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以供給側改革為抓手 推進國企打造世界一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 國企改革與發展取得突出成就。 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基本完成, 國企改革重大舉措相繼落地, 重點難點問題不斷取得新突破。

黨中央、國務院頒佈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 出臺了22個配套檔, 構成了“1+N”政策體系, 明確了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基本框架;中央企業分類改革全面推開, 十項改革試點取得了重大進展, 地方國企改革也加快推進, 各層面都積累了不少可複製的成功經驗。 改革紅利逐漸得到釋放, 國企發展邁上新臺階, 做優做強做大取得進一步突破, 尤其是在做大方面, 成績十分顯著。 截至2017年10月末, 國企資產總額150.63萬億元, 比2012年底增長了77.8%;1—10月實現營業總收入42.0萬億元, 比2012年1—10月增長了24.3%;1—10月實現利潤總額23858.6億元, 比2012年1—10月增長了36.6%。 有77家國企入圍2017世界500強, 比2012年增加了13家, 其中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央企為48家, 財政部監管的央企有11家,
地方國企有18家。

在充分肯定國企改革與發展成就的同時, 也必須正視國企與世界一流企業之間存在的差距。 總體上看, 國企的創新能力、盈利能力、國際化程度等方面都明顯落後于世界500強的歐美企業, 進一步做優做強國企, 依然是任重道遠。 為此,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 加快完善企業發展環境,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並在此基礎上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十九大報告為國企邁入世界一流指明了兩條關鍵路徑:一是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實現國企提質升級, 增強國企國際競爭力;二是借助深化國企改革,

清除一切不利於國企提高效率和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激發國企活力, 增強國企發展動力。 而從改革實施主體來說, 深化國企改革的諸多舉措更多需要由政府來完成, 國企更多只是從政府出臺改革舉措的具體落實中獲利, 或是在政府制定的國企體制機制改革大框架下, 對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機制進行完善。 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每一項改革措施則必須由國企自身來制定並實施, 政府則只是在改革推進過程中給予引導或政策支持。 因此, 打造世界一流, 具體落到國企層面, 則應當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要抓手。

首先, 高品質發展是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然之路, 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目標所在。

黨的十九大以來, 更高品質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要求, 生產更多高品質產品, 打造美麗生態環境, 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客觀需要。 在過去追求規模擴張的階段, 企業更多強調的是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在當今強調高品質發展的新時期, 創新已經成為驅動發展的核心要素。 無論是產品品質提升, 還是環境品質改善, 顯然都需要以創新為支撐。 長期以來的低成本優勢, 幫助國企在快速做大上取得了重要成就, 但卻不足以支撐國企做優做強。 尤其是在當前我國低成本優勢逐漸喪失的情境下, 國企做優做強必須立足于創新。 國企必須加快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 堅持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
儘快補齊創新短板, 完成從跟隨者向並行者甚至是領跑者的轉變, 並以技術創新推動企業完成產品結構優化調整, 才能實現更高品質發展, 最終邁入世界一流企業行列。 為此, 國企應持之以恆地重視創新發展, 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將企業研發強度提高到歐美國家同行領先企業平均水準;應加強企業創新人才培養和國際尖端人才引進, 並完善創新激勵機制, 優化創新環境;應建立健全內部多層次研發體系, 做好創新安排和成果儲備, 加快創新成果的商業化應用, 不斷增加創新產品銷售收入比重。

其次, 高效益發展是世界一流企業的共同特徵, 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腳點所在。 國企應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改善企業盈利水準,縮小與世界一流企業的盈利差距。當前國企盈利水準表現不佳,既有產能過剩、杠杆率過高、存貨過多的不利影響,也有綜合稅費負擔較重和要素成本剛性上漲的影響。

目前我國鋼鐵、煤炭、造船、化工等諸多領域的產能利用率都遠低於歐美國家水準,部分行業產能利用率甚至不到50%。中國500強中國企的平均資產負債率超過70%,企業償債付息壓力高企。去產能可以減少無效產能與落後產能,在提高產能利用率的同時,確保國企以優質產能為市場提供更高品質產品。去杠杆可以倒逼國企弱化規模擴張衝動,更多關注投資效率,從而優化國企投資結構,提升投資效率與效益。去庫存可以降低存貨貶值風險,減少國企資金積壓,加快資金周轉,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2016年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初步進展,並在去年四季度以來實質性地推動了國企績效改善。不過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儘管鋼鐵、煤炭行業產能利用率略有回升,但進一步去產能的壓力仍不容忽視;去杠杆效果也並不理想,雖然金融領域杠杆率略有下降,但實體經濟領域杠杆率不降反升。明年,國企應當繼續按照中央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切實落實去產能、去杠杆、去庫存、降成本任務,進一步化解過剩產能,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削減企業庫存水準。同時也要全面加強成本管理,努力降低運營成本。

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改善企業盈利水準,縮小與世界一流企業的盈利差距。當前國企盈利水準表現不佳,既有產能過剩、杠杆率過高、存貨過多的不利影響,也有綜合稅費負擔較重和要素成本剛性上漲的影響。

目前我國鋼鐵、煤炭、造船、化工等諸多領域的產能利用率都遠低於歐美國家水準,部分行業產能利用率甚至不到50%。中國500強中國企的平均資產負債率超過70%,企業償債付息壓力高企。去產能可以減少無效產能與落後產能,在提高產能利用率的同時,確保國企以優質產能為市場提供更高品質產品。去杠杆可以倒逼國企弱化規模擴張衝動,更多關注投資效率,從而優化國企投資結構,提升投資效率與效益。去庫存可以降低存貨貶值風險,減少國企資金積壓,加快資金周轉,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2016年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初步進展,並在去年四季度以來實質性地推動了國企績效改善。不過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儘管鋼鐵、煤炭行業產能利用率略有回升,但進一步去產能的壓力仍不容忽視;去杠杆效果也並不理想,雖然金融領域杠杆率略有下降,但實體經濟領域杠杆率不降反升。明年,國企應當繼續按照中央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切實落實去產能、去杠杆、去庫存、降成本任務,進一步化解過剩產能,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削減企業庫存水準。同時也要全面加強成本管理,努力降低運營成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