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比起演員鄧超,我更愛這部敏感片的大膽

不當導演, 認真演戲的超哥, 真帥掉渣!

電視劇《甜蜜蜜》裡瘋狂卻深情的雷雷, 演活了多少女孩心目中那個蔫壞蔫壞的他。

《美人魚》中賤萌的劉軒,

笑點淚點齊發。

《烈日灼心》憂鬱焦慮的辛小豐一角, 他也能完美駕馭。

特別是最後那段死刑戲, 身體力行告訴我們什麼叫演員的信念感。

而這一次, 他同樣。

不負眾望——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本片改編自“國內近十年最好的犯罪小說”《心理罪》系列的最終篇《城市之光》。

它也被稱為小說的“高潮”。

天才心理側寫師方木(鄧超 飾), 在“獨孤求敗”了四本書之後, 終於迎來“宿命的敵人”江亞(阮經天 飾)。

他們其實很像。

同樣的聰明, 同樣的自負。

只不過一念成佛, 一念成魔。

江亞自詡“城市之光”, 用以暴制暴的方式照亮城市;方木為求“真正的正義”, 甘願把自己耗盡, 也要熄滅這道光。

半白的淩亂長髮, 不修邊幅滿臉胡渣。

鄧超刻意扮醜, 成功顛覆觀眾對網劇及李易峰《心理罪》中方木學生青澀形象的既定印象。

此時的方木, 褪去輕狂。

破案追凶多靠智慧與經驗, 而不是直覺。

影片中他一出場, 便用“醫生”的假身份, 拆穿兇手自稱有“精神分裂”的謊言。

讓員警米楠(劉詩詩 飾)刮目相看。

但方木即使從少年變成大叔, 骨子裡對破案的執著與熱愛依舊沒變。

他的眼睛, 只有到犯罪現場才會發光。

遇到江亞,他痛惡對方罪行的同時,也因這場旗鼓相當的較量而興奮。

如對方所願的方式殺回去,還是堅守員警的正義底線?

無疑是方木將要面臨的最大心理考驗。

而鄧超將方木這一矛盾體演得入木三分。

初遇江亞時的勝券在握,證據不足時的氣急敗壞,自我犧牲時的堅定從容等情緒,被他處理得極其自然且富有層次。

還原了讀者心目中那個獨一無二的方木。

“勁敵”阮經天當然不甘示弱。

雖然觀眾一開始就知曉黑斗篷下是小天那張俊臉,但還是會被他言語的冷冽和行為的殘暴嚇得瑟瑟發抖。

不愧是在片場與鄧超“互看兩厭”的男人。

就連開拍前遭遇演技質疑的劉詩詩,此番也交了張讓觀眾滿意的答卷。

文戲稍顯生硬但不出戲,打戲乾淨俐落盡顯女警英姿。

米楠俏皮又敬業的人物形象,算是立起來了。

同樣為演技助力的,還有出場雖短,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律師任川(郭京飛 飾)

與方木組邪教cp的萌萌噠少女廖亞凡(文淇 飾)。

以及睡著都能拿影后的江亞妻子魏巍(林嘉欣 飾)。

可儘管全員演技線上,影片在豆瓣的評分才剛過及格線。

給差評的網友,大多理由是沒有懸疑片該有的燒腦,以及犯罪片裡最精彩的高智商對決。

比起《嫌疑犯x的獻身》、《七宗罪》等經典差選了。

但小深覺得,本片不能用傳統犯罪懸疑片的角度去欣賞。

它早早就自爆了兇手,也根本沒把時間花在分析如何完美的犯罪手法上。

而是更注重影片的現實意義,以及角色之間的心理博弈。

不少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影片在兩個月前經歷過一次突然撤檔。

同期的《芳華》是幸運的,遲了點但好在人家一刀未剪。

本片就沒那麼走運了。

因為太敏感,直到一星期前才哢哢過審。

動過刀的地方至少有兩處。

它觸及的是國內同類題材從來到過的地方——真實社會。

裡面的案子都離我們太近了。

因體罰而導致學生自殺的無良教師,因拆遷費而將親生母親趕出家門的不孝子,因違章停車而耽誤消防車救火的惡司機,因貪利而人性泯滅的壞律師……

觀影途中,你會覺得它們像極了我們前段時間的那些輿論焦點事件——辱母案、江歌案、三色幼稚園……

法律無法制裁的犯罪,就讓民怨來發聲。

而江亞,就是那個被民眾召喚出來的“正義使者”、“城市之光”。

誰在熱搜上被人吐口水,他就將槍口指向誰。

城市裡喊“殺”的聲音夠多,他就開槍。

用法律匡扶正義的員警們辛酸且無奈。

因為“城市之光”不是一個人,他的背後還有無數的支持者。

當“惡被無限放大善被粉碎成渣”,人們內心的戾氣仿佛找到了宣洩口。

或許法律之外的以暴制暴,才是實現公平正義的唯一辦法。

江亞可以光明正大的作案,因為他才是人民心目中英雄。

可當裡面的“犯錯者”,一聲聲哭喊著自己不是故意的;當裡面的“惡人”,以兒女的身份交代照顧好自己家人的遺言時。

他們和鍵盤前下殺手的“大俠”們,誰更面目可贈,觀眾也說不出了。

當江亞以“制裁”之名,傷害到無辜時。

他所謂的“正義”,也變得可笑起來。

法律存在漏洞,社會時有不公。

但這就是我們“以暴制暴”的理由嗎?

如果暴力能解決問題,那信仰暴力的弱肉強食社會,又何談正義?

正如原著作者雷米說的——暴力固然強大,然而,更強大的,是勇氣和彼此原諒。

用正義的程式去解決,相信程式會變得越來越完善,對於普通人的保護才更安全,更可靠。

理性與正義,才是這個城市需要的一縷強光。

這個世界並不美好,但卻值得我們為之奮鬥。

遇到江亞,他痛惡對方罪行的同時,也因這場旗鼓相當的較量而興奮。

如對方所願的方式殺回去,還是堅守員警的正義底線?

無疑是方木將要面臨的最大心理考驗。

而鄧超將方木這一矛盾體演得入木三分。

初遇江亞時的勝券在握,證據不足時的氣急敗壞,自我犧牲時的堅定從容等情緒,被他處理得極其自然且富有層次。

還原了讀者心目中那個獨一無二的方木。

“勁敵”阮經天當然不甘示弱。

雖然觀眾一開始就知曉黑斗篷下是小天那張俊臉,但還是會被他言語的冷冽和行為的殘暴嚇得瑟瑟發抖。

不愧是在片場與鄧超“互看兩厭”的男人。

就連開拍前遭遇演技質疑的劉詩詩,此番也交了張讓觀眾滿意的答卷。

文戲稍顯生硬但不出戲,打戲乾淨俐落盡顯女警英姿。

米楠俏皮又敬業的人物形象,算是立起來了。

同樣為演技助力的,還有出場雖短,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律師任川(郭京飛 飾)

與方木組邪教cp的萌萌噠少女廖亞凡(文淇 飾)。

以及睡著都能拿影后的江亞妻子魏巍(林嘉欣 飾)。

可儘管全員演技線上,影片在豆瓣的評分才剛過及格線。

給差評的網友,大多理由是沒有懸疑片該有的燒腦,以及犯罪片裡最精彩的高智商對決。

比起《嫌疑犯x的獻身》、《七宗罪》等經典差選了。

但小深覺得,本片不能用傳統犯罪懸疑片的角度去欣賞。

它早早就自爆了兇手,也根本沒把時間花在分析如何完美的犯罪手法上。

而是更注重影片的現實意義,以及角色之間的心理博弈。

不少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影片在兩個月前經歷過一次突然撤檔。

同期的《芳華》是幸運的,遲了點但好在人家一刀未剪。

本片就沒那麼走運了。

因為太敏感,直到一星期前才哢哢過審。

動過刀的地方至少有兩處。

它觸及的是國內同類題材從來到過的地方——真實社會。

裡面的案子都離我們太近了。

因體罰而導致學生自殺的無良教師,因拆遷費而將親生母親趕出家門的不孝子,因違章停車而耽誤消防車救火的惡司機,因貪利而人性泯滅的壞律師……

觀影途中,你會覺得它們像極了我們前段時間的那些輿論焦點事件——辱母案、江歌案、三色幼稚園……

法律無法制裁的犯罪,就讓民怨來發聲。

而江亞,就是那個被民眾召喚出來的“正義使者”、“城市之光”。

誰在熱搜上被人吐口水,他就將槍口指向誰。

城市裡喊“殺”的聲音夠多,他就開槍。

用法律匡扶正義的員警們辛酸且無奈。

因為“城市之光”不是一個人,他的背後還有無數的支持者。

當“惡被無限放大善被粉碎成渣”,人們內心的戾氣仿佛找到了宣洩口。

或許法律之外的以暴制暴,才是實現公平正義的唯一辦法。

江亞可以光明正大的作案,因為他才是人民心目中英雄。

可當裡面的“犯錯者”,一聲聲哭喊著自己不是故意的;當裡面的“惡人”,以兒女的身份交代照顧好自己家人的遺言時。

他們和鍵盤前下殺手的“大俠”們,誰更面目可贈,觀眾也說不出了。

當江亞以“制裁”之名,傷害到無辜時。

他所謂的“正義”,也變得可笑起來。

法律存在漏洞,社會時有不公。

但這就是我們“以暴制暴”的理由嗎?

如果暴力能解決問題,那信仰暴力的弱肉強食社會,又何談正義?

正如原著作者雷米說的——暴力固然強大,然而,更強大的,是勇氣和彼此原諒。

用正義的程式去解決,相信程式會變得越來越完善,對於普通人的保護才更安全,更可靠。

理性與正義,才是這個城市需要的一縷強光。

這個世界並不美好,但卻值得我們為之奮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