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豐田大眾寶馬都看好的電池黑科技,竟然沒有中國企業什麼事兒?

賣電吹風的戴森之所以雄心勃勃也是自以為掌握了這個獨門秘笈哦。

文 ▍砂糖兔

之前大家總在詬病、也一直很好奇, 為什麼身為全球銷量數一數二的汽車製造商,

豐田在電動汽車上總是那麼慢半拍的節奏呢。 其實豐田之所以看上去對電動車不感冒, 是因為從實用主義角度出發, 電動車目前確實有太多不完美的地方, 它的熱度與消費者的接受度不成正比。

豐田也在暗中憋著勁兒, 因為它早就投入資金研發了一項電池方面的“黑科技”, 並且認為這才是真正能夠改寫電動汽車命運的技術, 那就是固態電池。

這個技術有多牛?

現在電動汽車最困擾你的是什麼?續航里程對不對?因為目前的電池都是液態鋰電池, 你可以理解為裡面就是一汪水(液態的電解質), 鋰離子像個小人兒在正負極之間游來遊去, 這就是充放電的過程了。

這種液態模式的問題就是能量密度有限, 而固態電池是它的三倍, 也就意味著以此為動力的純電動汽車充一次電能跑800-1000公里, 而且充電時間也非常短, 也就是幾分鐘的事情, 再也不要七八個小時耗在那裡充電了。

豐田研究固態電池時間不短了, 今年7月聲稱已經在專利上取得了新進展,

2022年就能推出搭載全固態電池的全新電動汽車, 秒殺特斯拉什麼的都不算事兒。

有此等神技大眾汽車當然不會錯過, 9月份表示其實他們也在計畫研發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的固態電池, 希望能夠在2025年量產。

而這兩天寶馬也投身了這個領域,

找到了美國電池公司Solid Power合作開發下一代固態電池技術。 上個月, 大陸集團也表態考慮投資這項新技術。

戴森的秘密武器也是它, 不過…

前段時間英國企業戴森也宣佈進入造車領域了, 這家吹風機和吸塵器都賣得超貴的技術公司一開始還遮遮掩掩, 後來也乾脆大方承認自己有生產電動汽車的打算, 而且自己不是造一些廉價小車, 要造就是高性能的電動車。

戴森能這麼自信直接殺入高性能純電動車領域, 其實也是因為他們兩年前就以9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電池公司Sakti3, 創始人Ann Marie Sastry也進入了戴森工作, 而固態電池正是她公司的強項。

目前液態鋰電池的成本大約是200-300美元/千瓦時,而固態電池成本則在上萬美元。但是Sakti3公司表示他們有信心將固態電池成本降低到100美元/千瓦時,這就相當了不起了。

但是最近曝出了不太好的消息,這位元大牛創始人已經離開了戴森,雖然還不能說她個人的離開就會對戴森的固態電池研發帶來多大的影響,但畢竟她是核心人物啊,還是讓外界對於戴森的電動汽車能否在2020年前順利上市產生了懷疑。

看到這裡是不是傷心了,難道這麼牛的固態電池技術,就沒中國什麼事嗎?

當然不會,我們的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也已經在這個技術上下功夫了,此外還有被萬向集團收購的菲斯科(Fisker),已經申請了固態鋰電池專利,下個月CES上就會展出,2023年前有可能量產這種電池。

目前液態鋰電池的成本大約是200-300美元/千瓦時,而固態電池成本則在上萬美元。但是Sakti3公司表示他們有信心將固態電池成本降低到100美元/千瓦時,這就相當了不起了。

但是最近曝出了不太好的消息,這位元大牛創始人已經離開了戴森,雖然還不能說她個人的離開就會對戴森的固態電池研發帶來多大的影響,但畢竟她是核心人物啊,還是讓外界對於戴森的電動汽車能否在2020年前順利上市產生了懷疑。

看到這裡是不是傷心了,難道這麼牛的固態電池技術,就沒中國什麼事嗎?

當然不會,我們的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也已經在這個技術上下功夫了,此外還有被萬向集團收購的菲斯科(Fisker),已經申請了固態鋰電池專利,下個月CES上就會展出,2023年前有可能量產這種電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