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省考招警行測備考指南:“重要的題目做三遍”

很多考生都知道行測部分占了比較重要的環節, 而且瞭解到行測需要大量練題。 但你知道嗎?行測在大量練習之前應當首先熟練掌握知識點。 那麼如何熟練掌握行測中的知識點呢?中公教育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重要的題目做三遍”的方法。

“重要的題目做三遍”首先必須知道何為“重要的題目”。 所謂“重要的題目”通常包括近三到五年的行測國考真題、常考知識點經典例題、高品質考前模擬試題等。 其次必須知道是做哪三遍。 第一遍是粗做, 第二遍是精做, 第三遍是總結。 此乃“做三遍”。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三遍缺一不可,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嘗試一下“重要的題目做三遍”, 一起來看例題。

【例】A地到B地的道路是下坡路。 小周早上6:00從A地出發勻速騎車前往B地, 7:00時到達兩地正中間的C地。 到達B地後, 小周立即勻速騎車返回, 在10:00時又途經C地。 此後小周的速度在此前速度的基礎上增加1米/秒。

最後在11:30回到A地。 問A、B兩地間的距離在以下哪個範圍內?

A.40~50公里 B.大於50公里

C.小於30公里 D.30~40公里

第一遍粗做。 在三分鐘之內去嘗試解題。 沒做出來, 也不要看解析。

第二遍精做, 精做時需要深入挖掘一道題目的知識點, 將自己的所有解題思路都寫於紙上或記在筆記本上, 包括正確與錯誤的所有解題過程, 此事需要花較多時間去琢磨和思考。 此題所包含知識點是行程問題, 來回距離相等, 可能會使用正反比。 速度單位是米/秒, 可能涉及到公里/小時的換算。 然後在圖上把圖形畫好, 包括A到C到B, 再從B到C到A標注出到達每個點的時間, 算出每一段距離花去的時間。 發現C到A本來需要2小時, 變為了提速後的1.5小時, 利用正反比求解出速度,

再求出時間。 做題時把所有的過程詳細寫在筆記本上, 做好記錄。

第三遍總結。 這個時候去看解析, 看與自己的方法有沒有出入, 比對方法哪個更簡單, 哪個更容易快速想到。 以及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 包括猜題方法。 比如此題選項只要選擇範圍, 這種題目最大的和最小的範圍通常少有選擇, 所以猜測的結果在A和D之間。 1米/秒等於3.6千米/小時。 最快解法就是利用正反比, C到A段, 時間比為2:1.5=4:3, 所以速度比為3:4, 中間提速1米/秒, 原先速度為3米/秒=10.8公里/小時, 按原速行駛需要4小時, 路程在40~50公里之間, 選A。 最後再總結下此題, 其實就是行程中的正反比問題, 正反比問題的特點是有一量會相等或固定不變, 另外兩個量存在正比或反比關係。

中公招警考試網提醒各位考生在練習過程中應當適當調整“做三遍”中精做和總結的部分, 比如說精做, 在片段閱讀中, 就需要記錄文段的行文結構、內容類別型、主旨句, 正確選項正確的原因, 其他選項錯誤或者無關的原因等, 在邏輯判斷中, 就需要知道考題測查的是邏輯中的哪個知識點, 如果是必然性推理, 要記下推理規則和推理過程, 如果是可能性推理, 分別指出選項的加強削弱以及各自的原因等。 總結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考生能站在出題人的角度思考題目為何設置這樣的選項, 以及站在高於解析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因為題目的解析往往是給以比較容易理解的一種解答方式, 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也通常不是最優解答。 總結的好處在於做題的人眼光高了, 自然看待題目的方式就不同了, 一個高級的看題的方式會使得解題事半功倍。

“重要的題目做三遍”可以幫助考試熟練掌握重點題型所考知識點。 行測是做題與時間的博弈, 需要快速的做題速度, 而快速的做題速度又是建立在對知識點熟悉的基礎上的。 所以要想在行測考試中取得高分, 中公教育建議各位考生“重要的題目做三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