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學武必知”:中國武術的抱拳禮

抱拳禮, 是武術界最常用的禮節之一, 是習武之人拜師、會友、團拜、講話、比賽聚會等場合的重要標誌性禮節。 “抱拳禮”最早源於中國漢民族一種古老的禮節,

就是“作揖”或曰“拱手”。 漢民族這一禮節方式, 可以追溯到周以前, 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子路拱而立。 ”據《周禮》記載, 根據雙方的地位和關係, 當時作揖就已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動作姿勢 並步站立, 左手四指併攏伸直成掌, 拇指屈攏, 右手握拳, 雙手由體側迅速向胸前合抱, 左掌心掩貼右拳面, 兩小臂微內旋撐圓, 肘尖略下垂, 平舉於胸前, 拳掌與胸相距20~30釐米。 頭正, 身直, 目視受禮者。 要點 行禮迅速、精神飽滿、態度誠懇。 含義 寓意為揚善隱惡。 蓋以左手為善, 右手為惡之故。

另有以下幾種解釋1、以左掌表示德、智、體、美四育齊備, 象徵高尚情操、有武德之意;屈左手拇指表示不自大、不驕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習武, 左掌掩右拳相抱, 表示‘以理服人、武不犯禁’來約束勇武本意。 2、左掌右拳兩臂撐圓抱於胸前, 手有五指為“五湖”, 分四個區間為“四海”, 即平時所講“五湖四海”, 過去講“五湖四海皆兄弟”(泛指五洲四洋)表示天下武林是一家,

謙虛團結、以武會友之意。 3、左掌為文, 右拳為武, 表示文武兼學, 虛心渴望求知, 恭候師友或前輩指教。 4、兩手抱於胸前微外翻, 是向對方展示在交手前沒拿暗器, 表示清白、不失光明磊落, 而致以上演繹而成現在的抱拳禮。 應該說“抱拳禮”這一古老的禮儀形式, 在當今社會活動之中, 只有武術界中尚有延續。 當然也有老者相見施以此禮, 但那大多是古稀老者或是耄耋老人。 正式場合的人們多以握手、擁抱, 作為正式的禮儀形式。 我們應該為抱拳禮能在武術界延續至今, 使這一古老的禮儀形式還能顯現於世感到慶倖。 我們也應為傳承這一古老的禮儀, 從自己做起, 修尚武之德, 行尚武之禮。 武術(www.shaolinyuan.com)的抱拳禮與坊間的作揖禮,
還是存有一些不同的。 作揖禮一般是右手握拳, 左手屈指抱握於右拳之上, 將抱拳曲臂抬高於胸前, 並有節奏的微微上下晃動二至三次, 目視受禮之人, 以拳代頭, 示意點頭問候。 而武術的抱拳禮, 則是右手握拳, 左手四指伸直, 拇指內扣, 將左掌掩貼在右拳的拳面上。 拳、掌距前胸20--30釐米, 頭正, 身直, 目視受禮者以表示尊敬。 至於為什麼要左手握拳右手為掌, 坊間有數種說法。 古人認為右手多使用兵器, 故右手具有殺氣, 所以應當內收而握, 左手為上、為善, 要壓住具有殺氣的右手;還有一種說法, 拳代表武力, 而武的真諦為止戈, 所以要以左掌代表的善、正義抑之; 另一種說法為, 右手握拳表示尚武, 以武會友,
以左掌掩左拳喻拳由理來, 左手拇指內扣, 喻不可自大, 應該謙和, 左手四指喻四海之內皆兄弟, 四海武林為一家, 同道應以和為貴, 共同發揚中國的武術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