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外大咖暢談“一帶一路”,溫州收穫不少新項目新觀點!

12月6日, 一帶一路(首屆)全球商協會會長大會暨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論壇在市人民大會堂舉行。 本次活動吸引了希臘、羅馬尼亞等國家駐華機構代表和來自海內外的商協會會長、商界精英及社會知名人士到場參會, 與會人員就"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開深入討論。

圖為嘉賓對話環節

受市委市政府委託, 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陳作榮到場向大會表示祝賀。 他在致辭中說, 溫州曾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籌建中的杭溫高鐵建成後, 溫州向西僅需半小時就能抵達"新絲路新起點"的義烏, 向南則可直奔"一帶一路"福建核心區, 出海北上即是寧波·舟山組合港、上海自貿區。 溫州在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上會大有作為、大有可為。 他建議, 建立國際視野, 深度融合世界經濟形勢;把握發展機遇, 對接中央、地方經濟政策;以"切實、可行、持續"發展為理念,

共同推進溫州經濟的產業化、國際化發展進程。

大會上, 嘉賓們的座位前均配有耳機, 會議採用中、英同聲傳譯。

在6日上午進行的一帶一路(首屆)全球商協會會長大會上, 聯合國訓練研究所CIFAL上海主任王根祥、法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委員蔡垂彪、"一帶一路"服務機制主席王麗等人分別上臺發言。

王根祥說, 他們正在構建四大平臺, 即全球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平臺、智力資源平臺、產業發展平臺和金融支撐平臺, 以此促進全球科技創新網路發展。 蔡垂彪稱,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 不少法國企業已經同中企開展合作。 "一帶一路"是國際多邊主義的一部分, 實現了經濟全球化平衡。 王麗說, "一帶一路"建設已獲得絲路沿線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政治層面, "一帶一路"已達成了廣泛共識。 本次大會作為一個促進國際間經貿合作、金融投資、服務共用的多元平臺, 將連結全球, 建立交互體系, 是時代的需求。

6日下午舉行的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論壇上,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副主任吳玉剛、歐盟指導委員會和環境監測委員會委員Tzovolos George也先後致辭。

本次大會還舉行了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網路與溫州市科學技術局共建溫州創新基地簽約、一帶一路服務機制溫州辦公室與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溫州調解室簽約暨授牌、歐洲商會會長聯盟與全球商協會會長大會組委會共建中歐品牌交易中心等專案簽約儀式。 此外, 天坤國際與波蘭雅蓋隆大學簽約教育培訓項目、與馬爾他學校簽約互聯網人才培訓項目、與歐洲商會會長聯盟簽約國際化拓展項目。 氫創投資與歐洲商會會長聯盟簽約國際聯合投資項目。

各位嘉賓按下啟動球, 標誌著全球商協會共用平臺"商企幫"正式啟動。

當天, 全球商協會共用平臺"商企幫"也在大會上正式啟動並亮相, 全球商協會會長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商企幫聯合創始人、溫州市四川商會終身名譽會長唐博介紹了"商企幫"。 該平臺是一款為全球商協會提供標準化、規範化的商業社交類應用和資源分享平臺。 此次大會還開設了項目對接會,來自希臘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代表、企業代表與商協會會長面對面交流洽談。

近年來,38萬溫州人雲集"一帶一路"沿線57個國家和地區經商創業,為"一帶一路"縱深推進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橋樑。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正是在此背景下,一帶一路(首屆)全球商協會會長大會在溫州應運而生。

新時代下"一帶一路"合作前景廣闊看看中外大咖都說了些啥

在12月6日舉行的一帶一路(首屆)全球商協會會長大會暨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論壇上,數位中外嘉賓圍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表主題演講,博得現場陣陣掌聲。

以下為部分上臺嘉賓的精彩發言節選。

張志剛(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原會長)

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內容非常豐富,既包括開放範圍的擴大、領域的拓寬、層次的加深,也包括開放方式的創新、佈局的優化和品質的提升。要準確把握全面開放的基本內涵,必須堅持五個"更好的結合":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的結合,更高品質地"引進來",更卓有成效地"走出去",拓展國內發展空間;堅持沿海開放與內陸沿邊開放更好的結合,優化區域開放的佈局;堅持製造領域與服務領域更好的結合,以高水準的開放促進深層次的結構調整;堅持向發達國家開放與向發展中國家開放更好的結合,擴大國與國的利益交匯點,形成更大的同心圓,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多邊開放與區域開放更好的結合,做好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建設者和貢獻者。

今後一個時期,對外開放路線圖的新舉措主要有六個方面: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貿易強國建設,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貿易自由便捷化等。

週一平(前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主任、前聯合國秘書長南南合作特使、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絲路學院院長)

"一帶一路"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全球倡議,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歷史機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需要中國經驗,中國方案。目前,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入"一帶一路"共商共建體系。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許多國家與中國簽訂了有關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物流、海關、旅遊等互惠互利的合作協定。中國企業正在"一帶一路"上創造著中國奇跡,這些凝結著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製造、中國標準的重大專案,正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國故事、中國標杆、中國驕傲、中國名片。

當然,中國企業"走出去"還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要對所在國的政治、經濟、現實、法律環境、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有充分瞭解,因地制宜,要走得遠就要有新思路,具備全球視野、責任感和使命感。

李嘉慧("一帶一路"服務機制秘書長)

"一帶一路"將是中國未來若干年內對外政策的核心。"一帶一路"的提出,將使沿線國家間的貿易壁壘大幅減少,投資環境將得到極大的改善,促進商品和服務全球流通。隨著各類投資基金的湧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未來發展擁有大量資金和商業機會。

溫州人素以"敢闖天下、善闖天下"而著稱世界,過去,溫州人是通過勞動密集型方式"走出去",這是"走出去"的1.0版本。之後,溫州人通過辦中國商品城、辦工業園"走出去",這是"走出去"的2.0版本。現階段,我們應該想到的是如何創新地"走出去"。

韋學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網路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上海突出貢獻專家協會副秘書長)

國際化人才是保障全球科技創新和"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重要角色,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資源。國際化人才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和能力,還要具備跨越地域、文化甚至時代局限的能力,求真、求新、創新意識強,並精通相關外語、熟悉國際規則、具有國際視野。

全球科技創新和"一帶一路"倡議是世界性的話題和宏大的系統工程。實現"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國際化人才的發展還存在著地域分佈不均衡、結構不合理、人才觀念差異化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國出臺了"千人計畫"等項目,對國際化人才保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Nikoletta Kaperoni(希臘-中國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協會執行會長)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有助於沿線國家共同磋商,實現合作共贏,彼此能夠加深文化理解,使得東西方之間文化通過交流獲得更好地傳播。在構建多方參與的全球治理體系中,以全球視野促進"一帶一路"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

希臘向來與中國保持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以及在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領域的合作,共同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希臘非常希望能夠參與到"一帶一路"的發展建設中來,並自信能夠幫助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走向全球。

希臘正在尋求雙邊或多邊合作。我此次代表希臘中小企業來到中國,來到溫州,尋找企業能夠參與到希臘的基礎設施建設中。當然,也歡迎希臘的大型企業能夠積極參與進來,與中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人物名片

亞歷山大,蓬荼意中高新專案協會會長。在義大利致力於環保、海洋發電、生物醫學等多類高新專案,致力於架起

在一帶一路(首屆)全球商協會會長大會暨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論壇上,來自義大利的蓬荼意中高新專案協會會長亞歷山大上臺發言,並與嘉賓按下全球商協會共用平臺"商企幫"啟動球(如圖),助力"一帶一路"上各國商協會更標準更規範地商業社交和資源分享。

會議議程十分緊湊,記者傳了張小紙條給亞歷山大,希望他能在會後接受採訪。亞歷山大看完紙條後,微笑地點頭答應。

中午12點,會議結束。亞歷山大身邊圍著不少企業代表,希望能有合作機會。他一一遞上名片,不斷用中文說"好的,好的"。等"忙好"後,他如約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我的使命就是把義大利最好的技術帶來,

架起兩國高新專案之間的橋樑"

"亞歷山大"諧音"壓力山大",好在作為蓬荼意中高新項目協會會長的亞歷山大此次來溫並沒有感到壓力,他顯得很高興。

亞歷山大說:"我愛中國,我愛中國人,我愛中國文化。"一開口,全場便被他那不標準的普通話逗樂了。

"我的使命就是把義大利最好的技術、專案、產品帶到中國,架起義大利和中國高新專案之間的橋樑。"亞歷山大說,不久前,他的一個實驗室落戶湖州,研發節能環保技術。

談及對溫州的印象,他說溫州很美麗,很美好。

"現在是一個絕好的時機,

可以把'溫州造'的牌子打得更響"

對於溫州,這個來自義大利的男人是做過功課的。他說:"在義大利有相當數量的溫州人,我喜歡你們的城市,和你們。溫州本地人和義大利的溫州人有些不一樣,溫州本地人很友好善良,義大利溫州人很勤勞忙碌,但他們都很有生意頭腦。溫州人是個很特殊的群體,你們善於和錢和人打交道,頭腦更加活泛,和溫州人合作可以做很多大事情,相信會有愉快的經歷。"

雖然亞歷山大是義大利人,但對溫州的產品絲毫不陌生。"在義大利乃至整個歐洲,很多產品都來自溫州,比如皮帶、鞋子、衣服、眼鏡。溫州的產品早已經打開國際市場。"他建議溫州的產品應該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生產更多具有標識性的產品,提升產品品質和競爭力,將產品品牌化,"現在是一個絕好的時機,溫州可以借'一帶一路'的東風,把'好產品、溫州造'的牌子打得更響。"

交談中,他也不忘為義大利"打廣告",他認為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共贏。"我們有很多綠色經濟專案,可以通過自然的方法能夠再生水、空氣、土壤和植物等。我們可以通過相互合作的方式,提升溫州的傳統產業,我希望可以把義大利最好的技術帶到溫州;在義大利,溫州產品有很多商業機會,我可以用我的資源和平臺説明你們的產品在義大利銷售。"

此次大會還開設了項目對接會,來自希臘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代表、企業代表與商協會會長面對面交流洽談。

近年來,38萬溫州人雲集"一帶一路"沿線57個國家和地區經商創業,為"一帶一路"縱深推進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橋樑。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正是在此背景下,一帶一路(首屆)全球商協會會長大會在溫州應運而生。

新時代下"一帶一路"合作前景廣闊看看中外大咖都說了些啥

在12月6日舉行的一帶一路(首屆)全球商協會會長大會暨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論壇上,數位中外嘉賓圍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表主題演講,博得現場陣陣掌聲。

以下為部分上臺嘉賓的精彩發言節選。

張志剛(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原會長)

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內容非常豐富,既包括開放範圍的擴大、領域的拓寬、層次的加深,也包括開放方式的創新、佈局的優化和品質的提升。要準確把握全面開放的基本內涵,必須堅持五個"更好的結合":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的結合,更高品質地"引進來",更卓有成效地"走出去",拓展國內發展空間;堅持沿海開放與內陸沿邊開放更好的結合,優化區域開放的佈局;堅持製造領域與服務領域更好的結合,以高水準的開放促進深層次的結構調整;堅持向發達國家開放與向發展中國家開放更好的結合,擴大國與國的利益交匯點,形成更大的同心圓,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多邊開放與區域開放更好的結合,做好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建設者和貢獻者。

今後一個時期,對外開放路線圖的新舉措主要有六個方面: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貿易強國建設,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貿易自由便捷化等。

週一平(前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主任、前聯合國秘書長南南合作特使、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絲路學院院長)

"一帶一路"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全球倡議,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歷史機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需要中國經驗,中國方案。目前,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入"一帶一路"共商共建體系。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許多國家與中國簽訂了有關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物流、海關、旅遊等互惠互利的合作協定。中國企業正在"一帶一路"上創造著中國奇跡,這些凝結著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製造、中國標準的重大專案,正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國故事、中國標杆、中國驕傲、中國名片。

當然,中國企業"走出去"還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要對所在國的政治、經濟、現實、法律環境、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有充分瞭解,因地制宜,要走得遠就要有新思路,具備全球視野、責任感和使命感。

李嘉慧("一帶一路"服務機制秘書長)

"一帶一路"將是中國未來若干年內對外政策的核心。"一帶一路"的提出,將使沿線國家間的貿易壁壘大幅減少,投資環境將得到極大的改善,促進商品和服務全球流通。隨著各類投資基金的湧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未來發展擁有大量資金和商業機會。

溫州人素以"敢闖天下、善闖天下"而著稱世界,過去,溫州人是通過勞動密集型方式"走出去",這是"走出去"的1.0版本。之後,溫州人通過辦中國商品城、辦工業園"走出去",這是"走出去"的2.0版本。現階段,我們應該想到的是如何創新地"走出去"。

韋學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網路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上海突出貢獻專家協會副秘書長)

國際化人才是保障全球科技創新和"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重要角色,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資源。國際化人才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和能力,還要具備跨越地域、文化甚至時代局限的能力,求真、求新、創新意識強,並精通相關外語、熟悉國際規則、具有國際視野。

全球科技創新和"一帶一路"倡議是世界性的話題和宏大的系統工程。實現"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國際化人才的發展還存在著地域分佈不均衡、結構不合理、人才觀念差異化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國出臺了"千人計畫"等項目,對國際化人才保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Nikoletta Kaperoni(希臘-中國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協會執行會長)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有助於沿線國家共同磋商,實現合作共贏,彼此能夠加深文化理解,使得東西方之間文化通過交流獲得更好地傳播。在構建多方參與的全球治理體系中,以全球視野促進"一帶一路"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

希臘向來與中國保持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以及在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領域的合作,共同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希臘非常希望能夠參與到"一帶一路"的發展建設中來,並自信能夠幫助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走向全球。

希臘正在尋求雙邊或多邊合作。我此次代表希臘中小企業來到中國,來到溫州,尋找企業能夠參與到希臘的基礎設施建設中。當然,也歡迎希臘的大型企業能夠積極參與進來,與中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人物名片

亞歷山大,蓬荼意中高新專案協會會長。在義大利致力於環保、海洋發電、生物醫學等多類高新專案,致力於架起

在一帶一路(首屆)全球商協會會長大會暨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論壇上,來自義大利的蓬荼意中高新專案協會會長亞歷山大上臺發言,並與嘉賓按下全球商協會共用平臺"商企幫"啟動球(如圖),助力"一帶一路"上各國商協會更標準更規範地商業社交和資源分享。

會議議程十分緊湊,記者傳了張小紙條給亞歷山大,希望他能在會後接受採訪。亞歷山大看完紙條後,微笑地點頭答應。

中午12點,會議結束。亞歷山大身邊圍著不少企業代表,希望能有合作機會。他一一遞上名片,不斷用中文說"好的,好的"。等"忙好"後,他如約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我的使命就是把義大利最好的技術帶來,

架起兩國高新專案之間的橋樑"

"亞歷山大"諧音"壓力山大",好在作為蓬荼意中高新項目協會會長的亞歷山大此次來溫並沒有感到壓力,他顯得很高興。

亞歷山大說:"我愛中國,我愛中國人,我愛中國文化。"一開口,全場便被他那不標準的普通話逗樂了。

"我的使命就是把義大利最好的技術、專案、產品帶到中國,架起義大利和中國高新專案之間的橋樑。"亞歷山大說,不久前,他的一個實驗室落戶湖州,研發節能環保技術。

談及對溫州的印象,他說溫州很美麗,很美好。

"現在是一個絕好的時機,

可以把'溫州造'的牌子打得更響"

對於溫州,這個來自義大利的男人是做過功課的。他說:"在義大利有相當數量的溫州人,我喜歡你們的城市,和你們。溫州本地人和義大利的溫州人有些不一樣,溫州本地人很友好善良,義大利溫州人很勤勞忙碌,但他們都很有生意頭腦。溫州人是個很特殊的群體,你們善於和錢和人打交道,頭腦更加活泛,和溫州人合作可以做很多大事情,相信會有愉快的經歷。"

雖然亞歷山大是義大利人,但對溫州的產品絲毫不陌生。"在義大利乃至整個歐洲,很多產品都來自溫州,比如皮帶、鞋子、衣服、眼鏡。溫州的產品早已經打開國際市場。"他建議溫州的產品應該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生產更多具有標識性的產品,提升產品品質和競爭力,將產品品牌化,"現在是一個絕好的時機,溫州可以借'一帶一路'的東風,把'好產品、溫州造'的牌子打得更響。"

交談中,他也不忘為義大利"打廣告",他認為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共贏。"我們有很多綠色經濟專案,可以通過自然的方法能夠再生水、空氣、土壤和植物等。我們可以通過相互合作的方式,提升溫州的傳統產業,我希望可以把義大利最好的技術帶到溫州;在義大利,溫州產品有很多商業機會,我可以用我的資源和平臺説明你們的產品在義大利銷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