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鄭立|陳年芳華:我們這樣玩樂器

最近大熱的一部電影《芳華》, 小說讀過, 可是因為忙放棄了去影院觀摩比對之享受, 同桌的公眾號上的文章《我們也曾“芳華”》, 惹我思緒諸多,

正好出差在外, 本就易失眠的我又有擇床之陋習, 自是往事如一幕幕畫面在腦海閃過......哎, 從前, 那個時候......

我們那個年代, 每個學校都有宣傳隊, 全稱應該是"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 似乎應該算是文工團在基層的延伸吧!剛開始我們在歌舞組, 漸漸地卻對一旁擔當伴奏的樂隊會發聲音的各式樂器興趣滿滿, 回家一定是十萬個為什麼問過父母......

小時候學琴, 按如今fashion的說法, 家長們是善誘的多。

江西南方小城的夏日夜晚, 在我們童年的那個年代, 晚飯後都習慣掃了各自家門前三分地, 潑透涼水, 散罷白日積攢的熱氣, 擺上竹床、竹躺椅、小凳, 家人們搖著蒲扇, 閒聊乘涼。 第一次聽父親拉二胡, 就是在那樣溫馨, 月色如涼的夏日。

一曲《東方紅》, 讓我們兄妹仨雀躍起來了, 搶著要學!

後來我和哥哥都順勢從學校宣傳隊的歌舞組轉到了樂器隊。 小城學校的樂器隊是真正的跨界混搭, 中間是頗具陣勢的揚琴, 右手邊7, 8把西洋樂中的小提琴, 左手邊差不多數量的中國民器樂二胡, 板胡(哥哥從二胡進階到板胡, 這是京戲中的主樂器之一吧), 二胡的後面是柳琴、月琴、三弦等各式彈拔民樂。 再配上笛子、大音量的小號、手風琴, 低音效果就靠一枝獨低的大提琴了!樂隊老師兼領隊教練編曲指揮, 現在想起來, 家長們還是頗具眼力的, 進樂器隊學樂器經濟實惠, 不用交學費, 小孩們能學到三倆技法, 又少了淘氣撒野的擔憂, 那時候的學業實在太過於輕鬆,

也沒有其他消遣娛樂的去處, 下午放學早, 下午甚至晚上成了我們絕佳的練習時間, 清晨也常到校演練, 酷暑寒冬無一例外, 沒有電扇更無空調, 小夥伴們樂在其中。 這樣一個樂隊, 也是能奏出一兩支像模像樣的曲子的。 而且孩子們在枯躁練琴的中間休息時間也是不肯浪費呢, 忙著交換各自手中的法器, 擺弄一下其他樂器。 我一開始拉二胡, 但在當時的我眼中, 小提琴清亮悅耳的聲音比二胡好聽多了, 我的小提琴就是在這中間休息學的, 等到有年長的提琴手畢業離開, 我就換拉小提琴了, 很是興奮了一段時間。 四弦比二弦表現力豐富多了, 音質也好呢!在當年各種物質貧乏的年代, 各種央求撒嬌求得母親在吃穿用度之外,
買了把27元的上海百靈牌小提琴, 那時那刻這一舉動被哥嫌棄:太不懂事, 太不體諒大人了!那是在70年代中後期, 27元人民幣真真的一筆鉅款!

後來我大學畢業到上海, 用自己的工資買了一把自以為音質不錯的琴, 陪伴我至今。

我的“瘋子”同學,

舞臺導演和幼稚園園長即興起舞

記得園長小時候也是樂隊的二胡手, 多年未見, 啥時候修得舞姿翩躚?

小學五年級從我們這屆開始升學考試, 天天晚上自習, 考試接踵而至, 也沒偷懶不去樂隊排練, 而是抓緊各種閒置時間完成功課, 僅僅選擇放棄一二次不重要的考試, 一點兒也沒影響學業。 樂隊有意氣相投的小夥伴們, 緊張有序的排練也是一種放鬆。 每逢重要節日或國家重大會議, 各學校編排節目, 匯演評比。 那時候演出化妝都是請的學校裡的音樂老師或者有從業經歷的老師們, 一二次過了, 老師們的化妝技藝在各自對鏡對面的評比中標上了等級差距。 我們那個年代學校的老師, 尤其非主科老師, 各式人物匯雜, 我記得中學有位從京劇團退下來的女老師,主業是教我們的生物課,她描出的妝容都是高吊眉梢的京戲扮相,她面前等待化妝的隊伍總是最短。京劇裝雖然很“舞臺”,但正因為太舞臺,愛美的小姑娘們其實很嫌棄,就像現如今的祼裝盛行,人們總喜歡美得不露痕跡。那年月,平素生活中化妝多被認作矯揉造作甚至可以上鋼上線到資本主義妖風,有一個正常途徑讓正當年華,嚮往美好的我們有發揮的空間,宣傳隊裡的形形色色,都是熱度不散的話題。到重要節日,各學校文藝匯演,小夥伴們開始評判各學校顏值、歌喉、舞姿出類拔萃的人尖兒,尤其是各學校報大幕的,一直都是大家觀注的熱點!

印象最深的是初中時期,銅鼓轉來的一位拉小提琴女孩,明眸善睞,音色婉麗,身姿如柳,舉手投足,仿佛畫中走出的江南水鄉女子,後來應該去了武漢大學的外語系吧!偶或遇到昔日同學,還會間或關心提及她呢。

初高中有位不同小學校畢業的周姓男同學,大提琴拉得棒,學校各科競賽拿獎也是拿到手軟,白皙的膚色,頗具喜感的一字眉,樂天的性格,坐在樂隊中間氣定神閑地彈撥著琴弦,打著節奏,其實他小提琴拉得也很好聽的。大家都戲稱他和尚(他耳垂特別長),一路看他輕輕鬆松地披荊斬棘上了名校去了美國,有段時間在群裡見他兒子彈鋼琴的視頻......我記得那時候他曾說過要去維也納的,是不是已經如願以償了呢?

自小不愛運動,體育項目無一擅長。小學一次晚上練好琴出學校大門,被女同學ZF追著打了一拳......緣由早已模糊,我跟在後面狂追不舍,看著她漸行漸遠的背影,念念不已,延綿至今......我大學畢業到滬工作,她仍在上醫繼續學業,童年的兩個小夥伴又常聚一起,逛街、閒聊、吃飯、打牌,每次都基本會冒出這個話題“我打你一拳,你追我不上......”,從一開始以她沾沾自喜小時候跑得快,我追不上卻無可奈何......情節演變成最近的一次爭論,她主張是我先打了她,她被迫自衛,而我追不上......從我倆青澀少女的一本正經還原記憶中的所謂事實,到現在嘻笑打鬧中的添油加醋。哈哈,其實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們的童年,是彼此的陪伴,見證了一段快樂的成長,她早已經在滬上一家三甲醫院歷練多年,是一名資深婦產科醫生!

在我印象中樂隊成員的學業都是不落人後的,沒有因為玩樂器影響自己的前程。

那年月帶隊老師應該是純義務的吧!小學時一雙夫妻佳人操持宣傳隊,男的姓農,高鼻深目,濃眉白膚,主管樂隊,太太窈窕淑女,柔美的背影永遠搖曳著一條過腰的長粗辮子,領著一群小美娃們唱歌跳舞。嗯,可惜上天不憐才,農老師一次上課暈倒在講臺旁,很快就走了,留下年輕漂亮的妻子和幼兒在身後......哎,妻子還是什麼歷史反革命的女兒。那個年代的特殊稱謂吧!

其實我們最盼望的是到外地演出,76年的上半年冬天,本來要去下浦(應該是當時下面的一個村鄉?)演出,而且還會在當地留宿一夜,興奮,期待,可以離開父母大人,自在逍遙啊。一大清早,三三兩兩彙聚到學校,老師辦公室氣氛凝重,領隊老師一臉嚴肅地告知我們,演出活動取消了,因為周恩來總理去世了!我在心裡悵然若失許久......

這樣的學琴方式從小學一直伴隨我高中畢業,雖然快樂多,可實在是太不專業了!因此每每別人問我,你會拉琴?拉一個給我們聽聽!我總是嘟囔著含糊不清地敷衍,嗯,會一點!在我心目中,一定是得會拉完整的,眾所周知的名曲,那才能夠獨奏。可總不免被拉上臺,拉一兩支簡單的時下流行的通俗曲子了事,說起學琴過程中痛苦的記憶,應該就是這個了吧!其實我覺得,分心情拉不同的曲子也是個人的一種情緒喧泄吧!需要很私人的空間,也是很私人的事情。而且很能陪伴一段需要獨自走過的艱難時光。工作成人結婚生子,我的小提琴也久久擱置在大櫥的上面落上一層厚厚的塵埃,極少觸摸。最近的一次,應該是十年前了吧,忘了什麼原因,站在小小的部門舞臺上拉了一曲茉莉花。可是比起同時登臺演奏口風琴名曲的同事,我內心是掙扎的!

兒子獨奏我伴奏

我因為自己的經歷,在兒子小時候也是循循善誘試圖把他帶上學琴之路。剛開始兒子也是歡天喜地,樂於接受的,小小的身影常出現在幼稚園的舞臺、他父親單位年會的舞臺,絲毫沒有我曾經的獨演負擔。可是這萬惡的考級,一點點磨去了他的興致。當時的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希冀他能夠通過專業系統的訓練,達到我不能達到的境地,至少考個八級吧!繁忙的工作之餘,在他日漸繁重的功課面前,我終於放棄了堅持。現在跟兒子談及,他沒有一點想摸琴的意願,估計這學琴的四五年時光於他而言,是痛苦大於快樂。嗯,考級的曲目多是單調無色彩感情乏味而又技法要求高的。初級學者拉起,多是咿咿呀呀難入耳,更別說愉悅心情了!

其實,還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學琴體驗佳!

--------------------------------

撰稿: 鄭立 / 編輯:江潔

京 夜 聊 (jingyeliao)

我記得中學有位從京劇團退下來的女老師,主業是教我們的生物課,她描出的妝容都是高吊眉梢的京戲扮相,她面前等待化妝的隊伍總是最短。京劇裝雖然很“舞臺”,但正因為太舞臺,愛美的小姑娘們其實很嫌棄,就像現如今的祼裝盛行,人們總喜歡美得不露痕跡。那年月,平素生活中化妝多被認作矯揉造作甚至可以上鋼上線到資本主義妖風,有一個正常途徑讓正當年華,嚮往美好的我們有發揮的空間,宣傳隊裡的形形色色,都是熱度不散的話題。到重要節日,各學校文藝匯演,小夥伴們開始評判各學校顏值、歌喉、舞姿出類拔萃的人尖兒,尤其是各學校報大幕的,一直都是大家觀注的熱點!

印象最深的是初中時期,銅鼓轉來的一位拉小提琴女孩,明眸善睞,音色婉麗,身姿如柳,舉手投足,仿佛畫中走出的江南水鄉女子,後來應該去了武漢大學的外語系吧!偶或遇到昔日同學,還會間或關心提及她呢。

初高中有位不同小學校畢業的周姓男同學,大提琴拉得棒,學校各科競賽拿獎也是拿到手軟,白皙的膚色,頗具喜感的一字眉,樂天的性格,坐在樂隊中間氣定神閑地彈撥著琴弦,打著節奏,其實他小提琴拉得也很好聽的。大家都戲稱他和尚(他耳垂特別長),一路看他輕輕鬆松地披荊斬棘上了名校去了美國,有段時間在群裡見他兒子彈鋼琴的視頻......我記得那時候他曾說過要去維也納的,是不是已經如願以償了呢?

自小不愛運動,體育項目無一擅長。小學一次晚上練好琴出學校大門,被女同學ZF追著打了一拳......緣由早已模糊,我跟在後面狂追不舍,看著她漸行漸遠的背影,念念不已,延綿至今......我大學畢業到滬工作,她仍在上醫繼續學業,童年的兩個小夥伴又常聚一起,逛街、閒聊、吃飯、打牌,每次都基本會冒出這個話題“我打你一拳,你追我不上......”,從一開始以她沾沾自喜小時候跑得快,我追不上卻無可奈何......情節演變成最近的一次爭論,她主張是我先打了她,她被迫自衛,而我追不上......從我倆青澀少女的一本正經還原記憶中的所謂事實,到現在嘻笑打鬧中的添油加醋。哈哈,其實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們的童年,是彼此的陪伴,見證了一段快樂的成長,她早已經在滬上一家三甲醫院歷練多年,是一名資深婦產科醫生!

在我印象中樂隊成員的學業都是不落人後的,沒有因為玩樂器影響自己的前程。

那年月帶隊老師應該是純義務的吧!小學時一雙夫妻佳人操持宣傳隊,男的姓農,高鼻深目,濃眉白膚,主管樂隊,太太窈窕淑女,柔美的背影永遠搖曳著一條過腰的長粗辮子,領著一群小美娃們唱歌跳舞。嗯,可惜上天不憐才,農老師一次上課暈倒在講臺旁,很快就走了,留下年輕漂亮的妻子和幼兒在身後......哎,妻子還是什麼歷史反革命的女兒。那個年代的特殊稱謂吧!

其實我們最盼望的是到外地演出,76年的上半年冬天,本來要去下浦(應該是當時下面的一個村鄉?)演出,而且還會在當地留宿一夜,興奮,期待,可以離開父母大人,自在逍遙啊。一大清早,三三兩兩彙聚到學校,老師辦公室氣氛凝重,領隊老師一臉嚴肅地告知我們,演出活動取消了,因為周恩來總理去世了!我在心裡悵然若失許久......

這樣的學琴方式從小學一直伴隨我高中畢業,雖然快樂多,可實在是太不專業了!因此每每別人問我,你會拉琴?拉一個給我們聽聽!我總是嘟囔著含糊不清地敷衍,嗯,會一點!在我心目中,一定是得會拉完整的,眾所周知的名曲,那才能夠獨奏。可總不免被拉上臺,拉一兩支簡單的時下流行的通俗曲子了事,說起學琴過程中痛苦的記憶,應該就是這個了吧!其實我覺得,分心情拉不同的曲子也是個人的一種情緒喧泄吧!需要很私人的空間,也是很私人的事情。而且很能陪伴一段需要獨自走過的艱難時光。工作成人結婚生子,我的小提琴也久久擱置在大櫥的上面落上一層厚厚的塵埃,極少觸摸。最近的一次,應該是十年前了吧,忘了什麼原因,站在小小的部門舞臺上拉了一曲茉莉花。可是比起同時登臺演奏口風琴名曲的同事,我內心是掙扎的!

兒子獨奏我伴奏

我因為自己的經歷,在兒子小時候也是循循善誘試圖把他帶上學琴之路。剛開始兒子也是歡天喜地,樂於接受的,小小的身影常出現在幼稚園的舞臺、他父親單位年會的舞臺,絲毫沒有我曾經的獨演負擔。可是這萬惡的考級,一點點磨去了他的興致。當時的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希冀他能夠通過專業系統的訓練,達到我不能達到的境地,至少考個八級吧!繁忙的工作之餘,在他日漸繁重的功課面前,我終於放棄了堅持。現在跟兒子談及,他沒有一點想摸琴的意願,估計這學琴的四五年時光於他而言,是痛苦大於快樂。嗯,考級的曲目多是單調無色彩感情乏味而又技法要求高的。初級學者拉起,多是咿咿呀呀難入耳,更別說愉悅心情了!

其實,還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學琴體驗佳!

--------------------------------

撰稿: 鄭立 / 編輯:江潔

京 夜 聊 (jingyelia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