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壞透的老年,油膩的中年,禿頂的青年,垮掉的少年,煩人的童年?

一心網:鄙視鏈的存在, 是社會階層和資訊不對稱下的群體之間的天然隔閡。 每一天, 每一時, 每一秒, 我們的大腦, 都在有意識和無意識間在鄙視身邊的其他人。

原因五花八門:可能是某個人沒有排隊, 可能是某個人土氣的穿著, 亦可能只是對方長相平庸。 我們生存在一個鄙視鏈的世界中, 我們隨時都在鄙視別人, 也在被別人鄙視。 你可以無視這件事, 卻無法改變這件事的客觀存在。

壞透的老年人?

沒有人逃脫得了鄙視鏈, 哪怕你已經做到了“心如止水”, 可以不主動鄙視別人。 但是這依舊改變不了, 別人對你的鄙視。

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又和年輕人爭奪籃球場了, 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又被樓上住戶潑糞了, 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又和城管幹起來了…

以上這樣的新聞標題, 想必多數網友都並不陌生。 有很多的類似新聞, 甚至每過幾天, 就會在不同的媒體, 尤其是自媒體的“添油加醋”後被再刷爆一次朋友圈。 而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本質, 正是整個社會對於“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 集體性鄙視。 類似的情況, 同樣發生在哪哪哪的老年人又被保健品騙子騙了XX萬, 也異曲同工。

但事實是, 當下的年輕人認為當下的老年人的娛樂方式,

即廣場舞非常LOW。 一如現在的00後們, 認為80後90後的泡吧、KTV娛樂方式同樣很LOW一樣。 這世界永遠都在進步, 永遠都會有更年輕的年輕人誕生。 也就說, 關於娛樂方式的鄙視鏈, 會生生不息, 永無止盡的推進下去。

油膩的中年人?

是的, 正是當年中國第一批的叛逆青年, 他們如今已經成為了媒體眼中“油膩的中年人”。

在各個火車站候車廳內, 我看到的有脫鞋行為的乘客, 80%都是由中年男性。 相比飽經滄桑的老年人, 和接受過較好教育的青年人, 這一代中年人, 或許是被時代變革摧殘最為直接的一代人。

他們當中的“成功者”, 差不多都油膩了。 大腹便便, 縱酒縱欲, 張嘴閉嘴都是葷段子和下三路。 而他們當中的“失敗者”,

則更為淒慘, 他們大多對這個時代的變化速度趕到麻木不仁, 徹底淪為賺錢的工具。 他們的很多行為, 與其說是在噁心這社會, 倒不如說是在噁心他們過往的人生。

股市裡, 樓市里, 主力軍歸根結底還是他們。 他們普遍拼搏奮鬥了近二十年, 但是除了錢以外, 他們似乎收穫得並不多。 但是他們當中的多數沒有時間反思他們過去人生的問題出在哪兒。 因為他們的最主要任務依舊是賺錢, 其他的, 想了也是白想。

禿頂的青年人?

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 被一眾自媒體徹底玩壞的, 就要數“90後”們了。 他們既沒招誰, 也沒惹誰, 但是就莫名其妙成了各種“第一批XXX的90後”。

他們被禿頂, 被離婚, 被出家, 被失眠, 被完蛋, 被徹底玩壞…

而事實上, 多數90後顯然已經司空見慣。 因為類似的網路黑, 是伴隨著他們從小到大的。 曾幾何時, 當他們還不是青年, 而是少年的時候, 他們就被一眾鄙視鏈更上端的中年人稱之為“腦殘”和“非主流”。

而現如今, 差不多十年過去了, 他們多數已經走入了社會, 走上了工作崗位。 等待他們的職場現狀顯然要比他們的上一輩複雜得多,迎接他們的房價、物價各方面壓力也比上一代有了翻倍的結果。

垮掉的少年人?

最早的時候,80後是垮掉的一代;

後來的時候,90後接棒80後“繼任”垮掉的一代;

而現在,顯然00後已經異軍突起,再次扛起了“垮掉一代”的大旗。

但是我們此時再去看80後,我們發現他們非但沒有“垮掉”,反而已經日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相比上一輩,他們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對於世界和自身的認知更為理性和客觀。他們一方面有理想,有抱負;另一方面又腳踏實地,步步為營。

如果我們以22歲作為大學畢業生的工作開始年齡,那麼第一批1990年的90後,已經工作了五六年。五六年的時間,足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三觀。他們的人生,顯然也沒有所謂的“垮掉”。相反,他們主動做北漂、滬漂、深漂,苦中作樂,只是為了實現他們的人生理想。

煩人的熊孩子?

為什麼很多原本“心智”很正常的年輕夫婦,一旦有了孩子,成為父母之後,就會非常理所當然的認為,身邊的所有人都會非常喜歡自己的孩子呢?

曾經,他們也無比鄙視那些在朋友圈裡做微商的群體,每天N條廣告刷屏。但是他們成為父母後,同樣也開啟了刷屏活動。只不過他們刷屏的內容,換成了自己孩子的九連拍而已。從行為本質上,這和微商發廣告對朋友圈內其他朋友的騷擾作用,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當然,上面還只是停留在朋友圈這樣的初級鄙視階段。而比如你繁忙的工作之餘,好不容易抽時間買了兩張電影票,打算好好放鬆一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電影院裡的熊孩子,更是經常讓你恨得牙根癢癢。對於沒素質的成年人,你可以發生怒懟,甚至幹上一架也沒什麼。但是對於小孩子,你多半是沒辦法替其父母教育他的吧?

更糟糕的是,比熊孩子危害更大的,是熊父母。他們出於種種原因,帶孩子看各種不適合他們的電影。比如血腥的,比如暴力的,比如恐怖的,甚至有些情色的。能夠在面對這些題材電影時保持一臉懵逼的孩子,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了。而正常孩子的表現,自然是不滿和吵鬧。

沒一個令人厭棄的熊孩子身後,一定會有一對更令人厭棄的熊父母,這是毋庸置疑的。

最終我們發現,鄙視鏈之所以會存在,其實正是滿足了人類的嫉妒攀比心理。當一個人不斷努力和奮鬥,人生不斷前進和上升之後,他總要通過心理的代償感和滿足感,在心靈深處進行自我嘉獎和激勵自己。

而沒有幾個人,可以上升到“自我”和“本我”這樣的層次。多數人的幸福感與不幸福感,正是通過比較得來的。有房的鄙視沒房的,有車的鄙視沒車的,統統都是這個套路。

等待他們的職場現狀顯然要比他們的上一輩複雜得多,迎接他們的房價、物價各方面壓力也比上一代有了翻倍的結果。

垮掉的少年人?

最早的時候,80後是垮掉的一代;

後來的時候,90後接棒80後“繼任”垮掉的一代;

而現在,顯然00後已經異軍突起,再次扛起了“垮掉一代”的大旗。

但是我們此時再去看80後,我們發現他們非但沒有“垮掉”,反而已經日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相比上一輩,他們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對於世界和自身的認知更為理性和客觀。他們一方面有理想,有抱負;另一方面又腳踏實地,步步為營。

如果我們以22歲作為大學畢業生的工作開始年齡,那麼第一批1990年的90後,已經工作了五六年。五六年的時間,足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三觀。他們的人生,顯然也沒有所謂的“垮掉”。相反,他們主動做北漂、滬漂、深漂,苦中作樂,只是為了實現他們的人生理想。

煩人的熊孩子?

為什麼很多原本“心智”很正常的年輕夫婦,一旦有了孩子,成為父母之後,就會非常理所當然的認為,身邊的所有人都會非常喜歡自己的孩子呢?

曾經,他們也無比鄙視那些在朋友圈裡做微商的群體,每天N條廣告刷屏。但是他們成為父母後,同樣也開啟了刷屏活動。只不過他們刷屏的內容,換成了自己孩子的九連拍而已。從行為本質上,這和微商發廣告對朋友圈內其他朋友的騷擾作用,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當然,上面還只是停留在朋友圈這樣的初級鄙視階段。而比如你繁忙的工作之餘,好不容易抽時間買了兩張電影票,打算好好放鬆一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電影院裡的熊孩子,更是經常讓你恨得牙根癢癢。對於沒素質的成年人,你可以發生怒懟,甚至幹上一架也沒什麼。但是對於小孩子,你多半是沒辦法替其父母教育他的吧?

更糟糕的是,比熊孩子危害更大的,是熊父母。他們出於種種原因,帶孩子看各種不適合他們的電影。比如血腥的,比如暴力的,比如恐怖的,甚至有些情色的。能夠在面對這些題材電影時保持一臉懵逼的孩子,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了。而正常孩子的表現,自然是不滿和吵鬧。

沒一個令人厭棄的熊孩子身後,一定會有一對更令人厭棄的熊父母,這是毋庸置疑的。

最終我們發現,鄙視鏈之所以會存在,其實正是滿足了人類的嫉妒攀比心理。當一個人不斷努力和奮鬥,人生不斷前進和上升之後,他總要通過心理的代償感和滿足感,在心靈深處進行自我嘉獎和激勵自己。

而沒有幾個人,可以上升到“自我”和“本我”這樣的層次。多數人的幸福感與不幸福感,正是通過比較得來的。有房的鄙視沒房的,有車的鄙視沒車的,統統都是這個套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