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武俠還是科幻,《奇門遁甲》搞清楚了嗎?

武俠武俠, 武是功夫, 俠是精神和氣質。 《奇門遁甲》想用西方科幻大片的特效重振武俠片未免太異想天開了。 當武俠片把特效當成第一生產力,

暴露的就是故事創作的倒退。

文 | 千尋

《奇門遁甲》自12月14日上映以來, 前兩日的票房還算不錯, 本以為能靠提檔贏得先機, 卻還是被晚一天上映的《芳華》迅速拉開了距離, 而《芳華》不僅在票房上力壓前者, 也以7.9分的豆瓣評分遠超《奇門遁甲》的4.9分。

《奇門遁甲》由袁和平執導、徐克監製, 《芳華》是馮小剛操刀, 都是名導加持。 身在賀歲檔, 作為典型商業片的《奇門遁甲》應該比《芳華》更有優勢, 但為何就輸了?

說好的奇門遁甲呢?

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的玄學秘術。 自古有雲:學會奇門遁, 來人不用問;精通奇門遁, 能把萬事論。

《三國演義》中, 諸葛亮自稱神人授其《奇門遁甲》三卷, 能助劉備成三國鼎立之勢;《水滸傳》裡, 九天玄女授予宋江《遁甲天書》三卷, 命其替天行道、全忠仗義、輔國安民;《封神演義》中, 薑子牙討伐紂王用的也是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到底是何等神術, 觀眾都想一探究竟, 哪怕僅僅是見證它的玄妙呢?不知道有多少觀眾打著獵奇的心理去看了影片《奇門遁甲》, 但通篇都沒看到玄妙的機關陣法、奇門幻術,

奇門遁甲成了徹頭徹尾的噱頭。

既然定位為東方奇幻, 觀眾最想看的當然是天花亂墜的鬥法場面。 主要人物二師兄諸葛青雲的特點應該是神算, 但他到底是怎麼算的, 算了什麼, 影片並沒有說明, 到了驚世堂憑記號就把掌門人請了出來。 鐵蜻蜓有很多暗器, 蜻蜓發簪、羅盤, 但也作用不明。 還有“霧隱七子”穿山甲、鬼見愁、雷震子、金剛指都各懷絕技, 但僅僅報了個名字, 他們的絕活也沒有詳盡的展示。

這些精彩的、觀眾想看的, 影片都一筆帶過, 稀奇古怪、奇妙詭秘的設定少的可憐, 奇門遁甲也沒玩出花樣。 影片最後, 沒有霧隱門人的施法佈陣, 反而成了特效怪獸之間硬碰硬的鬥爭。 這樣缺乏創造力的東方奇幻, 讓觀眾看得很不過癮。

更奇怪的是, 講東方文化的《奇門遁甲》用的卻是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的模式, 劇情走向也和《正義聯盟》《復仇者聯盟》相仿, 反派是來自外星的妖物, 並且被徹底西化, 白虎的形象和聲音竟和《正義聯盟》裡的荒原狼如出一轍。

這種借題發揮的 “創新”, 無非就是披著東方術法外殼的超級英雄片, 毫無新意。

手中拿個圓盤, 比劃幾句暗語, 就是東方奇幻了嗎?真正的東方奇幻應該是什麼?拿1982年版的《奇門遁甲》來說, 傳說中的移形換影、隔空點穴、飛刀走劍, 既開眼界又有趣, 有古代的妖魔鬼怪又有民間戲曲元素的融合, 即使是老套的故事, 也沒有精緻的特效, 卻總能靠想像力征服觀眾。

《奇門遁甲》影片最大的失敗就在於完全脫離了“奇門遁甲”這個本體。如果說超級英雄的影片故事大都如此,觀眾看個熱鬧也就得了,還指望一部奇幻商業片傳播東方術法文化?但充斥著西方元素還偏要放出東方奇幻這個煙霧彈,是迷惑觀眾還是自掘墳墓呢?一個好題材白白浪費了。

特效在進步,電影在退步

影片的特效自然算是一大看點,尤其在對妖的塑造上。開篇的三眼魚讓人想起了《西遊降魔傳》裡的魚怪,吃人是必不可少的,後面藏身畫中也有幾分武俠的意味。赤目白虎兩個反派,有很強的東西方混合色彩,藍鳳凰是徹底的東方元素,雖然缺乏新意,但也足夠震撼。

影片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在場景上還原了老港片味道的武俠世界,採用章回體的講述方式,也很武俠,前面的故事脈絡還算清晰。第一回刀宜長引出鐵蜻蜓及背後的霧隱門;第二回霧隱門老大交代尋找新掌門的背景;第三回請出了新掌門小圓圈。故事講到一半都還正常,但到後面,反派一出場,劇情就開始崩了。

一個反派放出了另一個反派,卻要各自為戰,最後被無緣無故復活的小圓圈秒殺,小圓圈死之前明明把力量都分給大家,最後有什麼用呢?霧隱門的兄弟都成了打醬油的。

除了劇情的斷裂外,影片在世界觀的構建上同樣不成立。降妖除魔的霧隱門為何請同樣為妖的小圓圈做新掌門,人和妖的關係是怎樣的?影片缺少完整的故事框架,在劈裡啪啦一頓亂打之後,拿著邊角料素材,各種東拉西扯。

當初有人問袁和平為什麼要重拍《奇門遁甲》,他解釋說,因為覺得當年的特效技術不行。這也不難理解,影片把大部分功力都放在了特效上。

武俠武俠,武是功夫,俠是精神和氣質。以前武俠片的特效放在今天確實不佔優勢,但今天有了特效,卻少了武俠的氣質,只剩下五光十色的技術和敘事的不講邏輯,創作者顯然把武俠和科幻搞混了。如果將這部電影當做一部商業科幻動作大片來看,特效、畫面總體還是不錯,但把特效當成第一生產力,暴露的則是故事創作的倒退。

在這個漫天特效的時代,想靠特效重振武俠片未免太異想天開了。江湖已經不是那個江湖,觀眾也不再是以前的觀眾,他們不僅要看特效,更在意強大的故事內核。

誰都不能成為爛片的遮羞布

《奇門遁甲》請來了不少大咖,周冬雨、倪妮、大鵬、李治廷、柳岩,但現在只有演員似乎已經不能讓觀眾買單了。《奇門遁甲》上映之前,觀眾對主演陣容的瞭解不多,相反,影片把幕後主創大肆宣傳了一番,早早就放出風聲。因為他們知道,光有演員已經騙不了觀眾了,也保證不了一部好片子,所以亮出了靠譜的幕後團隊。

袁和平和徐克是多年的搭檔,兩人曾合作過不少經典,不知有多少人是看了海報上袁和平、徐克兩個名字去看的《奇門遁甲》。之前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張藝謀的《長城》,王家衛監製、張嘉佳執導並擔任編劇的《擺渡人》。觀眾沖著大師的名氣看了影片,卻發現是個爛片。

當下,電影製作拼完了IP拼演員,拼完了演員又開始拼幕後團隊。以前用流量明星做噱頭,往往引來爛片之聲,現在搬出了名導大師,卻還是不能倖免,反倒是一些處女作導演開始嶄露頭角。

為何名導總拍爛片?有人覺得,他們都抱著“幹一票大的就金盆洗手”的想法,有人認為或許他們真的老了,跟不上時代了,也有人說,是觀眾期望太高了。

當初,張藝謀被爛片拉下神壇的時候回應過,他說,“觀眾好像對我們的電影評判標準都是特別嚴苛的,但對人家的電影,又用的是另一套評判標準。這就是典型的雙重標準”。

其實很簡單,一個人過去的輝煌歷史並不能決定他們現在作品品質的好壞,就算有了一兩部經典,也不能保證一輩子都拍好電影。電影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導演、製片、演員、編劇少了哪一環都不行,所以即使有了大師名導、有了戲骨,也不能扭轉局面,成為影片品質的保障。

但這些大師既然要靠自己的名氣吸引觀眾來捧場,總得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觀眾吧,不能自己名利雙收了,還不讓觀眾以高標準評判。沖著袁八爺和徐老怪的黃金搭檔去看了《奇門遁甲》,卻還是新瓶裝舊酒,說不過去吧。

《奇門遁甲》影片最大的失敗就在於完全脫離了“奇門遁甲”這個本體。如果說超級英雄的影片故事大都如此,觀眾看個熱鬧也就得了,還指望一部奇幻商業片傳播東方術法文化?但充斥著西方元素還偏要放出東方奇幻這個煙霧彈,是迷惑觀眾還是自掘墳墓呢?一個好題材白白浪費了。

特效在進步,電影在退步

影片的特效自然算是一大看點,尤其在對妖的塑造上。開篇的三眼魚讓人想起了《西遊降魔傳》裡的魚怪,吃人是必不可少的,後面藏身畫中也有幾分武俠的意味。赤目白虎兩個反派,有很強的東西方混合色彩,藍鳳凰是徹底的東方元素,雖然缺乏新意,但也足夠震撼。

影片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在場景上還原了老港片味道的武俠世界,採用章回體的講述方式,也很武俠,前面的故事脈絡還算清晰。第一回刀宜長引出鐵蜻蜓及背後的霧隱門;第二回霧隱門老大交代尋找新掌門的背景;第三回請出了新掌門小圓圈。故事講到一半都還正常,但到後面,反派一出場,劇情就開始崩了。

一個反派放出了另一個反派,卻要各自為戰,最後被無緣無故復活的小圓圈秒殺,小圓圈死之前明明把力量都分給大家,最後有什麼用呢?霧隱門的兄弟都成了打醬油的。

除了劇情的斷裂外,影片在世界觀的構建上同樣不成立。降妖除魔的霧隱門為何請同樣為妖的小圓圈做新掌門,人和妖的關係是怎樣的?影片缺少完整的故事框架,在劈裡啪啦一頓亂打之後,拿著邊角料素材,各種東拉西扯。

當初有人問袁和平為什麼要重拍《奇門遁甲》,他解釋說,因為覺得當年的特效技術不行。這也不難理解,影片把大部分功力都放在了特效上。

武俠武俠,武是功夫,俠是精神和氣質。以前武俠片的特效放在今天確實不佔優勢,但今天有了特效,卻少了武俠的氣質,只剩下五光十色的技術和敘事的不講邏輯,創作者顯然把武俠和科幻搞混了。如果將這部電影當做一部商業科幻動作大片來看,特效、畫面總體還是不錯,但把特效當成第一生產力,暴露的則是故事創作的倒退。

在這個漫天特效的時代,想靠特效重振武俠片未免太異想天開了。江湖已經不是那個江湖,觀眾也不再是以前的觀眾,他們不僅要看特效,更在意強大的故事內核。

誰都不能成為爛片的遮羞布

《奇門遁甲》請來了不少大咖,周冬雨、倪妮、大鵬、李治廷、柳岩,但現在只有演員似乎已經不能讓觀眾買單了。《奇門遁甲》上映之前,觀眾對主演陣容的瞭解不多,相反,影片把幕後主創大肆宣傳了一番,早早就放出風聲。因為他們知道,光有演員已經騙不了觀眾了,也保證不了一部好片子,所以亮出了靠譜的幕後團隊。

袁和平和徐克是多年的搭檔,兩人曾合作過不少經典,不知有多少人是看了海報上袁和平、徐克兩個名字去看的《奇門遁甲》。之前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張藝謀的《長城》,王家衛監製、張嘉佳執導並擔任編劇的《擺渡人》。觀眾沖著大師的名氣看了影片,卻發現是個爛片。

當下,電影製作拼完了IP拼演員,拼完了演員又開始拼幕後團隊。以前用流量明星做噱頭,往往引來爛片之聲,現在搬出了名導大師,卻還是不能倖免,反倒是一些處女作導演開始嶄露頭角。

為何名導總拍爛片?有人覺得,他們都抱著“幹一票大的就金盆洗手”的想法,有人認為或許他們真的老了,跟不上時代了,也有人說,是觀眾期望太高了。

當初,張藝謀被爛片拉下神壇的時候回應過,他說,“觀眾好像對我們的電影評判標準都是特別嚴苛的,但對人家的電影,又用的是另一套評判標準。這就是典型的雙重標準”。

其實很簡單,一個人過去的輝煌歷史並不能決定他們現在作品品質的好壞,就算有了一兩部經典,也不能保證一輩子都拍好電影。電影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導演、製片、演員、編劇少了哪一環都不行,所以即使有了大師名導、有了戲骨,也不能扭轉局面,成為影片品質的保障。

但這些大師既然要靠自己的名氣吸引觀眾來捧場,總得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觀眾吧,不能自己名利雙收了,還不讓觀眾以高標準評判。沖著袁八爺和徐老怪的黃金搭檔去看了《奇門遁甲》,卻還是新瓶裝舊酒,說不過去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