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到底吃多少才飽?

一直以來, 都經常會聽到媽媽們這樣的訴苦, 原以為孩子大了會輕鬆好帶一些, 沒想到更發愁了, 尤其吃飯最讓人頭疼, 家裡現在每天都在上演吃飯像打仗一般追著餵飯的戲碼, 要不就是一邊編故事一邊哄著孩子吃飯, 還有的一言不合就把嘴巴裡面的飯全部吐出來, 壓根兒不給你機會好好餵飯...”

如何才能愉快地和寶寶吃完一頓飯呢?孩子到底要吃多少才會飽?媽媽們總是被埋怨, 因為沒有逼孩子吃, 才會這麼瘦?孩子到底要吃多少的謎題, 依舊沒有解開。 今天, 明明要帶大家一起解開這個謎。

5歲前的孩子, 爸爸媽媽總是很難抓到孩子的食量, 至於1~3歲的孩子, 受限於語言表達等問題, 要知道孩子飽不飽, 那就更難了, 孩子常常頭一撇, 說不吃就不吃, 不然就是在餐椅上像只毛毛蟲, 讓餵飯變成十大最讓爸媽頭疼的育兒問題之一!這樣就有了奶奶覺得餓和變著花樣哄孩子吃飯,

老鷹抓小雞式追著餵飯的情況。

只是讓他們自己吃, 都吃一點點就飽了, 過去看看孩子吃的量, 通常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心中產生數萬個問號, 這樣會飽嗎?這個現像我更同意, 而且這的確讓我們變得非常難教!

也有很多家長說, 在幼稚園吃的就是多, 吃的就是好, 難道就是要上學, 感受一下團體的氣氛才會學到?

我想給大家描述一下幼稚園都是什麼樣的情況的:每個人的碗裡, 飯就像雞蛋大小一小球而已, 肉菜魚都有, 但份量都很少。 這裡面就有一個方法告訴大家, 非常簡單“讓孩子吃得完”, 是讓孩子吃飯快樂的超級重要原則。

除了追著餵飯還有偏食及挑食問題, 想必也已經困擾很久了!先前的營養調查發現,

國內的孩子有高達5成的比例, 因為挑食而有營養不均衡的問題, 到底要怎麼讓打死都不肯吃的孩子, 把不愛的食物吃進去?

我們從心理學、行為學和食材特性, 來全面提升孩子的飲食品質、飲食習慣!

1.利用多運動多消耗體力, 產生內在肌餓感

很多寶寶沒有食欲, 不是媽媽煮得不好吃, 而是根本就不覺得餓。 其實媽媽們完全可以讓孩子白天都運動, 消耗足夠的體能。 這樣才會有饑餓感才有主動想吃東西的欲望。 我們大人應該也有這樣的感覺, 一天坐著不動, 飯點也一點胃口都沒有。

2.不同菜式搭配、

很多寶寶都喜歡玉米、土豆、黃瓜的味道, 通常可以請小朋友先吃一些這類偏好的食物,

讓喜愛的食物味道存於口中, 混著其他的菜式一起吃就更容易接受一些。

3.顏色搭配好, 視覺影響心情

寶寶2歲以後, 其實可以換成有格子的餐盤吃飯, 利用孩子喜歡色彩的心理及彩色的視覺發展, 讓每一餐都有6種以上的顏色分佈。

心理學發現, 紅色跟黃色的搭配, 會有助於食欲的產生, 讓孩子覺得變好吃, 所以別急著只喂進紅蘿蔔的紅色, 需要搭配一些黃色(如玉米粒, 南瓜)食材, 透過心理學作用, 可以減少偏食, 增加營養素的吸收利用。

4.從食材瞭解, 到動手參與

帶著孩子上市場買菜, 帶著孩子一起包水餃、一起洗菜及煮米, 這些都是他們可以參與的動作。 除了帶著孩子認識食材, 製作過程中也會產生肌餓感, 進一步刺激孩子想要吃的欲,

這是很重要卻很少被重視的步驟。

5.你在孩子面前說挑食, 他會更挑食

多鼓勵、多變化、多陪著吃(全家人一起飲食), 也是讓孩子不挑食很重要的關鍵。 很多爸媽會喂得氣急敗壞, 根據研究, 第一次嘗試就會挑食的食物, 不見得多試幾次不會成功;

更有研究具體指出, 這樣的嘗試多半會在9次之內會成功!所以可能需要多點耐心, 過一陣子再試試, 不要每餐都弄壞孩子用餐的情緒, 這樣孩子跟爸媽都會很開心。

6.咬不爛的菜切碎或多烹飪一會

面對咀嚼能力不好的孩子, 例如肉咬不爛或蔬菜總是吐出來, 平常從飲食中軟中帶硬的漸進式練習是需要的, 例如金針菇不好嚼碎, 就可以先用開水焯一下再切成細小的碎末, 跟其他菜一起烹飪又營養美味也易於消化。

內容來源於掌上育兒學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跟其他菜一起烹飪又營養美味也易於消化。

內容來源於掌上育兒學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