東。

劉博琴出身於篆刻世家,擅刻鐵線篆文,風貌穩重,功力道勁,平整中見精神,在京城琉璃廠有“博琴鐵筆”之譽。

劉博琴所刻的這方印章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礎理論》等部分書籍上鈐蓋。

9、奇女子談月色

女金石書畫家談月色治印“毛澤東印”

毛主席還有兩方印出自廣東順德女子之手。

這位奇女子,就是曾出家為尼後還俗,以畫梅、篆刻、書法馳名于世的現代女金石書畫家談月色。

建國初期,柳亞子曾向毛主席熱情推薦談月色的篆刻,後來國家民政部曾通知談師為毛主席治印。

談月色大師以瘦金書、園朱文入印,刻“毛澤東印”、“潤之”二印(印譜未搜集到),並刻邊款“奉潤之主席,睿見存念”。

10、十萬印樓主曹立庵

柳亞子請十萬印樓主刻“毛澤東印”

柳亞子請十萬印樓主刻“潤之”印

1945年8月8日,毛澤東赴重慶參加歷史上著名的“重慶談判”。

期間,柳亞子在送給毛澤東《贈毛潤之老友》一首七律詩後,又向毛澤東索詩,毛澤東寫了《沁園春·雪》一詞贈送柳亞子。

柳亞子發現上面沒有落款和印章,便請毛澤東重寫。毛澤東寫好後,說沒帶印章。

柳亞子就特請在重慶的著名篆刻家十萬印樓主曹立庵(1921-1991),選了兩塊壽山石料,刻了一方白文印“毛澤東印” 和一方朱文印 “潤之”。

柳亞子先將兩方新印鈐在毛澤東抄送他的《沁園春·雪》後,再將二印奉致毛澤東。現這一組篆刻已視為革命文物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下面是毛澤東的兩枚早期印章

1936年2月,毛澤東率領紅軍抗日先鋒隊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渡過黃河,東征華北前線對日作戰,途經陝北清澗縣袁家溝一帶,適逢大雪,於是寫下氣勢磅礴、雄壯豪放的《沁園春·雪》。

當時,毛澤東手書該詞後,曾於落款處鈐有一方白文“毛澤東印”。

這枚印章,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毛澤東印章,使用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這可以從很多毛澤東早期簽署的公函、命令等檔和資料中看到。

以上兩枚毛澤東的早期印章作者現在已不得而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