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藝范」孫國興:靈魂作色彩,生命繪胡楊

胡楊立于時光之中,

無聲地記錄著它自身所經歷的風雨滄桑。

那麼, 誰來記錄胡楊呢?

孫國興拿起了他的畫筆。

本報記者 李明辰 李雪松

圖片由本報記者 李明辰 翻拍

《胡楊》系列之一 (油畫)60×80mm 作於2017年4月

來到克拉瑪依文化館, 乘電梯到達孫國興位於四樓的工作室, 還沒進門, 就看見外牆上掛滿了一幅幅描繪胡楊的油畫作品——斷折、扭曲、乾枯、倒下卻仍然挺拔, 天空不必晴好, 甚至多見陰鬱, 但胡楊的枝幹卻在匍匐中昂然不屈……這批作品, 都是孫國興近一年以來陸續創作的。

對孫國興來說, 這種在克拉瑪依人看來已經稀鬆平常, 甚至在藝術圈裡都早已經被歌頌千遍的藝術形象, 仍然散發著極大的魅力和個性。

《胡楊》系列之二 (油畫)60×80mm 作於2017年5月

生於苦難

孫國興喜歡觀察在艱苦環境中生長的胡楊, 這些胡楊外表看來瘦瘦小小, 由於大風的常年摧殘, 枝幹也大多歪七扭八, 但這些胡楊卻往往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只要地下有一點點水源, 胡楊的根就能一路追蹤而去, 橫向的根系長度可以達到百米之長。

哪怕是只有30多釐米高的小胡楊樹, 地下的根系也有幾米之深。

“這種胡楊, 你想拔, 是拔不動它的, 胡楊立足了, 誰都無法撼動它。 ”孫國興說, “不經歷苦難和風霜的生命, 或許能夠獲得漂亮的外表, 但內心卻不堪一擊。 只有將自己的根不斷深入, 堅強成長的生命, 才有可能不朽。 ”

《胡楊》系列之三 (油畫)60×80mm 作於2017年7月

帶著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孫國興一連數次前往胡楊林創作。 面對一棵枝幹彎曲的胡楊, 孫國興總能看見環境在它身上雕刻下的記憶, 傷痕是頑強的注腳, 死亡是戰鬥之後的壯烈, 只有生在苦難之中的胡楊, 才能給他帶來創作的激情。

克拉瑪依的天空大多時間非常晴朗, 但孫國興筆下的油畫背景中, 胡楊卻總是生活在灰暗的天空之下。

孫國興說, 這樣畫有三方面的考慮, 首先從系列畫的創作統一性來說, 十幾幅作品要有一定的連續性, 色彩的使用上要相對連貫;其次, 就單幅作品來說, 如果天空飽和度過高, 人的視線重點會被更明快的色彩吸引, 無法突出胡楊的主題形象;第三,色彩偏暗的天空在藝術寓意上,是為了表現胡楊身處的惡略環境,體現胡楊精神。

《胡楊》系列之四 (油畫)60×80mm 作於2017年10月

在構圖上,孫國興則較為隨意,但在他最新創作的胡楊系列油畫中,他卻特別描繪了一張戈壁胡楊成片生長的大場景畫面,而不是一貫使用的特寫鏡頭,為什麼不用特寫而使用全景的視角呢?

孫國興表示,大片的胡楊林可以體現一種群體的意志,描繪大場景是為了展現胡楊生存的大環境。大環境更能體現出胡楊的精神,通過帶感情的筆觸勾勒寫景狀物,並用寫實的手法去表現,這樣的創作會適合所有熱愛藝術的人們雅賞。

比如這幅主打作品,整體用色深沉凝重,畫面由遠而近、自上而下可大致分為深灰、深黃、深褐三個色調,三種色彩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分界,而是自然轉換,漸次加重。畫面中部的胡楊的葉子、地上的雜草,都是黃中帶些微綠,而胡楊的枝幹,則運用濃重成熟的深黃加幾筆褐色,以突出它堅韌向上的品格。最近處的大片暗影,則表現出胡楊林的深遠和闊大。縱觀整體,胡楊林那種飽經風霜的滄桑感和不屈求生的精神躍然紙上。

《胡楊》系列之五 (油畫)60×80mm 作於2017年9月

立于時光

因為敬畏,孫國興的胡楊都是以現實主義為基調。

“我不想添加本不存在的東西,對於胡楊來說,過多的修飾就是在畫蛇添足。我不覺得我有強于自然的能量,來撼動胡楊千百年來的歲月記憶和痕跡。”孫國興說。

孫國興的畫,大多描繪的是胡楊的枝幹,在他看來,葉雖美,卻非胡楊精神的精髓所在,只有深入它的枝幹,才能看見這株生命的脈絡所在。

《胡楊》系列之六 (油畫)60×80mm 作於2017年2月

在孫國興看來,很多時候,藝術作品中的胡楊和現實中的胡楊存在很大的差別,這主要是因為創作者自身會對胡楊進行藝術加工,以此來凸顯一些創作者本身想要傳達的資訊。但孫國興不喜歡這樣。他認為,胡楊所傳達的是自然本身千百年形成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天地歲月帶來的,是生命本身的積累,一個人的能力還不具備臆想出這種生命之外的附加。

孫國興說:“觀察胡楊的時候,我會想到初到戈壁的父輩,想到克拉瑪依的過去。我覺得,胡楊在我們之前,就已經駐守在這塊土地上了,它們看遍了這塊土地的風雨變遷,也注視著生活在這裡的人。”

他常常對著一株胡楊凝思,觀察枝幹的每個線條的走勢和每處細小的扭轉,仿佛在閱讀一本書,閱讀時間在一棵植物身上寫下的語言,傾聽它所經歷的故事。

《胡楊》系列之七 (油畫)60×80mm 作於2017年11月

孫國興的畫筆,塗抹出灰色的天空和深沉的土地,畫面中的胡楊雖飽經風霜卻依舊顯露出偏暖的色調。它們並不高大,甚至毫不起眼,但這些都只是表像,有一個比畫面寬大十倍的根系已經在大地之下蔓延連接。只要有一棵胡楊還活著,檉柳、羅布麻、駱駝刺、鈴鐺刺等十多種植物就都可以在胡楊周圍生長。

孫國興

男,1966年11月出生於克拉瑪依。

藝·術·簡·介

1982年考入新疆藝術學院油畫系,1986年在克拉瑪依市群眾藝術館參加工作。1991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為新疆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克拉瑪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克拉瑪依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 。

油畫作品《戈壁金秋》參加全國第12屆“群星獎”展覽獲優秀獎;素描作品《對話》參加“黑與白的旋律”克拉瑪依首屆素描展獲“金獎”;油畫作品《憩·系列2》獲克拉瑪依第十八屆“黑寶石獎”;油畫作品《塔里木人》獲克拉瑪依第二屆“政府文藝獎”;油畫《工地》、《油田記憶》在“全國企業書法美術攝影創作展系列活動”中,被評為繪畫類優秀作品獎。

編輯 張濤

無法突出胡楊的主題形象;第三,色彩偏暗的天空在藝術寓意上,是為了表現胡楊身處的惡略環境,體現胡楊精神。

《胡楊》系列之四 (油畫)60×80mm 作於2017年10月

在構圖上,孫國興則較為隨意,但在他最新創作的胡楊系列油畫中,他卻特別描繪了一張戈壁胡楊成片生長的大場景畫面,而不是一貫使用的特寫鏡頭,為什麼不用特寫而使用全景的視角呢?

孫國興表示,大片的胡楊林可以體現一種群體的意志,描繪大場景是為了展現胡楊生存的大環境。大環境更能體現出胡楊的精神,通過帶感情的筆觸勾勒寫景狀物,並用寫實的手法去表現,這樣的創作會適合所有熱愛藝術的人們雅賞。

比如這幅主打作品,整體用色深沉凝重,畫面由遠而近、自上而下可大致分為深灰、深黃、深褐三個色調,三種色彩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分界,而是自然轉換,漸次加重。畫面中部的胡楊的葉子、地上的雜草,都是黃中帶些微綠,而胡楊的枝幹,則運用濃重成熟的深黃加幾筆褐色,以突出它堅韌向上的品格。最近處的大片暗影,則表現出胡楊林的深遠和闊大。縱觀整體,胡楊林那種飽經風霜的滄桑感和不屈求生的精神躍然紙上。

《胡楊》系列之五 (油畫)60×80mm 作於2017年9月

立于時光

因為敬畏,孫國興的胡楊都是以現實主義為基調。

“我不想添加本不存在的東西,對於胡楊來說,過多的修飾就是在畫蛇添足。我不覺得我有強于自然的能量,來撼動胡楊千百年來的歲月記憶和痕跡。”孫國興說。

孫國興的畫,大多描繪的是胡楊的枝幹,在他看來,葉雖美,卻非胡楊精神的精髓所在,只有深入它的枝幹,才能看見這株生命的脈絡所在。

《胡楊》系列之六 (油畫)60×80mm 作於2017年2月

在孫國興看來,很多時候,藝術作品中的胡楊和現實中的胡楊存在很大的差別,這主要是因為創作者自身會對胡楊進行藝術加工,以此來凸顯一些創作者本身想要傳達的資訊。但孫國興不喜歡這樣。他認為,胡楊所傳達的是自然本身千百年形成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天地歲月帶來的,是生命本身的積累,一個人的能力還不具備臆想出這種生命之外的附加。

孫國興說:“觀察胡楊的時候,我會想到初到戈壁的父輩,想到克拉瑪依的過去。我覺得,胡楊在我們之前,就已經駐守在這塊土地上了,它們看遍了這塊土地的風雨變遷,也注視著生活在這裡的人。”

他常常對著一株胡楊凝思,觀察枝幹的每個線條的走勢和每處細小的扭轉,仿佛在閱讀一本書,閱讀時間在一棵植物身上寫下的語言,傾聽它所經歷的故事。

《胡楊》系列之七 (油畫)60×80mm 作於2017年11月

孫國興的畫筆,塗抹出灰色的天空和深沉的土地,畫面中的胡楊雖飽經風霜卻依舊顯露出偏暖的色調。它們並不高大,甚至毫不起眼,但這些都只是表像,有一個比畫面寬大十倍的根系已經在大地之下蔓延連接。只要有一棵胡楊還活著,檉柳、羅布麻、駱駝刺、鈴鐺刺等十多種植物就都可以在胡楊周圍生長。

孫國興

男,1966年11月出生於克拉瑪依。

藝·術·簡·介

1982年考入新疆藝術學院油畫系,1986年在克拉瑪依市群眾藝術館參加工作。1991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為新疆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克拉瑪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克拉瑪依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 。

油畫作品《戈壁金秋》參加全國第12屆“群星獎”展覽獲優秀獎;素描作品《對話》參加“黑與白的旋律”克拉瑪依首屆素描展獲“金獎”;油畫作品《憩·系列2》獲克拉瑪依第十八屆“黑寶石獎”;油畫作品《塔里木人》獲克拉瑪依第二屆“政府文藝獎”;油畫《工地》、《油田記憶》在“全國企業書法美術攝影創作展系列活動”中,被評為繪畫類優秀作品獎。

編輯 張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